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西合浦县白沙矿区良港矿段膨润土矿赋存于晚白垩系火山喷出岩中,矿体产出受地层及火山岩的控制,矿床的形成与火山岩活动及其风化水解作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区域背景、矿区地质及矿体特征等进行分析,介绍本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指出该类型膨润土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6)
根据回潭萤石矿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环境,初步解析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该地矿床成因,为找矿提供方向方法,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十九个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萤石、叶腊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床及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葛山坞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北武夷地区下一步寻找萤石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山铜矿为隐爆角砾岩-斑岩型铜矿床,通过对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和成矿实验地球化学的讨论,阐明了矿床地矿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5.
粤北小水矿床是下庄矿田典型的交点型铀矿床。通过对矿床内发育的花岗岩、辉绿岩及铀矿石采样分析.发现小水矿床矿石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元素特征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的微量元素特征。与辉绿岩的相应特征十分吻合,与花岗岩的相应特征差异很大,推测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幔流体(富含U、F、CO2),且交点型矿石的形成很有可能伴有幔源成矿流体对与花岗岩有关的早期红化矿石的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色页岩建造中的贵金属矿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色页岩建造中的贵金属矿床是近年来不断发现的一种新矿床类型,亦是目前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形态特征将该类矿床分为两类:一类是矿化厚度几十米至几百米,长度可达几公里的矿带;如俄罗斯干谷Au-Pt矿床;二是矿体厚度小(1—2cm),长度大,金属含量高,如波兰Kupferschiefer含贵金属的Cu-Ag矿床.本文在综合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剖析.系统阐述了这类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矿化特征、成矿作用以及成因模型;同时分析了在我国寻找这类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查汗萨拉锑、银矿带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40Ar/^39Ar定年技术,系统地测定了新疆查汗萨拉锑、银矿带5个矿床(点)的成矿时代,它们的年龄结果不尽相同,整体上其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而并非前人提出的“海西期成矿”。年龄测定还表明,矿带中、东部的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西部矿床为燕山晚期,空间上呈东早西晚的变化趋势,并显示多期次成矿、多矿种的特征。实验证明:对石英样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并重视对K,Ca和Cl干扰同位素的校正,可获得客观、理想的年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成矿元素,稀土元素和铅、硫、氢、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溶液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溶液来源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广东潮安四望坪铜矿以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特征,在其三位一体(岩浆岩、断裂/层间滑动破碎带、围岩)的控矿组合中,以流纹斑岩、晶屑凝灰岩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为最佳。本文从矿区资料的综合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岩浆岩、断裂、围岩圈闭条件与矿体规模、富集程度的关系;旨在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与矿床成因的深入分析,建立火山期后热液矿床的断裂控矿模式,为粤东火山岩地区该类矿床的发现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义县大铁厂地区金钼矿床为浅成中一高温热液石英脉型,受韧性剪切构造和岩浆活动控制,本文在详细研究了矿床地质及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8)
赵家沟铜铋矿是产于乌兰浩特—林西晚古生代裂谷带内,经燕山期构造活动使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浆沿北东向马鞍山—察尔森岩浆构造带侵入,形成了沿北东向断裂带分布的热液型铜铋矿床。通过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霍邱铁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处于北淮阳山字型构造脊柱部位。李老庄铁矿—菱镁矿床置于霍邱铁矿田中部。该矿床主要产于上太古界霍邱群变质岩系中,矿体赋存于富镁碳酸盐中,矿石类型可以分为菱镁矿磁铁矿石和蛇纹石磁铁矿石,各占25%。成矿物质来源于这些变质岩系的多层、分散的含铁建造矿源层中。依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矿石同位素地质和测年结果,李老庄铁矿—菱镁矿铁矿床是晚太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石龙头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皖浙赣地体边界汇聚带与浙西断褶带交界部位的下庄-石柱断裂带中,严格受该断裂带控制。笔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和研究,提出该矿床是浙江省第一例卡林-类卡林型复合式金矿床,并认为含矿构造带深部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非常规超大型矿床在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和形成机制上常有其独特之处 .试图通过对国内外 4个超大型矿床 (白云鄂博矿床、柿竹园矿床、大厂矿床和美国富兰克林炉矿床 )的剖析 ,分别指出它们的独特之处 ,并阐述后者与地质历史中一些稀见作用或其耦合有关 .  相似文献   

15.
淘锡坝锡矿床是近年探明储量达大型的锡矿床,是一种新的锡矿类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对矿区的构造进行了重点解剖,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火山机构及北东向断裂是矿区的控岩构造,控制了白垩纪成矿花岗岩体的侵入就位。而火山岩中大范围的隐爆层间裂隙带是良好的容矿构造,矿体赋存其中呈似层状,局部膨大形成厚达数十米的"锡矿包"。通过研究构造与矿化富集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其时空分布、控矿因素、形成机制、成矿模式诸方面与一般中小型矿床有相似甚至雷同之处,也有其特殊、独特方面,研究预测大型超大型矿床相当复杂,需要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及不同思路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给出大型超大型矿床预测的综合信息方法,认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综合分析是今后找矿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趋群性特点分析,给出了矿床密集区的概念以及圈定的基本原则和边界条件。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途径的分析,指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具有可预测性。并表述了综合信息预测方法流程,以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控矿地质变量的提取和合理赋值,加上数理统计方法的合理应用,达到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预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九瑞矿集区成矿地层和岩体的三维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实现研究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本文首先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及地层和岩石密度和磁化率特征,然后将区域地质和12条地质剖面信息利用自行开发的GIF2UBCmodel程序构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参考模型和上下边界约束模型,实现了带约束重磁数据三维反演.反演结果揭示九瑞矿集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三维分布特征,解译了矿集区主要地层和岩体分布特征.该区存在邓家山—东雷湾以及武山—丁家山两个大型岩体;盖层褶皱与结晶基底隆起方向一致,是深部基地隆起的继承.通过与矿集区已知矿床对比发现,高磁性岩体边缘和基底隆起(高密度体)两翼为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铅锌储库之一,成因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成矿温度低,矿床极少发育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矿物,矿床定年问题一直是困扰其研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文章针对中国西部三江铅锌成矿带思茅盆地内厂硐铅锌矿床开展工作,通过容矿岩石中孢粉化石的定年间接限定了其成矿年龄,进而讨论了其成矿构造背景.厂硐矿床...  相似文献   

19.
宁蒗地区铜厂河铜矿系喜山期隐伏斑岩体外接触带玄武岩系热液型铜矿床,其主要含矿、赋矿层位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2β)与黑泥哨组(P2h)玄武岩系,主干控矿构造为南北向断裂体系。矿区NWW向F1断裂为阻矿构造,铜矿化均产于其下盘(南盘);NE向F2、F3断裂将本区分成三个不同矿化特征的矿段。通过对矿区铜矿的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分析及成矿热液演化特征探讨,建立了铜厂河铜矿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白石嶂钼矿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矿床赋存于燕山二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株南东端西侧与上三叠-下侏罗统地层的接触带,白石嶂断裂(F19)与杨塘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并对矿床的成矿专属性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对围岩及其蚀变特征与矿体/矿石赋存特征、矿体规模之间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总结矿化富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粤东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总结出本区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为粤东地区该类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