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贵州盘县地区膨润土矿产出地质特征及其物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润土矿在本省尚为缺门矿种。通过对省内钻井泥浆粘土矿的踏勘取样,经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等分析、测试手段及物化性能的测定,参照矿产工业要求,首次在贵州盘县地区被前人称为“绿豆岩”的岩层中,圈出了数个膨润土矿体;对矿石及矿石中小于2μm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物化性能及矿石、矿物的属性研究,确定区内膨润土矿为钙基和酸性钙基膨润土,其矿石中主要矿物——蒙脱石为钙质蒙脱石的属性;该膨润土矿不宜作钻井泥浆原料,但可为油脂脱色剂之用。该地区的膨润土矿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伊利石的物化性能及其高温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伊利石的若干物化性能及其高温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热膨胀性表现为收缩,膨胀,再收缩,松散密度持续降低,白度先降低而后持续升高,pH值由偏酸性转向偏碱性CEC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伊利石物化性能的这种高温变化与春高温物相结构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贵州大方猫场黄铁矿累托石粘土矿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P_2l)煤系地层底部,下二叠统茅口组(P_1m)灰岩侵蚀面上,矿层与地层产状一致,属沉积型。矿层平均厚度为2m左右,累托石粘土矿平均含量为54.83%,黄铁矿平均含量为26.73%。累托石粘土矿物经X衍射、红外光谱、差热、扫描电镜及化学分析等测试研究,揭示了该矿物属含水的硅铝酸盐,为二八面体型白云母(含伊利石)层与钙质蒙脱石层的不规则间层矿物,结晶度差,一般呈隐晶质或胶体状。累托石粘土矿物具有特殊的物化性能。本区累托石经部分物化性能测试,其吸兰量均为48.39mmol/100g、pH值均为4.33、胶质价为63.08ml/15g,造浆率低于10m~3/t,阳离子交换量32.13mmol/100g、耐火度为1650℃。 相似文献
6.
四川三台膨润土的基本物化性能及其对铅、钴的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三台钙基膨润土的基本物化性能和对Pb^2 ,Co^2 离子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基本物化性能主要包括化学成分、阳离子交换容量、密度、比表面积、孔径、渗透系数及热稳定性。通过实验得出:1)经过钠化改型并酸化处理后的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原土;2)膨润土的最佳酸活化条件为在96℃左右以15%的硫酸活化4小时的性能最佳;3)膨润土土的密度为2.11g/cm^3,颗粒密度钠化土为1.996g/cm^3,原土为2.079g/cm^3;渗透系数为0.013cm/s(20C);体积平均粒径为30.950μm;比表面积为329.7482m^2/g,平均孔径为33.238nm;4)膨润土对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得出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Pb^2 的吸附性能优于Co^2 ,Pb^2 和Co^2 的吸附比(Rd)分别为167.8ml/g及53.3ml/g;Pb^2 和Co^2 去除率(r)分别为45.87%和21.20%。 相似文献
7.
8.
南京汤山膨润土矿地质特征,物化性质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京近郊汤山膨润土矿床的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了该矿床的成因及其矿石的物化性能。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是以流纹岩及凝灰岩为成矿原岩,在特定的条件下,经热液蚀变改造而形成的矿床。此矿床之矿石属钙基膨润土,经适当选矿后可用于深加工。 相似文献
9.
10.
山东几处典型麦饭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主要物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境内至今已发现几十处麦饭石矿,其中以“泰山麦饭石”、“雪花山麦饭石”和“青岛麦饭石”较为典型。三者均为风化一半风化状的中酸性岩浆岩,其化学组分与国内、日本的典型麦饭石矿庆基本一致,主要物化性能为溶出性、吸附性、双向调节活性效应和复用性等。 相似文献
11.
徐有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7,(4)
高温高压下水和氯化钠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徐有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高温高压水和NaCl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水和NaCl溶液是地质上最常见的溶液,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助于研究水溶液在地球内部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过程中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12.
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地表水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地表水环境基本特征,为公路改扩建施工中开展水环境保护提供支持.2008年9月-2009年10月在喀喇昆仑公路沿线的印度河、洪扎河和红其拉甫河采集地表径流样,分析了样品中pH值和悬移质浓度,现场监测了水体透明度.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pH值介于6.7~7.5之间,悬移质浓度分布在0~1 841 mg.L-1之间,水体透明度在2~107 cm.公路沿线地表径流的pH值基本呈中性,pH值的变化受补给的冰川融水pH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影响;地表径流中悬移质是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监测数据还显示,气温影响下的冰川融水径流形成的水文过程是悬移质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条河流中悬移质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红其拉甫河中上游河段水中悬移质浓度含量较低,是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中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13.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天然矿物材料珊瑚经自行设计的创新工艺流程“热液交换反应”合成出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利用扫描电镜、电镜图像处理、扫描电镜能谱、化学分析、ICP-AES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并应用于临床。自行研制的CHA人工骨色白,孔隙率为25.87%~53.58%,与人骨及原珊瑚的孔隙率近似,莫氏硬度为3~4,抗压强度4.87~12.31MPa。化学成分:CaO=53.13%~64.09%,P2O5=35.52%~46.48%),CaO/P2O5=1.143~1.804。ICP-AES分析共测定24种微量元素,除Ca、P、K、Na、Al及Sr含量较高外,Pb、Co、Ni、Ba、Mn、Cr、Th、V、Cu、Ti、Mo、Zn、Mg、Nb、Be、Sc、Na和Li等,其质量分数均在(n~10n)×10-6范围,为人体所能承受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人工骨色泽、孔隙结构和化学成分与人骨相近,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临床应用60余例,无毒,无副作用,成骨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品。 相似文献
14.
天然磁铁矿化学改性及其在水体除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铁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如菱铁矿、水铁矿)的表面电荷高、比表面积大,在特定条件下对亚砷酸盐和砷酸盐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和亲和性,以铁氧化物作为吸附剂处理高砷水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天然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_3O_4,但其本身活性较弱,直接应用于处理高砷水的除砷率低。本文对天然磁铁矿采取酸化、碱化、不同温度灼烧、不同灼烧时间等简易的方法进行改性,达到有效去除水中砷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经0.5 mol/L盐酸浸泡、150℃灼烧10 min的改性磁铁矿分别处理As(Ⅲ)溶液和As(Ⅴ)溶液时,As(Ⅴ)去除率达98%,吸附能力显著增强,达到预期目标;溶液中As(Ⅲ)浓度从1000μg/L下降到250μg/L,去除率达75%,即As吸附能力明显优于未改性的天然磁铁矿,与其他改性铁矿除砷能力相近,而改性方法更加简便、易行。本文研究的改性天然磁铁矿吸附剂为控制高砷水的砷含量提供了一种切实可用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大竹坝井田全区可采煤层C3,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粉煤,其次为半暗型、半亮型块煤。煤种为中灰中高硫特低磷高热值贫煤。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且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尘具有爆炸性,煤的自燃趋向性等级为Ⅰ级,属“容易自燃”煤层。伴生矿产硫铁矿分散在含煤岩系之粘土岩中,富集程度差,现阶段开采利用较为困难;其它稀散有益元素均达不到现阶段工业利用要求。具有低强度、低还原率、极易磨、弱结渣、高热稳定性、高熔灰分、中等可选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物理、化学过程:地幔橄榄岩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华北东部不同时代、不同位置捕虏体/地质体橄榄岩的地幔属性,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拆沉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古老难熔、过渡型和新生饱满地幔并存的事实;单纯的熔体-橄榄岩相互作用也不易解释中、新生代岩石圈巨大减薄和新生饱满地幔Cpx中LREE亏损现象,即具复杂演化历史的克拉通地幔向演化历史简单的"大洋型"岩石圈的转换。华北东部克拉通破坏作用包括地幔伸展、熔-岩作用、侵蚀置换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岩石圈先大幅减薄、后小幅增厚实现了最终的地幔置换和岩石圈整体减薄过程。喷发时代为100 Ma的阜新玄武岩所捕获的橄榄岩主体是饱满的,说明华北东部部分地区在此之前有过地幔置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地区和永城地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差异,其各类土的各种特性指标基本正确反映了两个地区沉积差异情况下的工程特性,对郑州地区和永城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Biochar is an organic material with high carbon content, most aromatic structure and great stability resulting from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conversion (usually < 700 ℃) of organic materials under the completely or in part anoxic condition. Due to its stable chemical properties, biochar has received widely attention as a strategy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addition, biochar shows great potential in soil impr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for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food crisis and ecologic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Biochar is a carbon rich material, in association with porous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surface area which are favorable to accumulating soil moisture, to increasing the porosity, to reducing density and bulk density, and to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soil aggregation. All the above soil physical improvement can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plants. Furthermore, biochar is an ideal acidic soil amendment which can improve the pH of acidic soil. It contains nutrient element which can be directly released into soil, and its surface charge and functional groups are conducive to soil nutrient retention, such as the reduced leaching of NH+4 and NO-3, PO3-4, therefor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utrient elements. However, the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s highly influenced by raw materials and pyrolysis conditions is of inconsistent and sometimes even contrast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knowledge gaps about the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also strengthened. Finally, som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better use of biochar i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