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对虾口服复合免疫药物“虾康素”后,于第1,3,5,7天分别测定了中国对虾血清中髓性过氧化物酶(MPO),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表明,血清中MPO,SOD和CAT活力在第1,3,5,7天时均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极显著。血清中PO活力仅在第1天时,血细胞中PO活力则仅在第1天和7天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海洋污染对毛蚶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体内、体外染毒实验,研究了海洋中常见污染物0#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离子(Cd2+)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3种污染物对毛蚶肌肉中SO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诱导作用;0#柴油和二甲苯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SOD活性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这两种污染物对毛蚶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型;Cd2+在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SOD活性诱导曲线均不呈抛物线型,低浓度Cd2+对毛蚶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随后曲线迅速下降,表明毛蚶对Cd2+污染反应十分敏感,也表明Cd2+对毛蚶毒性作用较强,3种毒物对毛蚶的毒性强弱次序为,Cd2+,0#柴油、二甲苯.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呼吸与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盐度(16、24、32、40)对不同规格(A:(50.79±3.24)cm,B:(42.24±0.78)cm,C:(34.82±1.51)cm)的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耗氧率(R_0)(mg·g~(-1)·h~(-1))、排氨率(R_n)(μg·g~(-1)·h~(-1))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实验盐度(16~40)范围内,毛蚶的耗氧率(R_0)和排氨率(R_n)与软组织干质量(0.27~1.81g)呈幂指数关系,符合公式R= aW~b,其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在盐度为32时达到最大,而后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刺参繁殖期消化酶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繁殖期消化、代谢生理特点,作者以刺参亲参(240 g±15 g)为实验材料,设置了5个温度水平(6、10、14、18、21℃),研究了温度对刺参繁殖期内肠道消化酶和体壁肌肉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度对亲参繁殖期消化酶、代谢酶活力受培育水温影响显著(P0.05)。其中,胰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随水温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时活力最高且达到峰值;脂肪酶活力随着养殖水温升高呈下降趋势,在6℃时活力最高。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活力随水温升高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时达到峰值;而琥珀酸脱氢酶活力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10~14℃温度下,亲参消化酶与代谢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是理想的亲参室内促熟温度参数。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下三层苗种附着量也有显著差异,下层苗种附着量显著优于上层和中层。此外,通过比较三种不同颜色的附着基上毛蚶幼虫的附着量,表明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黑色)较浅颜色的网片(绿色和白色)吸引更多的幼虫附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并将其放置于水体的中下部将会提高幼虫的附着量,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超  李永仁  郭永军  梁健 《海洋通报》2019,38(4):400-404
为探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指导毛蚶的选育,以毛蚶天津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壳宽是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953,直接作用为0.505,间接作用为0.448,壳长、壳高间接作用分别为0.483、0.480,综合决定系数为0.706 6。毛蚶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为Y=-40.8+0.438X1+1.124X2+0.469X3,R2=0.924;以壳宽为自变量,体质量回归方程为:Y=5.443×10-3X22.519,R2=0.937。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15、20、25)和盐度(8、13、18、23、28、33)下对壳长为(25.10±0.84)mm的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逐渐增大,在温度25、盐度2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5111mg/(g·h)、0.2412mg/(g·h);盐度18~2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盐度28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毛蚶的氧氮比值范围为3.55~5.48,在温度15~25、盐度28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氧氮比值。经方差分析,温度和盐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对常用消毒剂药物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Ⅰ、Ⅱ相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对剑尾鱼的96hLG0为2.15mg/L。TCCA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胱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GST和EROD的诱导响应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雄性个体GST对TCCA暴露响应比雌性个体敏感。  相似文献   

9.
通过投喂不同藻类饵料,利用GC-MS法,研究饵料对毛蚶浮游幼虫体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幼虫生长和附着变态速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混合饵料组效果最佳;饵料种类和脂肪酸含量对幼虫体内脂肪酸组成和其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且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幼虫发育呈下降趋势.在众多脂肪酸中,DHA和EPA对幼虫存活有直接关系,而AA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对幼虫生长存在显著影响,ω-3与ω-6脂肪酸含量比值也能反映幼虫生长和变态速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暴露于微小亚历山大藻藻液中的黑鲷仔鱼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CAT)和Na+-K+-ATPase酶活性在4d时间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藻液对仔鱼的GSH-PX和CAT活性诱导作用明显,尤其对处于染毒时间2d内,这种作用较强,但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又表现出抑制作用。微小亚历山大藻藻液对SOD也有强烈的诱导作用,这种作用可持续3d,但随后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仔鱼的3种酶活性与染毒的藻液均符合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实验藻液浓度越大,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越低,对生物毒性越大。但藻液对于Na+-K+-ATPase酶却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显示出浓度-效应关系。其与上述3种酶的活力变化可以一起作为水体中藻液污染的生物指示器。  相似文献   

11.
以小黑山岛潮下水生层为研究区域,利用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同时结合GIS空间分析,选划出适宜毛蚶的增殖修复区域。综合文献查阅和咨询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影响毛蚶生存的7个重要影响因子,分别为:底质类型,水温,盐度,溶解氧,水深,pH和氨氮。结合专家赋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将现状调查数据进行插值、重分类和栅格计算,绘制研究区域目标种群生境适宜性地图。结果表明:对于刺参和紫贻贝,研究区域均适宜其生长繁殖,同一物种,相同季节在空间上无站位差异,但各季节的生境适宜性分区变化明显;对于魁蚶来说,东北部海域较适宜增殖,其次为西部海域,四季均以较适宜生境为主,仅冬季出现基本适宜生境。水温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底质类型则是引起生境站位差异的重要原因。可为后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线粒体COI 基因的毛蚶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大连、乳山、烟台、舟山4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地理群体共38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并分析了4个毛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38个毛蚶COI部分序列经处理得到长度均为625bp的基因片段,共分为30种单倍型;基于COI部分序列的分析结果,毛蚶4个地理群体总的变异位点为301个,多样性指数Pi为0.1504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92.242,单倍型多样性指数S为241。聚类分析显示毛蚶大连群体、乳山群体和烟台群体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交叉聚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群体分化;舟山群体单独聚为一支,与其他3个群体分化明显。研究表明,线粒体COI基因不能单独做为毛蚶大连、乳山和烟台群体的遗传标记,但可以作为毛蚶舟山群体的有效群体遗传标记,为线粒体COI基因在群体遗传学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贝龄毛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1龄、2龄和3龄个体各100粒,分别测量壳长、壳高和壳宽等壳形态性状,并称其体质量,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通径分析与决定程度分析的结果相似,不同贝龄期影响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壳长是影响1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是影响2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且两者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4),壳宽是影响3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与壳高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30)。  相似文献   

14.
含C1q结构域蛋白(C1qDCs)在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C1qDCs免疫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毛蚶中鉴定出一个含有典型C1q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SsC1qDC),并分析了其对主要病原感染的响应特征。SsC1qDC的cDNA全长序列为711bp,编码含有N端信号肽和199个氨基酸的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sC1qDC与双壳贝类的C1qDCs聚在一起。SsC1qDC在毛蚶卵细胞到眼点幼虫时期的表达量随发育阶段显著增加,且该基因在成体毛蚶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闭壳肌中表达水平较高。副溶血弧菌刺激可显著诱导SsC1qDC基因高表达,敲降SsC1qDC基因表达后毛蚶死亡率和血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导致毛蚶血细胞总数和吞噬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敲降SsC1qDC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抑制母源免疫相关基因Vg、LSZ、Dscam、TEP和SsC1qDC-3的表达,而C3、PAF3、SsC1qDC-1和SsC1qDC-2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 SsC1qDC在毛蚶抗弧菌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贝类免疫学和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研究了在较低赤潮密度(低于107个/m L)下,一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鳃内几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毒性效应,以期分析米氏凯伦藻对鲍鱼生命活动可能的胁迫方式。研究表明,米氏凯伦藻对SOD、CAT酶活性均造成不利影响,并未对GSH-Px酶造成不利影响,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米氏凯伦藻对SOD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效应,24 h内,各处理组(0.1个/m L,0.5个/m L,1.0×104个/m L)中,酶活性急剧增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1.3,1.3倍,之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分别是对照组的77%,77%,73%。SOD能够清除机体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其活力变化反映了机体抵制自由基损伤能力已受到明显抑制。此外,米氏凯伦藻处理组中,CAT酶活性则处于"被抑制"状态,48 h内酶活性持续下降,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58%,51%,37%。CAT可以清除SOD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的H2O2,其活力的下降也可能造成机体内过氧化物的累积及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即使未达到较高赤潮密度(不超过107个/m L)时,米氏凯伦藻短时间内仍可对鲍鱼鳃内关键抗氧化酶活性造成显著抑制效应,这极有可能导致鲍鱼机体抗氧化系统遭受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6.
毛蚶血清凝集素的凝集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毛蚶为实验材料,对其血清中的凝集素进行研究.毛蚶血清凝集素对人的A,B,O血型红细胞、鸡和小鼠的红细胞均有凝集作用,凝集效价分别为256,256,8,16,64,同时它还能对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溶藻胶弧菌等微生物具有凝集作用.毛蚶血清凝集素具有一定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选用的12种单糖和寡糖中,L-鼠李糖、L-树胶醛糖、麦芽糖、D-半乳糖、蔗糖对毛蚶血清的凝集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弧菌对毛蚶进行免疫刺激时,其血清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条件。用强度为2561u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小黄鱼体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黄鱼的应激反应,为小黄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本次研究以人工繁殖的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温(27℃、29℃、31℃、32℃、33℃)进行养殖,以此确定小黄鱼的高温致死温度,并检测不同养殖水温条件下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消化酶(脂肪酶LPS、淀粉酶AMS)的活性,比较小黄鱼不同组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2℃的养殖水温为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养殖温度对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几种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除了肠道中的CAT)。另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强于消化酶,而肠道中则相反,表明肝脏侧重于机体免疫反应,而肠道更侧重于食物消化。通过二次项回归方程拟合了温度与酶活性的回归方程,只有肝脏和肠道中的LPS活性与温度的回归方程有意义,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和0.93(在0.85以上)。此外,肝脏中LPS活性与实验鱼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为小黄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还得出,养殖水温29℃和31℃时,进行小黄鱼养殖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快速养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Ficolin是一类含FBG结构域的蛋白,在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脊椎动物中,Ficolin主要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和免疫效应分子发挥免疫功能。本研究从毛蚶中克隆获得一条Ficolin基因(命名为SsFic1),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897 bp,编码298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含有典型的FBG结构域和Coiled coil结构域,但未发现胶原样结构域。SsFic1的mRNA在毛蚶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其中在肝胰腺和鳃中表达丰度较高,但SsFic1转录产物在卵细胞和四细胞期未检测到,说明该基因不是母源性免疫基因。副溶血弧菌和脂多糖、葡聚糖等免疫刺激物均可诱导SsFic1显著上调表达。利用RNAi技术抑制SsFic1基因表达,酚氧化酶激活因子PAF和补体相关基因(C1qDC、补体C3Fic3)的表达量及CAT、SOD和PO的酶活力均显著下降,而TEPC1q2和Fic2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敲降SsFic1表达后,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毛蚶血细胞数量和吞噬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也是RNAi实验组毛蚶死亡率和血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的原因。综上,SsFic1可能通过调控补体通路和酚氧化酶原激活通路参与毛蚶免疫防御反应,这对贝类免疫学研究及抗病新品系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