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对环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该地区在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海岸带陆海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支撑。基于温州市海岸带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综合海域使用数据,从陆域系统的景观格局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海域系统的使用结构与多样性、大陆海岸线变迁三个角度研究温州市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特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陆域系统景观动态变化显著,林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的面积变化幅度较大,主要表现为1995年前耕地转变为林地,1995年后其他景观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陆域系统景观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破碎化趋势,但在2015年后情况有所好转;(3)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开发利用程度总体呈现不断增强趋势,陆域系统和海域系统的开发利用结构趋于均衡化和多元化,大陆海岸线趋于平直并向海侧推移。 相似文献
3.
4.
5.
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入海水沙通量急剧减少,直接影响海域的生态系统。岸线和潮滩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趋势牵动着整个海湾生态环境的变化。本文基于数字化海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DSAS),研究了广西北部湾茅尾海岸线的时空变化。文中建立了新遥感指数——滩涂指数(Tidal Flat Index,TFI),提取出露水面潮滩范围,并结合历史潮位数据分析茅尾海潮滩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至今,北部湾茅尾海岸线总体向海推进。其中,受填海造陆影响,钦江区域岸线向海推进速率由0.15 m/a提高到0.98 m/a;因潮流、波浪作用等因素,茅岭江区域岸线一直处于淤积状态,2001年前后受河流来沙减少的影响,岸线向海推进的速率发生突变。(2)由于清淤工程的实施,茅尾海潮滩在2013年后面积显著缩小,在时间和空间上剔除清淤工程影响,研究发现,茅岭江河口三角洲受河流来沙减少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三角洲面积减少,三角洲南侧遭受明显冲刷。 相似文献
6.
7.
为促进我国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综合运用奎德模型和琼斯模型,从问题进入政府、政府内部行动、政府处理问题和项目回到政府4个环节,比较分析阿尔及利亚和厄瓜多尔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阿尔及利亚和厄瓜多尔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的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海岸带面临的问题、政策目标、法律法规和项目规划制定、执行机构建立、人力资源培育、经济资源投入以及政策效果和问题;阿尔及利亚和厄瓜多尔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其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主要包括提高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公众参与度和公众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注重政策项目评估、保证项目资金供给充足、合理划分政府部门的权责范围以及协调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西海岸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开发与保护需求,将滩涂资源分为已开发利用滩涂、规划开发利用滩涂、严格保护滩涂和潜在可开发利用滩涂4类,通过2016年遥感影像分析识别,广西海岸滩涂资源总面积为98 013hm2,其中已开发利用滩涂(渔业、旅游及所有建设用地)面积为25 211hm2,占滩涂总面积的25.72%;规划开发利用滩涂(港口、工业、城市规划)面积9 412hm2,占滩涂总面积的9.6%;严格保护滩涂(滩涂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23 538hm2,占滩涂总面积的24.02%。基于此,分析出潜在可开发利用滩涂共39 852hm2,占滩涂总面积的41%,并提出滩涂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区域气候变化的适应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收集近60年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气温、降雨量和海平面变化等数据,采用小波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该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月平均气温峰值出现在6—8月,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平均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5—10月是洪季;平均气温和平均降雨量存在4~6年的短周期振荡和12~16年的长周期振荡;平均气温突变年份可能是1993年或1995年,年平均降雨量的突变节点可能是2001或2007年;2007—2015年的平均海平面均高于常年海平面,平均高出常年海平面62.44mm,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侵蚀、风暴潮增加和湿地损失增大等严重后果;建议在生态、生产、生活和管理等方面提高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北部湾广西沿岸全新世海侵过程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北部湾广西沿岸3个地质钻孔的岩性、地球化学和有孔虫含量特征,确定了其沉积相序,在统一的高程坐标内,对各钻地层中沉积相的高程和年代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区全新世以来海侵过程的区域差异;并以东亚全新世海平面波动曲线作为参照,估算了广西沿岸各主要海湾的构造沉降速度。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广西沿岸的海侵开始时间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各海湾构造沉降运动的区域差异造成的,东部的廉州湾构造基本稳定,而廉州湾以西则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构造沉降。构造沉降又导致了海平面波动过程的区域差异,进而影响到了地层形成,如海陆过度相沉积只发育于廉州湾以西遭受海侵时间较晚、相对海平面上升速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文章根据2008—2018年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和污染状况,分析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并针对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整体海水水质状况、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均有所改善,沉积物质量保持良好且总体变化不大,入海污染物仍是主要污染源;结合广西海洋环境的特点,应加强陆海统筹和联防联控,加大生态修复资金的扶持力度,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为广西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管角螺性腺发育与繁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
本文对广西北部湾海域管角螺(Hemifusus tuba)的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观察,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生殖腺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管角螺为雌雄异体,雌雄比例接近1∶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贮精囊、前列腺、输精管和阴茎(阴茎囊和交接器)构成,精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4个时期。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囊腺体(蛋白腺和缠卵腺)、生殖孔和腹足口组成,卵巢的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休止期4个时期。精细胞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期和成熟精子期5个阶段。卵细胞发生经过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成熟卵子4个阶段。管角螺生殖腺在1周年内具有2个繁殖周期,且卵巢与精巢的周年变化规律相吻合。此外,观测的全部雌性个体除了雌性生殖系统外,还具有雄性生殖器官输精管和阴茎。广西北部湾管角螺雌性个体均存在性畸变现象,性畸变率为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