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腾冲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反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火山区临近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边界, 火山活动与构造环境关系密切. 采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的方法揭示了该区域的深部结构特征. 结果显示, 腾冲火山区S波低速结构明显受到NE向大盈江断裂的影响, 断裂的南部存在明显的S波低速结构, 断裂的北部低速结构不十分明显. 火山区存在浅部的低速结构, 低速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存在对应关系. 证实了低速结构是火山区热活动的直接因素, 并认为腾冲火山区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观测的地震数字化记录进行了尾波和剪切波的衰减测量。用AkiandChouet和Sato单次散射模型获得 5 2秒和 18秒流逝时间尾波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c (f) =5 7×f- 0 94和Qc (f) =2 6×f- 0 95 ,表明地壳上部和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衰减频率变化率一致。两者均未显示出活火山地区尾波衰减的异常特征。尾波掠过空间椭球的平均半轴 ,前者约为 80km ,大大超出了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 ,后者约为 30km ,在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之内。用尾波规一双台S波振幅比法进一步缩小所用地震波掠过的空间 ,最后获得了S波随频率的衰减有类似于前人报导的活火山地区尾波频率衰减的特征 :相对于低频 (1 5~ 6Hz) ,高频 (6~2 0Hz)的Q- 1s 变化很小。从地表位置看 ,腾冲最年青的全新世的马鞍山和老龟坡火山就在S波掠过范围内 ,打鹰山火山也在近旁。这一结果表明在这三座火山体之下存在低速高衰减体。火山或处于休眠状态 ,或在消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腾冲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反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火山区临近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边界,火山活动与构造环境关系密切.采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的方法揭示了该区域的深部结构特征. 结果显示, 腾冲火山区S波低速结构明显受到NE向大盈江断裂的影响,断裂的南部存在明显的S波低速构,断裂的北部低速结构不十分明显.火山区存在浅部的低速结构,低速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存在对应关系.证实了低速结构是火山区热活动的直接因素, 并认为腾冲火山区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腾冲火山区地震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对火山区及附近的震源深度、地震时距曲线和地震波速度等地震学参数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深度相对较小,向周围地区逐渐增大,震源深度分布的低值区,又是环境剪应力场的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P、S波平均速度,明显比外围地区小,腾冲火山区存在低速区。这些地震学参数分布的差异,一方面反映出地区作为火山区的固有特征及其地域分布的大小,同时也揭示出腾冲火山在  相似文献   

5.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30 km之间;推测这一低速区代表了仍处于活动状态的壳内岩浆源,热流通道有可能通过腾冲断裂延伸至地壳深部.地壳速度结构自东向西的变化显示出与不同时期的火山活动的关系,腾冲东侧偏高的速度结构反映了龙川江一带上新世时期火山通道内冷凝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不易挥发的高密度残留物质,腾冲西侧的低速异常揭示了更新世以来持续至今的岩浆作用和热流活动.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M7.3级和M7.4级地震与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两侧的结构差异密切相关,它们分别发生在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分界附近.怒江断裂东侧和龙陵断裂西侧具有较高的速度,是震源区应力积累的主要载体;两断裂之间地壳速度明显偏低,有可能是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导致地壳结构强度降低,使得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易于受构造应力作用而引发强烈地震,估计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12 km之间.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6月 13日至 9月 13日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了腾冲火山区及周边地区的 2 92次地震事件。对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 ,在本次观测期间 ,腾冲火山区南部地区火山地震活动仍然频繁 ,以微震为主。选用发生在火山区的 33个地震震源参数计算得出的拐角频率为 4 37~11 87Hz、应力降为 0 0 0 5~ 0 2 77MPa ,显示该区域尚属低应力分布区。S波湮灭图像的再次出现 ,充分表明在腾冲县城西南至热海的马鞍山火山、老龟坡火山一带有岩浆囊熔融体存在的可能 ,深度不超过 10km。文中还展示了台网记录到的S波湮灭、微破裂高频地震、波形特征类似火山颤动 (包络型事件 )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火山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背景噪声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武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8):3080-3095

利用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的60个流动台与固定地震台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垂向连续波形数据,采用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研究区6~40 s周期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并通过相速度频散反演得到了研究区下方0~50 km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方地壳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和纵向不均匀性,浅部速度结构与浅表地质构造单元有较好的对应,深部速度结构较好地反映了区域火山活动及深部热物质作用的结构特征;在长白山火山下方9~3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低速区并有向下延伸的趋势,推测可能为长白山火山地壳岩浆囊;在龙岗火山下方12~30 km深度范围内发现较弱的低速区,可能代表火山喷发后的残留物,而在镜泊湖火山下方没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说明镜泊湖火山地壳内可能不存在部分熔融的岩浆物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震源深度处地震波速度的方法,其中使用了球对称的层状地球模型及关于震中距与地震波走时之间的解析关系。该方法应用到蒂勒尼安南部区域和日本诸岛,可以由观测到的走时归算出震源深度的地震波速度,而无须借助于专门的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腾冲地区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腾冲地区邻近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边界,地质环境和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是我国地震、火山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文采用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提取腾冲地区1.0°×0.8°范围内5个流动数字地震台站的宽频带远震接收函数,反演得到台站下方0~100km深度范围的S波速度结构,分析讨论了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1)腾冲地区地质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2)盈江断裂两侧莫霍面深度有较大差异;3)腾冲和高黎贡山之间是地壳厚度和S波速度变化的高梯度带;4)盈江断裂东南、新生破裂带以西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低速层;5)盈江断裂和新生破裂带都可能对火山区的熔融体具有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腾冲火山地区微震观测(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腾冲火山地区微震观测台网的建立与所取得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地震记录。内容包括观测系统性能、台站布局、地震记录。由观测资料表明腾冲火山地区存在微震活动。讨论了台网需要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腾冲火山及邻区速度结构的三维层析成象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利用1984~1998年新间期间发生在腾冲火山及邻区30个台站记录的数知个地震的P波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象法重建了腾冲火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的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象图。结果给出,在腾冲火山区下面地壳内约3~9km存在低速带,扰动量达-20%;10~15km深度为高波速带,扰动量达7.3%;16~24km深度为低波速带。扰动量达-9.1%;25~40km为波速带,扰一达10%;大于莫霍面深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腾冲火山区在区域上的构造亲缘关系、构造时空演化关系 ,并借助古地磁研究成果而得出的腾冲及邻区主要板块拼合关系 ,研究该区地壳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腾冲火山地区开展地球化学综合则监测火山活动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火山地区地下流体观测,可记录地壳应力应变、地温变化、气体及离子组份的释放量、释放方式和释放成分,进而可了解地壳内部岩浆活动与通道开启状况,为火山活动、构造活动、地震活动提供信息,开展监测、预测、对策研究。现腾冲火山地化综合观测站经科学下、选井、选址、选项,已完成基建及仪器安装等建设,基本测项已投入正常观测。  相似文献   

15.
由腾冲火山区数字地震资料研究火山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Brune(1970)地震震源破裂模式,导出了地面运动峰值速度参数(r.v)与应力降△σ或环境应力O值的依赖关系。利用腾冲火山地震数字化记录观测的峰值速度资料,研究了火山地区的应力降△σ和环境应力O值。结果给出,火山地区的应力降△σ多数在0.2~2.0MPa之间,平均为0.95MPa;环境应力O值在0.7~3.0MPa之间,平均为2.2MPa,属于低应力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年轻的打鹰山-马鞍册火  相似文献   

16.
用数字记录资料测定腾冲火山区的微震参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 ,测定了腾冲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基本参数 ,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内的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 ,震级多数在 1~ 2 5级之间 ,且地震活动频度低 ;而周围地区的构造地震活动频繁 ,且强度大。在腾冲火山区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 ,以腾冲县城以北 (即 2 5°N以北 )的火山区内地震活动少 ,而县城以南的火山区 (热海热田地区 )微震活动相对多 ,且以微震群的形式发生。根据C F Richter震级标度测定的震级结果 ,火山区的微震活动事件可达 0 4震级单位。震源深度的定位结果给出 ,火山地区的微震震源深度绝大多数在 1~ 6km的范围 ,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 ,而周围地区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多多数大于 2 0km。腾冲火山区的微震活动分布、地震强度、及震源深度特征所表现的现象可能与地下岩浆体活动相关 ,显示了与火山热物质孕震机理有关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7.
腾冲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壳Q值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秦嘉政  皇甫岗 《地震研究》1998,21(4):358-361
本利用腾冲火山活动区及周围地区的地方震尾波资料。根据尾波散射理论,研究了火山地区及周围地区的地壳Q值。结果表明,火山地区的地壳Q值最低。为95,近邻区的龙陵--保山地区的170-150之间。,周围地区最高达295左右。是火山地区的1.8-3.0倍左右。地壳Q值的空间2明显表现出腾冲火山活动区为低Q值区,而周围地区为高Q值地区,这种地壳Q值的空间2差异也许反映了火山地区内部介质状态与周围地区构造地  相似文献   

18.
腾冲火山区地震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2000,23(2):172-178
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制解分析,对火山区构造应力场方向空间分布,以及震源类型和破裂特征作了研究。利用腾冲火山区中小地震地震波资料,计算得到的地震震源处剪应力强度值,对火山区应力场强度或初始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腾冲火山区构造庆力场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腾冲火山区凛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区所包围的低剪应力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具有多种类型,震源破裂具有多种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