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运用ArcGIS 10.0软件的空间邻近分析,Ucinet软件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多维邻近性视角探究蔬菜集群企业的地理邻近、关系邻近特征及两者在集群企业创新中的影响。研究表明:蔬菜集群企业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企业的空间邻近有利于集群创新氛围的形成;集群企业及各创新主体间拥有紧密的关系邻近网络,关系网络中多核心节点,促使创新资源、隐性知识、新技术等的扩散与传播;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关系邻近对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作用更显著,永久性地理邻近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中仍然起到正向作用,但作用要弱于关系邻近。说明多元关系邻近在集群创新过程中能够对消除过度的地理邻近、单一关系邻近造成的创新锁定起到作用,同时还为全球化背景下农业集群创新提供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李琳  韩宝龙 《地理研究》2011,30(9):1592-1605
多维邻近性是近些年国际学术界在区域创新及产业集群方向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首先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了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4个待验假设;进而以我国国家级软件产业园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创造性地使用人工神经网络为前导的OLS回归分析方法对待验假设进行双重递进检验。实证结果显...  相似文献   

3.
选择深圳的数字电视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集群进行尝试性的研究.深圳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及其技术发展中十分值得关注.深圳数字电视产业的相关企业有76%分布在南山区和福田区,地理空间集聚态势明显.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了相关企业之间诸多联系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深圳数字电视产业具有产业结构复杂化与多部门合作的集群特征,很多企业已经产生技术创新的内生需求.本研究推断,深圳数字电视产业的创新集群正在形成过程中;深圳良好的创业环境、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近距离合作等因素,尤其是深圳政府政策对产业的促进,塑造出创新集群的轮廓.但是,目前在数字电视关键芯片研发和内容制造质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限制了深圳数字电视产业创新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活动地理转移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简要回顾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在制造业活动地理转移的视角下,结合案例重新审视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作者认为,一些锁定在低成本竞争的集群正在或已经老化,甚至衰亡.另一些集群中的企业有过度集聚的问题,还有一些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根据产业特征需要增加产业集中度.因为集群的这些问题,随成本上升,出现了集群中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外移的现象.这种现象挑战了新产业区理论中集群是"在流动的全球空间中的粘结的区位"的观点.根据集群中企业外移现象,就产业承接地的规划和发展,以及转出地那些正在升级的集群的地理稳定性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当前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集群创新状况对指导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地调研的数据,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规模已接近最优状态,综合创新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主要原因是集群在科研技术投入、创新资源利用配置等方面不足造成的。进一步Tobit回归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企业知识技术吸收扩散能力、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发展的外向性与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企业规模对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集群创新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西方产业集群研究的演进及其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多元的理论转向,产业集群理论则在汲取相关养分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焦点和内容的演进,并持续影响着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与实践。以经济地理学为研究视角,首先梳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发展脉络,将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划分为萌芽、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其次,对进入21世纪后产业集群研究的新动向进行归纳,发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网络、时间、空间和技术四个维度,同时在研究内容上呈现出四种变化特征和趋势:①从"集群结构"到"集群网络"的网络复杂性;②从"静态集群"到"集群演化"的时间动态性;③从"持久性集群"到"临时性集群"的空间非嵌入性;④从"实体性集群"到"虚拟性集群"的技术互联网性。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吕可文  苗长虹  王静  丁欢 《地理研究》2018,37(7):1320-1333
集群演化是经济地理研究的一个前沿方向,演化经济地理学和新生命周期理论可用于解释集群从形成、成长、成熟到衰退或再生的过程。与已有文献强调企业—产业—网络的协同演化不同,本文构建了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制度—政府—市场协同演化的分析框架,通过对禹州钧瓷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结果发现:① 集群的浮现与成长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协同演化的过程,技术—制度—政府—市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内在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知识外溢与企业衍生、规模报酬与循环累积等机制,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不同但彼此协同的作用。② 以本地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的制度—技术的协同,具有路径依赖机制,塑造了钧瓷产业发展的初始优势,是集群浮现和生命力维持的基础。③ 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革等制度转型,通过企业衍生机制促成了民营钧瓷企业的兴起;而钧瓷消费市场扩大与新市场空间拓展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效应,则为企业衍生和规模扩张提供了有效的需求;政府—市场的协同在循环累积机制作用下,形成了钧瓷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相互强化机制,促进了钧瓷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④ 集群演化是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复杂自适应过程,钧瓷烧制技术、工艺、釉料、产品和造型及功能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地方独特的产业氛围使知识外溢和路径创造成为钧瓷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级市尺度的中国外资空间动态与本土产业演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罗芊  贺灿飞  郭琪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69-1380
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下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推动跨国公司以外资直接投资为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利区位。低廉的要素成本、友好的政策制度以及广阔的潜在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外资活跃的重要地区。外资空间动态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对接全球生产网络的效果,更关系到其生产格局的演变。而演化理论下的技术邻近度也会对外资空间动态和本土产业演化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更多样的空间差异。本文基于1998-2008年中国337个地级市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内、外资技术邻近度作用下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资进入、退出等空间动态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产业演化,其中中西部最强,东部最弱,东北地区外资进入作用相对明显。②技术邻近度削弱了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积极影响,但具体到不同区域也会出现差异。东部地区的技术关联反而有利于外资进入带来的知识溢出和外资退出带来的资源释放,表现为典型的“战略耦合”。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关联则成为阻碍外资进入、退出促进内资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俊  姜海宁 《地理研究》2024,(2):357-376
不同知识基础产业的多空间尺度创新网络模式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但对全球尺度下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仍有不足。基于此,以节能环保产业为合成型产业案例,构建2000—2020年193个国家间产业专利合作网络,分析产业跨国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邻近性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1)节能环保产业全球创新网络规模持续扩大但发育程度较低,国家间技术创新合作存在择优链接特征,表现出“强核心、放射状”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性较强但有所减弱。(2)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全球化过程中的区域化倾向明显,并存在稳定的空间指向,形成了多个不断分化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组团。(3)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对节能环保产业跨国技术创新合作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社会邻近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三阶段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文化邻近性的影响始终不显著。(4)地理邻近性辅助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对节能环保产业跨国技术创新合作发挥不断增强的促进作用,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仅在第三阶段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地理邻近性与文化邻近性的交互效应始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宿迁市杨树产业集群的成因分析发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集聚效应、政府支持和企业家精神是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成因具有演替的特点,且其自身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对认识集群的发展趋势、对集群进行调控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为解决当前宿迁市杨树集群发展中的低端恶性竞争、集群外部环境恶化等困境,调整产业结构、营造创新的氛围、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逐步建立自主品牌,开拓新的市场、化解农民种树的风险作等措施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视角,以高沟54家电缆企业问卷及访谈信息为原始数据,运用信度、效度和关联性分析,实证探讨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内创新网络5个维度19个测量指标与企业创新绩效1个维度6个测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1)在整体创新网络影响下,高沟电缆企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强相关影响,研究主体互相关联、互为依托;(2)主体之间的实际联系并不密切,创新网络发展并不完善;(3)企业内生力量、政府行为导向和企业合作驱动均在不同程度和层面影响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发展。研究总结高沟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联及其影响机理,对高沟电缆产业振兴、提升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探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炜  李郇  欧俏珊 《地理研究》2013,32(3):518-530
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建立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联系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然而,长久以来产业集群的非正式联系在西方主流的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对顺德家电产业集群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了产业集群的非正式联系的三种类型,即企业衍生形成的非正式联系、人才流动形成的非正式联系、长期合作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非正式联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非正式联系对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影响。前两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而后者主要体现在使企业之间产生了一种技术上的共同理解和认识,能够提高企业之间技术合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琛  林初昇  戴世续 《地理研究》2012,31(8):1375-1386
国内外理论界对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存在重要争议。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采用统计年鉴、企业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数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单纯的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尚不明显。案例研究显示,地理邻近性和企业之间频繁的联系并没有促进相互信任和技术创新。由于知识盗取的现象严重,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与本地其他企业建立基于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联系。大多数被调查的企业都只涉及并不需要复杂知识的"边缘"创新,缺乏寻求外部合作的动力。因此,需要超越目前的集群理论,把更多的研究重点放在特定区域和制度环境下的"企业"个体上,而非企业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宁夏中宁县枸杞加工产业集群为例,运用企业资料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中宁县枸杞加工产业集群遵循农业产业集群演化的一般发展规律,经历了培育期、成长期及形成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群表现出不同特征。(2)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宏观制度等偶然因素激发集群最初形成,地理临近导致的集聚效应促使集群逐步成长,收益递增引发的路径依赖则进一步促进集群的形成。(3)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及企业惯例,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锁定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首先,政府应推动企业间网络合作强度及知识流动,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集群与区外联系实现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保持集群持续的竞争力。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及机理研究提供借鉴,为宁夏枸杞加工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级高新区上市企业为主体,量化划分知识基础类型并以之反映高新区知识基础属性.建立多元线性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技术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探究高新区知识基础属性的创新效应.结果表明:①对样本企业的聚类分析在传统知识基础类型的基础上识别并定义了新的"效率型"知识基础;②对高新区技术收入的增加,知识基础均衡化...  相似文献   

16.
林柄全  孙斌栋 《地理研究》2022,41(9):2385-2403
“全球集群网络”理论是经济地理学领域的新兴主题,是在产业集群研究方向上对“网络外部性”进行探讨。本文构建了网络外部性和集聚外部性影响企业TFP(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和供应链合作数据,描绘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集群之间的创新合作网络和供应链合作网络,并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和对比网络外部性和集聚外部性对企业TFP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之间的供应链合作网络对企业TFP产生异质性的作用。对于具有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企业,其所在的产业集群与其他集群的供应链合作有助于增加企业TFP;对于缺少稳定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企业,其TFP的增加主要得益于集群内部密集的供应链合作引发的集聚外部性。进一步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网络外部性对TFP的影响是源于“学习机制”和“匹配机制”,即集群间的供应链合作能够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提高对供应链合作企业的匹配效率,从而提高企业TFP。研究结论丰富了全球集群网络的理论框架,并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梓渝  王士君  陈肖飞 《地理学报》2021,76(8):1848-1864
在以模块化为代表的第三次汽车工业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新生产方式如何影响汽车工业空间组织演化,如何基于经济地理学阐释其发生机制及剖析对特定产业集群的影响作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一汽-大众为例,基于整车制造的本土全覆盖一级供应链映射产业集群组织,探讨地方—区域尺度下模块化生产对于汽车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宓泽锋  周灿  尚勇敏  马双  曾刚 《地理研究》2020,39(7):1478-1489
新兴产业的区位选择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以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为例,本研究重点对“区域产业分叉”理论在燃料电池创新集群形成中的适用性进行探究。本文将知识基础区分为解析型知识、合成型知识、符号型知识,采集中国2000—2016年291个地级市燃料电池产业的专利信息、专利引证及被引信息、学术论文信息,通过ArcGIS、Stata软件进行空间和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 从格局上来看,燃料电池创新集群发展主要集聚于发达省会城市,并且在格局演化过程中路径依赖作用明显,291个地级市在2000—2005年、2011—2016年两个时期的创新集群指数相关系数高达0.904,呈现显著的强相关性。② 本地解析型、合成型、符号型知识库以及创新集群指数滞后一阶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知识基础对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成为支持“区域产业分叉”的重要证据。③ 燃料电池产业创新集群形成主要以“区域产业分叉”方式进行,城市在知识基础上的优势对创新集群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而创新集群的发展又使得知识基础进一步积累,实现良性循环,路径依赖现象显著;创新集群指数排名前20位城市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就占据了75%,一般城市的区位机会窗口较难打开。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当前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集群创新状况对指导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地调研的数据,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规模已接近最优状态,综合创新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主要原因是集群在科研技术投入、创新资源利用配置等方面不足造成的。进一步Tobit回归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企业知识技术吸收扩散能力、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发展的外向性与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企业规模对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集群创新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