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综合确定平北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深化其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舍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平北地区主要发育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两套烃源岩系,其中平湖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排烃强度与排烃效率;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古近系晚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是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晚始新世平湖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断―坳转换时期,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形成于半封闭海湾沉积环境。本文对断坳转换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的分布、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断—坳转换下的煤系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富含反映干燥针叶类裸子植物来源的异海松烷和潮湿蕨类植物来源的β-扁植烷等二萜类化合物,从斜坡带向凹陷中央具有β-扁植烷增加的特征。从显微结构上表现为富含树脂体的煤系烃源岩,其具有早期利于生油、晚期持续生气的生烃模式。正是这种分布格局、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决定了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4.
东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烃源岩生排烃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深化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优化勘探目标选择,在烃源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浙东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系,其中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烃类排出具阶段性、多期次幕式排烃的特点汉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现有钻井稀少且分布不均,采样分析资料缺乏,不同层段烃源岩非均质性极强,导致烃源岩分布特征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难题,基于地化、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地震相−沉积相−有机相转化法和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对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下段烃源岩有机相特征及厚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利烃源岩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 平湖组下段烃源岩有机相可划分为潮控三角洲前缘A相、潮间带B相和局限海C相三种类型,其中平下上亚段潮控三角洲前缘A相最为发育,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区域,而平下下亚段潮间带B相最为发育,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区域;② 平下下亚段烃源岩具有东西分带、西薄东厚的特征,最大厚度可达500余米;而平下上亚段烃源岩总体上具有西北薄东南厚的特征,向东南方向厚度最高可达1000余米;③ 烃源岩综合评价分析认为,平下下亚段有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东部区域,平下上亚段有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是中国东海已证实的富烃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是该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系.通过对西湖凹陷30口井433个样品的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分析测试,从平湖组下段、中段、上段3个层段分析了有机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特征及其垂向变化规律,从纵向上分析平湖组的古盐度、古气候、古氧化还原环境、古水深、古水温、古生产力等古生产环境.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烃模拟获取生烃动力学参数是近年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地层热压生排烃模拟装置对南黄海盆地南二凹陷阜四段烃源岩进行了生烃模拟实验,并拟合了生烃动力学参数。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阜四段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产烃量随温度上升快速增大,以产油为主;第2阶段产烃量随温度上升缓慢增加,为油、气同产;第3阶段产烃量随温度上升快速增大,主要是以生气为主。实验拟合出阜四段烃源岩的生油活化能为228 kJ/mol,生气活化能为280 kJ/mol。与常压—完全开放体系试验、金管-高压釜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对比,本次实验南黄海盆地阜四段烃源岩在地层热压条件下出现生油窗滞后现象,烃源岩样品在高成熟演化阶段依然具有较高的液态烃产率。阜四段生油活化能值较高,其内在原因是有机质受到烃源岩孔隙中高压水的“保护”作用以及受生烃空间的影响,延缓了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综合前人实验结果分析,有限空间热压生烃模拟实验环境更接近于烃源岩在地层条件下的生烃条件,实验结果对南黄海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油气勘探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基于地震多属性的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受资料条件的限制,应用常规方法无法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进程。应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测井曲线、岩心、岩性及区域地质资料,对平北地区平湖组的岩相进行了精细解释,并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平湖组发育潮汐控制的三角洲相和潮坪相两种类型的沉积相,并以三角洲相内的储层发育,砂体连片性好,工区西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及钻井等资料,从构造、层序及沉积3个方面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构造古地貌及可容纳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及沉积体规模;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砂体的展布;体系域类型控制砂体的时空配置,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砂体的储集物性。综合分析控砂因素认为:断陷期的平下下段和平下上段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段,勘探方向为低位体系域控沉积断层下降盘的地势低洼汇砂区,而平中上段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区为三角洲前缘砂地比低或三角洲前端发育的潮汐砂脊带。  相似文献   

10.
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表示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几个方面分析了民和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生烃潜力评价。分析认为盆地发育湖相泥岩和煤系两大类烃源岩,有机质以较富含低等水生生物原始母质的腐泥腐殖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通过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评价,结合各区带落实认识程度和资料品质条件认为:武家鼻隆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万泉堡鼻状构造带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大庄构造带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永登凹陷面积大,资源丰富,勘探认识程度低,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其中平湖组作为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已成为近期勘探开发的焦点。平湖组普遍发育薄煤层,导致含油气砂体的地震响应存在多解性,严重制约着开发生产。为了识别薄煤层影响下的含油气砂岩,开展了储层地震预测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岩芯、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解析了潮控沉积环境特征;然后,利用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归纳总结了在薄煤层影响下含水砂岩、含气砂层的叠前道集响应规律;最后,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完成了潮控砂体储层预测,并结合沉积特征实现研究区有利目标优选。研究表明:平湖组以潮控三角洲-潮汐沉积环境为主,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潮汐砂坝等沉积微相是优势储集体;砂体储层受到薄煤层影响呈现近道为波峰、远道为波谷的Ⅱ -p类AVO特征;利用叠前道集响应规律指导叠前纵波速度/横波速度(Vp/Vs)反演,完成潮控储层定量预测;综合古地貌和沉积微相认识,实现了研究区潮控环境下潜力精细描述,明确③号砂体属于一类有利目标,可作为潜力目标。本研究方法有效提高了研究区储层预测工作的精确度,为该区块下一步深层煤系潮控砂体的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二次生烃机理在中下扬子高演化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质观察、油气地球化学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二次生烃特征和生烃机理,将其应用到中下扬子区海相高演化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二次生烃具有明显的迟缓现象,也仍具有相对的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量与一次生烃量的总和小于连续热演化的生烃量,这些特征都与一次生烃的演化程度密切相关,初始演化程度成为评价高演化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的关键因素。中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发育的6套烃源岩中,下二叠统、下志留统和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是主要的烃源层。下古生界烃源岩进入生烃时间较早,在强烈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生成的油气难以保存;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燕山—喜山期的再次沉降地区成为二次生烃的供源区。因此,下古生界台地相区和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一定的二次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地质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东海西湖凹陷勘深资料为背景,从盆地演化、地层层序、储集岩、盖层、烃源岩、圈闭等地质因素来深讨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情况。西湖凹陷的烃源岩主要为泥岩和煤,储集岩主要为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的砂岩,基层的泥岩厚度大,连续性好,多种圈闭类型,配置好。总体看来西湖凹显的生、储、盖、圈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好,是东海大陆架油气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客观评价渤东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地层、构造和沉积研究基础上,结合岩样与油样的有机地化分析,对该区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优质烃源岩分布、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盆地模拟法对该区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渤东地区发育4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达到优质级别,沙四段和东三段烃源岩为中等-好级别;渤东地区已发现原油来源具有多样性,但总体上以沙三段来源原油为主;在渤东地区4套烃源岩中,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占总生烃量的74.8%,是该区主力烃源岩;在该区的4个洼陷中,渤东西洼生烃强度最大,庙西北洼其次,这2个洼陷是潜在富烃洼陷。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级层序内部细分出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创新性地将多数据体迭代分析、多属性综合分析、地震相识别与拼接等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地震沉积学研究,进行“地震相-沉积相”的有效转化,重建区域沉积体系。研究表明:SQ3低位域内发育早期建设性三角洲和晚期孤立分流河道沉积,水道沿凹陷长轴方向展布;海侵域时期,研究区南部受潮汐影响强,中小规模垂直岸线的潮道频繁发育,向北河控作用增强,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位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以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分流河道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丽水—椒江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处于较低的油气勘探阶段。基于现有地质资料,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月桂峰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史。结果表明,月桂峰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具有油气兼生的能力,总体上处于成熟阶段和高成熟阶段;月桂峰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排烃强度,总体上经历了2次生排烃过程,但在不同构造单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之,以月桂峰组烃源岩为油气来源的含油气系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沾化凹陷复式生烃系统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富含有机质的生烃洼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陆相断陷湖盆多沉降中心、多物源和充填演化的多旋回性,形成了多套生油层系和多种油气储集相带组合,并在空间上形成了多个含油气系统。油源对比表明沾化油区存在5种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原油,常形成“一源多藏”和“多源一藏”的单源或混源组合特点,它们分别来自沙四上段烃源岩、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烃源岩,以及来自沙四上段与沙三段混源和来自沙三段与沙一段混合。由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层组成的复式生烃系统所形成的油气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复式生烃系统的特点控制了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识别出平湖组5个三级层序界面T63、T53(Sb1)、T43(Sb2)、T23(Sb3)、T03(Sb4)和3个体系域界面f1、T33(f2)、f3。平湖组共有6个段,可划分出3个沉积旋回。平湖六段未见底,沉积旋回性不清,平湖五段为SⅢ1,平湖四段和三段组成SⅢ2,平湖二段和一段划分为SⅢ3。本区短周期(四级层序)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包络线(相当于三级层序)和全球海平面三级周期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反映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本区层序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以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研究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层序最为发育,反映了研究区在平湖组沉积时期处于距物源区较近或物源供给较充分的环境下;中期旋回以发育上升半旋回沉积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对称型旋回为主,层序分界面两侧为有利砂体发育的部位;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中期旋回为时间—地层对比单元的钻(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0.
鹿邑凹陷位于周口坳陷北部凹陷带东端,以Ro为古温标的周参7井和周参8井热史恢复结果表明,鹿邑凹陷古生代为克拉通台地阶段,基底热流值较低(40~50 mW/m2),剥蚀厚度小;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强烈,基底热流值升高到83 mW/m2,剥蚀厚度1 000~2 000 m左右;喜山期至今基地热流值降低到49 mW/m2,盆地冷却。鹿邑凹陷主要有中奥陶统和二叠等4套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为早中三叠世,印支燕山期生烃停滞,喜山期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