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南海“共同开发”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围绕南海问题搞对抗,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鉴于南海主权争端争议较大,相对复杂,我国政府自1986年以来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南海的使用价值上.该主张对于各方互惠互利、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南海争端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本文旨在对世界其他海域共同开发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其对南海"共同开发"的借鉴和指引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南海"共同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并对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开发"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围绕南海问题搞对抗。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鉴于南海主权争端争议较大,相对复杂,我国政府自1986年以来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南海的使用价值上。该主张对于各方互惠互利、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南海争端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本文旨在对世界其他海域共同开发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其对南海“共同开发”的借鉴和指引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南海“共同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并对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开发”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且是海上战略要道受到其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争端.南海油气之争本质上属于领土主权之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唯一的选择.和平解决南海油气争端的方式可以采取协商、谈判、斡旋和调停、国际仲裁等方式.对于南海油气争端的解决而言,法律方法无疑是非常现实可行的选择.我们需要同时从国际条约、国际合同和国内立法等方面设计调整国家行为或私人行为的规范,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并以强制力量保证实施.  相似文献   

4.
就影响南海的气象保障特点和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海地理条件复杂,是我国商船西行的必经之地,因此,船舶驾驶员做好南海海域的气象预报,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结合某商船A规避热带气旋的经过,旨在揭示南海主要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一些规律,并对船舶驾驶员的气象保障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南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南海中南部大洋性、上升流区域更是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商业价值.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气候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被和油气矿藏等海洋资源,其中又以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最大.在南海问题近年来显著升温的背景下,通过推动加大南海特别是西沙海域的渔业资源开发力度,妥善处理南海争议、更好地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太平洋上“射线状”云——一种尚未纳入现行云分类体系的云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可见光卫星云图、NOAA-20和Suomi NPP可见光和红外卫星云图,对2017—2021年发生在太平洋上空257个“射线状”云个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射线状”云呈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云系中心和清晰的带状径向云臂由中心向四周延伸,多数个例发生在中低纬度的东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上空,全年除4月份外各月份均有“射线状”云发生,高频月份为6、7和8月,中频月份为5、9、10和11月,低频月份为1、2、3、4和12月。部分“射线状”云个例的云系有旋转态势,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射线状”云云顶之上有逆温层存在,“射线状”云内部的运动特征为:云系低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低层辐合;云系中层以上升运动为主,水平方向辐合辐散较弱;云系顶层受稳定逆温层的阻碍无法继续向上发展,垂直气压速度(p-速度)近乎消失,转化为水平方向上的强辐散。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射线状”云形成的物理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破窗效应带来的启发,即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甚至产生严重的恶果.结合当前我国严峻的海洋形势,提出应当从宣示主权、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强化防卫力量和管理力量、加强综合开发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8.
南海是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海区,而海区及沿岸第四纪沉积研究,是海上石油开发的工程地质重要背景资料.我国南海海区第四纪孢粉藻类研究较差.本书系统研究了南海中北部及沿岸地区第四纪硅藻、孢粉组合,并借助计算机运算,应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模糊聚类、对应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划带,恢复其硅藻植物群、孢粉植物群,探讨其演替和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本书系统研究了南海陆架和中部深海盆地表层沉积的硅藻、孢粉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及分区;探讨了孢粉组合、硅藻植物群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热带、南亚热带第四纪植被带移动与古气候变化幅度;对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与古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GC,GC/MS分析法,系统剖析了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生物标志物组成、成熟度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族组成具有现代有机质特征,但部分生物标志物参数特征表明烃类具有低成熟度,可能有外源有机质的加入.O-2,O-6,O-10和O-13样品中的烃类组成特点说明,这4个样品中的烃类是在海相贡献略高于其他样品环境中的条件下形成的.甾烷的组成特点说明了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生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南海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正遭受日益严重的侵害,"南海开发,渔业先行"是我国南海维权的重要方式,南海渔民在南海维权斗争中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逐步构建渔民南海生产的激励、保障政策体系,渔业冲突应急管理机制,渔业政策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渔民在南海权益维护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证南海海疆国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追溯探查历史图件,根据1946年内政部方域司编制的一组"南海诸岛位置图"(南海诸岛位置图,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永兴岛及石岛,南沙群岛太平岛)和194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分析,南海诸岛外围的断续线段是我国在南海的海疆国界线;当时划定,是与陆域国界相连的,海上国界是陆域国界的延伸,以断续线段表示是国际地图上对海疆国界线通用的表示方法,当时即获国际认可。上述结果为南海划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证南海海疆国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important historical maps,i.e.,the Location Map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the Nansha Islands,Zhongsha Islands,Xisha Islands,Yongxing Island and Shidao Island,and Taiping Island(archived by the Territorial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of the Ministry of Interior of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6),and the Administration District Map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ublished in 1948,the dashed line surround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represents China's sea boundar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t that time.It was both connected with,and an extension of,the land boundary of China.At that time the dashed line was used to represent the waters boundaries while the solid line was used to represent the land boundary—a universal method used in maps that was then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The above observation provides historical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of China's sea boundar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at is useful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delimit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  相似文献   

13.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nd China are in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ng a regional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de, if adopted, will help to build trust and confidence among the claimants to ownership of the disputed islands located in the Spratlys/South China Sea area as well as promote stabil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aiwan is one of the six partie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sovereignty and maritime jurisdictional disputes in the area. However, it has been excluded from participating in the regional efforts to formulate the code of condu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ormulation of the ASEAN–China regional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aiwan's stand on the issue.  相似文献   

14.
等深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等深流沉积的研究成果,从产状、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垂向层序和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等深流沉积特征以及与其他类型深水沉积的区别。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牵引流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蕴含有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气候信息,对其进行解析是近年国际海洋学、气候学研究的热点。等深流沉积最明显的特征包括对称递变层序以及强烈的生物扰动,其储集性能优于浊流沉积,具有非常重要的含油气潜能。南海是中国具有深海环境的唯一边缘海盆,在南海北部深水陆坡环境已确认等深流沉积普遍存在,是等深流研究的理想场所,但南海的等深流沉积类型、形态特征以及控制其发育的主要因素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南海北部B106站柱状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与藻类研究,部分样品作了AMS14C年代测定。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南海B106站从下至上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94~1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Gramineae-Polypodiaceae-Pterdium-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2带(194~94cm)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idium-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3带(94~4 cm)以Pinus-Polypodiaceae-Pteridium-Quercus(常绿)-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并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11 000 aBP以来3个植被、气候、古环境演替阶段,结合AMS14C测年资料,对B106站柱状地层时代划分作了讨沦,为南海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储层环境,对油套管的强度、密封性等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合理选择适合的油套管对油气钻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海域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油田分布情况、油气藏特点;并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海况参数与油套管技术参数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储层地质特点和差异建立了适用于各海域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推荐体系;采用Django+MySQL为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形成一套基于Web前端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后通过渤海海域埕北油田M1井应用案例测试,获得合适的油套管推荐方案,验证了该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的实用性。海上油田油套管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高效、科学的管理油套管的应用信息,有利于未来海上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 其目标是通过联合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领域和边缘海与大洋地质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 建成具有南海特色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促进海洋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资源在建设和实践过程中, 整合和共享了1985年以来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地质等多学科、多要素、多尺度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一方面为南海海洋学各学科的科技创新提供精确、完整和可靠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决策活动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8.
联合利用中国沿岸长期验潮站实测资料和全球海潮模型NAO.99b在中国海域的结果,进行潮汐非调和常数的计算.分别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海域潮汐类型复杂,渤海、黄海、东海以半日潮性质为主,南海以日潮性质为主;渤海、南海平均大潮差多分布在0.42~2.09 m,平均小潮差分布在0.27~1.33 m,东海、黄海平均大潮差多分布在1.12~4.44 m,平均小潮差多分布在0.41~2.41 m;渤海、黄海平均大潮高潮位分布在0.48~1.77 m,东海在0.42~2.41 m,南海在0.21~1.35 m;渤海、东海以及南海北部浅海海域潮高日不等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19.
南海成因机制及北部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北部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南海的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对理解该区地质、资源、环境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开展的岩石圈热状态、流变学及南海成因机制和国际上伸展盆地成因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区的大地热流相对较高,平均为75 mW/m2,其中绝大部分为来自地幔热流的贡献。莫霍面温度亦较高,从陆架向海盆方向,深部地温越来越高。岩石圈具有温度高、强度低和强烈流变分层等特征,且下地壳表现为韧性流动变形。伸展盆地成因模拟研究已从运动学向动力学模拟过渡,并逐渐强调岩石圈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目前对南海成因机制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大陆裂解过程中岩石圈热-流变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是控制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对南海形成中岩石圈的热-流变学结构随时间的演化过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VisualDB可视化数据管理技术和3层架构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南海海洋科学数据产品服务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对南海海洋科学数据产品进行可视化查询、检索与获取;介绍了VisualDB的应用,就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可视化数据管理、发布与共享服务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就ViusalDB的一些技术特性对南海海洋科学数据产品服务系统的扩展性作了探讨。文章对于完善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的数据服务形式、建立南海海洋共享服务体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