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NSO现象与台湾海峡西部海区浮游生物的关系——台湾海峡西部海区ENSO渔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区ENSO现象与浮游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关系,得出结论:在EN1年春季(包括EN2年次年)海洋环境为优或较优,浮游生物数量大或较大;反之,在非EN年春季则否。同样在非EN年夏季,海洋环境则为优或较优,浮游生物数量大或较大;反之,在ENR上夏季则否。 相似文献
2.
疏浚物倾抛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当前国内外对疏浚物倾倒海洋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研究现状出发,就研究历史产生影响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现场监测技术,疏浚物处理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全面评述,这对港口、航道部门的疏浚土处理和防止海洋污染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及同时出现的南方涛动(South Oscillation)表现为在太平洋海面形成一条巨大的热带暖流,使海水比常温增温3℃~6℃,从而导致大量浮游生物及鱼类的迁移或死亡。同时海洋与大气作用产生湿热空气形成风雨潮,进而干扰大气环流,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相似文献
5.
6.
概述了海洋环境对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基础、承台、桥墩等)的影响,并介绍了跨海大桥在下部结构设计、施工中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期为跨海大桥下部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核电站对海洋环境及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发展核电事业。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报道,至1999年,世界上共有31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其中运行中的反应机组有436座,在建中的有38座,1999年核电发电量达2 394.63TW·h[1]。 核电站由于其自身的生产特点,会对其所处的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核电站建在水源充足的沿海一带,大量的高温排放废水势必对邻海水域环境造成影响。冷却水系统对水体的抽吸,会使水中的生物被携带进入冷却水系统而受到损伤。有些核电站(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为了防止污损生物对冷却水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1 ENSO影响气候的途径 厄尔尼诺事件最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的异常增温。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增温尺度东西可长达上万公里、南北宽近几千公里。这种海洋大范围的增温现象改变了热带太平洋热状况的分布。海水的比热大约是大气的1000倍,赤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黑潮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后期北半球大气环流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计算了黑潮海域海洋异常加热与后期1—12个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时滞相关,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海洋异常加热对后期半年到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场有重要影响。当黑潮海域海洋异常多加热时,后期半球范围内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将趋减小,反之则趋加强。在分析相关场演变的基础上,讨论了上述时滞关系的可能物理过程,指出黑潮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后期下游大气环流型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中纬大气与高纬极地大气之间温度和位势高度梯度,进而影响后期下游大气环流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论证,认为黄河断流对湿地水环境的直接影响是相当微小的。根据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资源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特点的分析,认为在每年4~6月份鱼、虾产卵、孵化的高峰季节,由于黄河断流入海水量不足,会对鱼、虾产卵、孵化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资源大幅度衰减的原因,还应结合近年的海洋捕捞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ENSO预报模式及其改进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为预报ENSO事件已研制出多种方法、包括海气耦合动力学模式,统计模式,物理海洋/统计大气模式等。其中耦合动力学模式的范围从简单的浅水模式到复杂的大气环流模式。在1980-1992年的这一时段内,一些动力学攻统计模式预报ENSO指数提前6-12个月的水平已超过了持续性预报。 相似文献
15.
对1999年6月采自冲绳海槽北部的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底栖有孔虫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属种多为中外陆架和上部陆坡常见底栖有孔虫,其中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在研究区域内广泛分布。底栖有孔虫群落明显受研究区水团的制约,该区底栖有孔虫Q型因子分析反映的4个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水团影响:组合1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Uvigerina sp.、Ammonia ketienziensis、Textularia pseudocarinata为主,代表陆架混合水团影响环境;组合2以Uvigerina peregrina、Beregrina、Bulimina mexicana、Bulimina submarginata、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黑潮暖流中层水影响下的环境;组合3以喜营养分子Bulimina marginata和Bolivina robusta为主,代表冷涡沉积和上升流沉积区的环境;组合4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了对马暖流水团影响下的环境,其中水团的氧含量水平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底栖有孔虫组合变化的主要因素。底栖有孔虫的丰度从西往东依次出现两个丰度高值带,一个位于研究区西部100—140m水深的陆架区,另一个位于400—600m水深的上陆坡,后者可能反映了冲绳海槽大陆坡普遍发育的陆坡上升流现象。 相似文献
16.
山东沿海的海生龟类及其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对山东沿海的海生电类,进行了3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沿海生的海生电类共有二科五种。同时还对它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所必需的水环境及食物类型,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海洋环境微生物腐蚀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腐蚀(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MIC)是海洋环境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腐蚀形式,其是微生物、环境、材料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自MIC对海洋环境、菌株、材料性质的依赖性三个方面概述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在MIC对海洋环境的依赖性方面,突出溶解氧浓度和营养水平的影响规律与机制。在MIC对菌株的依赖性方面,首先介绍典型单菌株的腐蚀影响机制,然后分析混合菌株间不同菌株的腐蚀协同与拮抗作用,最后阐述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MIC对材料性质的依赖性方面,在总结基体化学成分与结构影响的基础上,介绍对MIC有抑制作用的典型表面的特性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冲绳海槽北部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分布特征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对1992年6月和1999年6月两次采白冲绳海槽北部111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进行了鉴定和统计,并利用Q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群落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部浮游有孔虫主要有3个因子组合。以Globlobigerinita glutinata(Egger)为代表的主因子1主要分布在东南侧的黑潮主干和对马暖流控制区内,同时受西侧陆架冷水影响的部分站位也显示了较高的载荷值。G.glutinata的种群特征显示,黑潮主干和对马暖流控制区以大个体分子为主,而小个体分子主要集中在受冷水影响的陆架浅水区。因此,G.glutinata很可能是300N以北海域黑潮及其分支流系的优势种,而其小个体分子在陆架浅水的存在可能与东海冷涡沉积动力环境相关。以浅生种Globigerinoides ruber(d‘Orbigny)为代表的主因子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侧和北侧水深100—150m之间的陆架浅水区。以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d’Orbigny)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Parker&Jones)为代表的主因子3,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黑潮和对马暖流与陆架水的混合区内。因此,冲绳海槽北部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分布受到海流、水团、水深等多种海洋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近几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呈上升趋势,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风暴潮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海洋灾害之首。它象大江、大河与湖泊的洪水灾害一样,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作者重点论述了减轻海洋灾害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并对如何减轻灾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