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鞭山—黄屯—鹤毛河地区位于庐枞火山盆地东北部,深部岩浆活动频繁。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磁法勘探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olledsourceaudiomagnetotellurics,CSAMT),查明深部岩体及构造展布情况,进一步预测找矿靶区。为评价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可靠性,在推测断层FT1和FT2的复合部位进行钻探追索,在ZK18-1钻孔的100~250m深部发现金铜矿体;在勘探18线设计ZK18-2钻孔,进一步圈定金铜矿体范围,扩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2.
马鞭山—黄屯—鹤毛河地区位于庐枞火山盆地东北部,深部岩浆活动频繁。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磁法勘探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olledsourceaudiomagnetotellurics,CSAMT),查明深部岩体及构造展布情况,进一步预测找矿靶区。为评价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可靠性,在推测断层FT1和FT2的复合部位进行钻探追索,在ZK18-1钻孔的100~250m深部发现金铜矿体;在勘探18线设计ZK18-2钻孔,进一步圈定金铜矿体范围,扩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3.
马鞭山—黄屯—鹤毛河地区位于庐枞火山盆地东北部,深部岩浆活动频繁。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磁法勘探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olled Source Audio Magnetotellurics,CSAMT),查明深部岩体及构造展布情况,进一步预测找矿靶区。为了评价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可靠性,在推测断层FT1和FT2的复合部位进行钻探追索,在ZK18-1钻孔100~250 m深部发现金铜矿体; 在勘探18线设计ZK18-2钻孔,进一步圈定金铜矿体范围,扩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4.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重要的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双王金矿是该成矿区中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本文采用格里戈良提出的原生晕分带指数法,详细研究了双王金矿床KT9矿体和KT8矿体中ZK18-5、ZK30-1和ZK40-53个坑内钻孔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特征,通过各钻孔中原生晕分带指数垂向变化规律、微量元素衬值及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进行深部矿化预测。结果显示,双王金矿床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呈明显的反带现象,ZK18-5中在标高9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矿体向深部逐渐尖灭;ZK30-1在标高98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其深部预测有串珠状矿体存在,深部矿化前景较好;ZK40-5在标高8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预测深部矿体仍有较大规模的延伸,深部矿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新疆萨尔苏克外围及深部金铜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萨尔苏克外围金铜矿床位于新疆阿舍勒大型铜矿床西部,处于多拉纳萨依弧沟间隙构造带与阿舍勒岛弧构造带之间,两个构造单元以F6-1玛尔卡库里深大断裂为界。依据本区成矿规律及地层特点,在萨尔苏克外围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激电测深、CSAMT、TEM组合勘探,在钻孔定位依据上利用激电测深圈定中浅部矿化体,通过研究CSAMT方法成果在浅部与激电测深成果对应关系,进一步研究CSAMT成果对深部矿化体的反应规律。依据CSAMT方法,大致了解了深部可能存在的隐伏岩体、控矿构造、硅化带等的规模和产状变化情况,从而提供深部找矿信息。在萨尔苏克外围Ⅱ号矿化蚀变带上布设的两个钻探验证孔均见铜矿体,预示萨尔苏克外围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庐江黄屯铜金矿床18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岩心进行系统取样和分析,研究了18号勘探线剖面地质特征及原生晕分带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矿床成因。黄屯铜金矿床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Cu、As、Sb、Bi、W,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为(Sb、As)-(Ag、Au、Cu)-(Bi、W)。18号勘探线剖面地质特征和原生晕形态特征显示,在ZK18-1钻孔和ZK18-2钻孔之间可能存在隐伏断层,造成铜金矿体和地层错动。在TK02钻孔底部发育热液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异常,指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综合研究认为,黄屯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火山热液和闪长玢岩,该矿床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是新近发现的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金矿。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该文通过对石口金矿Ⅲ-②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元素As、Ag、Sb密切相关,挥发份F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Ⅲ-②矿体有可能为多期叠加形成,尾晕元素出现在原生晕分带序列前端,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暗示Ⅲ矿化带沿走向及Ⅲ-②号矿体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8.
白银厂式块状硫化物矿床找矿突破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银矿田找矿勘探和再找矿历史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的找矿思路,对以往找矿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不仅有助于丰富地质找矿理论,也对当前条件下进行再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在“海底火山机构—热卤水循环动力学”学术思想指导下,在白银矿田小铁山矿床西段(11—14线)深部和折腰山矿床深部发现新的富铜矿体,显示已有工业矿床,深部及其周边地段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韦导忠  李晓晖  周杰 《江苏地质》2018,42(3):407-411
张八岭—管店地区位于皖东张八岭构造带北部,区内已发现多处金多金属矿点,但尚未取得显著突破。近年来,多维分形理论与地球化学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Au、Cu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其中S-A(能谱密度-累计面积)方法是一种建立在能谱空间上的分形滤波技术,能够利用傅里叶变换对物化探数据进行异常和背景分解。以张八岭—管店地区深部土壤Au元素为例,利用S-A方法对研究区深部土壤中Au元素地球化学场进行异常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地球化学背景,识别已知金铜矿点的矿致异常信息,在区内已知矿点以外识别出多个Au元素异常区域。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新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哈图金矿床勘查新成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哈图金矿床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西准噶尔第一大金矿床.2003—2009年哈图矿区找矿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金资源量28 t,累计金资源量56 t,哈图金矿床成为新疆第一大金矿床.通过地质研究,认为哈图金矿床矿脉具埋藏深,由浅入深逐步向NE向侧伏及在深部矿脉群汇聚的特点.近年新发现的L27-8号脉为矿区最大隐伏工业盲矿体.通过对哈图金矿床第三轮深部(地下400~1 200 m)找矿成果总结,为哈图金矿床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冲全  吴万红  孙熙宁 《云南地质》2011,30(4):468-470,486
随着地质找矿深度从过去的浅部、中部、中深部向深部发展,钻探设备及工艺、技术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已显得更为重要,通过雪鸡坪-春都铜多金属矿钻孔ZK0703施工技术探索,总结经验,促进集团及我院矿产勘探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内来发现的特大型岩浆期后热液型金铜矿床。2015—2016年通过勘探圈定金矿体45条,其中规模最大的为Ⅰ_(4-①)号金矿体,控制矿体长2 080 m,平均厚7.99 m,平均品位2.91×10~(-6),估算金资源量45 321.77 kg,占矿床总资源量的50.91%。通过对Ⅰ_(4-①)号矿体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为总结矿床总体特征及成因提供依据。通过对Ⅰ_(4-①)号矿体的成矿地质体、结构面及矿化蚀变分析,认为该矿体在深部及走向均有延伸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圈定3个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攻深找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井TEM在危机矿山深部找矿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示范地—井瞬变电磁法在深部找矿应用中的效果,进一步在国内推广,选择在安徽黄山岭、湖北铜绿山矿区开展地—井TEM测量试验,结果在黄山岭未见矿钻孔中探测发现了一处井旁盲矿异常并正确地探测出了铜绿山1200多米深部已见矿体的延伸方向.试验结果表明,地—井TEM法具有探测深部盲矿和追踪矿体延伸方向的良好效果,值得在我国的深部找矿工程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能有效研究异常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剥蚀程度,推测隐伏矿体,评价深部潜力,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实际勘查基础上,研究矿体的元素分带性特征,即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可为研究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围岩蚀变、成矿期次、矿床成因等方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本文通过采集扎西康矿区0号线剖面ZK006、ZK007、ZK009、ZK010等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选取Cu、Pb、Zn、W、Mo、Sb、Bi、Ga、Sn、In、Au、Ag等成矿元素进行分析,来研究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元素异常及原生晕集中分布在4400m以下,成矿物源不仅由周围地层提供,还可能来自于深部的隐伏岩体,成矿过程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暗示扎西康的工业矿体在深部还有继续下延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东部。前人对姚家岭矿床开展了一系列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但在矿区进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为姚家岭矿床地质特征复杂,先期的矿床普查勘探和综合地质研究程度不够。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新的勘探成果对于姚家岭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有了新认识。本文基于姚家岭矿床新的地质勘探数据和研究成果,利用GeoModeller隐式三维地质软件重新构建了矿区三维地质模型,深入解析了姚家岭地区复杂的地质特征和构造形态,并进一步利用三维成矿预测方法对矿区深部未探明的层控式和接触式矽卡岩型矿体进行了预测,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矿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冶铁矿田铁山矿区三维地质体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祝嵩  肖克炎 《矿床地质》2015,34(4):814-827
利用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Minexplorer建立了湖北大冶铁矿田铁山矿区矽卡岩矿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通过收集钻孔数据,建立地质数据库,生成三维钻孔;通过剖面定义、单工程矿体圈定、剖面编辑、曲面连接、封装成体建立矿体三维模型,获得铁山矿区三维地形-地质模型。该模型显示,铁山矿体呈NWW向展布,应沿该方向部署找矿;黑云母辉石闪长岩呈S形接触的转折部位是成矿的有利位置。矿体与航磁异常复合关系表明,5号矿体下方存在巨大找矿潜力,狮子山-尖山是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方向。2号矿体与地层复合关系表明,铁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上方和大理岩下方,因此,沿闪长岩和大理岩往下延伸可以寻找铁矿体。2号矿体主成矿元素Fe含量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显示矿化强度由浅部到深部逐渐减弱的变化特点,暗示2号矿体在-700 m深部以下的找矿潜力较小。三维控矿构造界面的凹兜部位和平缓部位是找矿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7.
西藏甲玛矿区角岩特征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登红  唐菊兴  应立娟  林彬  丁帅 《岩石学报》2011,27(7):2103-2108
角岩是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近年来钻探工作大量揭露的赋矿围岩之一,其中蕴藏的钼铜资源量已达大型以上规模,不但为甲玛增加资源量提供了新的保障,而且在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之外增加了一种新的矿石类型。但角岩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其在深部找矿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本文通过对甲玛角岩基本特征的研究,归纳了角岩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角岩的物质组成,结合角岩中裂隙的统计结果,推测了深部岩体的中心位置,为深部找矿提出了建议。认为甲玛矿区角岩分布广但厚度不均匀,以ZK3218钻孔最厚(达1027m),向周围逐渐减薄,到矿区西南角和西端多个钻孔中尖灭。角岩型矿体以辉钼矿和黄铜矿为主,ZK3217钻孔中矿体厚达900m,紧邻ZK3218钻孔,矿化普遍,但品位较矽卡岩低。角岩中裂隙统计表明,在ZK1616至ZK3216一带,裂隙密度达40条/米以上,向周围减少。综合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 认为甲玛矿区为角岩提供热源的深部岩浆分布在ZK3216-ZK3217-ZK3218一带,建议布置深钻,深部可能存在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由于国家深部找矿项目的实施,红透山矿床深部(距地表1500米以下)发现厚大矿体,新增资源量可延长矿山寿命仅50年。这一深部找矿重大成果的取得,进一步促进了对该类型铜锌矿区域找矿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地质化探成果的进一步研究,分析认为区域上该类型矿床尚有巨大找矿潜力,并指出了下步找矿主要方向,旨在通过深部找矿成果的取得,促进外围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甘肃白银厂折腰山矿床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祁连山是我国及世界上最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省之一。折腰山矿床是白银矿田内的大型Cu-Zn矿床。目前,整个白银矿田遇到了铜矿产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濒临枯竭的困境。本课题正是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科技找矿研究。两年来,由于课题承担者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贯彻了正确的成矿与找矿学术思想,明确了找矿研究的主攻方向,狠抓了主攻方向中的研究主攻点和主攻关键,从而取得了诸多找矿和地质成果,现择其要者列述于后。1.在矿床深部1535m水平中段下沿主巷道北侧975线发现一富Cu工业矿体。该工业矿体之发现是继80年代中期深部铜矿地测科李玉忠高工等发现41号等工业矿体以来又一新的找矿成果。鉴于该工业矿体并非像41号等矿体位于已知工业矿体群中或附近,而是处于以往找矿空白地段,故其具有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指示意义。2.进一步肯定了北风井1535~1475m水平中段间小型矿体群地段寻找工业矿体的价值。包括深部铜矿地测科所施工百米水平钻验证工程在内的研究表明,该地段是一个宽在45m、控制长愈百米、由5个1~5m厚矿体组成的小型矿体群.成矿蚀变岩特征、矿石结构构造、成分分析,以及矿体类型研究显示,该地段具有扩大找矿的潜在前景。3.在成矿构造系统分析、成矿蚀变岩筒特征研究,以  相似文献   

20.
邢俊兵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99-1303
脉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一类矿床,矿体普遍受断裂构造控制。我国早期对矿床的勘探深度较浅,岩体深部是继续找矿的方向。前人已研究出一种脉状矿床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控矿断裂数字模拟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控矿断裂模拟找矿预测系统。它通过研究断裂波形、断裂运动对矿体位置的控制规律,对脉状矿体进行深部预测。我们运用该方法对小秦岭东桐峪Q8号脉进行深部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