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江智  李恒云 《地理研究》2012,31(1):155-168
以往学术文献主要探讨旅游消费行为的局部特征,而本文旨在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旅游消费模式进行整体性探究,试图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普遍规律。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3月对全国15个城镇的2500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藉由前期质性研究提取的核心变量提炼出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参加国内旅游的消费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积极主动型、中间型和消极被动型;(2)这三种基本国内旅游消费模式在其旅游消费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分异现象和规律;(3)这三种基本旅游消费模式的旅游者在人口统计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4)旅游动机、旅游涉入、目的地选择因素的重视程度、对各类景观的兴趣程度等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旅游城镇化已成为区域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区域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07-2019年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城镇化发展进程,通过绘制折线图、雷达图和箱线图表征其时序演进特征,借助标准差椭圆、立体趋势面和核密度估计方法辨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探寻其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如下:2007-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城镇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虽偶有起伏但较多城市向中高水平集聚,空间上大体呈不均衡分布态势、差异较显著,最终形成西北强势、南部次之、中部弱势的分布格局;京津冀城市群各市旅游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基于发展战略协同性、差异性和前瞻性原则,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城镇化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与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新越  刘二恋  候娟娟 《地理科学》2017,37(7):1087-1094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静态不平衡差、相对发展率、离差、比率等指标,研究2001~2014年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差异并划分类型,得到如下结论:2001~2009年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不断扩大,2009~2014年不断减小;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西部地区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与中东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日照、泰安、威海为强响应型地区,潍坊、烟台、青岛、济南、莱芜为较强响应型地区,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东营为弱响应型地区,枣庄、济宁、临沂、淄博为特殊响应型地区。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驱动的城镇化是青藏高原城镇化建设特殊路径之一,然而如何对其量化尚不明晰。本文基于网络POI数据构建县域尺度旅游带动城镇就业人口数据集,系统测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旅游城镇化水平和贡献程度,揭示其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剖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26个县级单元的旅游城镇化水平较高,数量占比12.15%,影响力达到46.45%;19个县级单元的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贡献作用显著,数量占比8.88%,贡献度达到35.43%。(2)青藏高原县域旅游城镇化率及贡献度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大分散、小集聚”的不均衡空间格局,符合“祁吉线”空间分布规律,并且与旅游吸引物、旅游廊道、旅游发展片区的空间重叠度高。(3)行业内部比较来看,旅游住宿和餐饮业的贡献力处于主导地位。(4)县域旅游城镇化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发展类型,不同类型具有差异化的空间组织模式。(5)县域旅游城镇化空间分异与自然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高度耦合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青藏高原旅游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整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对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之间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之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6.
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了耦合协调度函数及其量化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西安入境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在2001—2010年间经历了从轻度失调到中度失调再到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的过程,尽管期间有过波动,但总体态势趋向良性发展。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不再简单地依赖于城市旅游资源的品质和数量,旅游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目的地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基础和吸引要素。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的旅游环境来加强入境旅游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就业结构演变驱动旅游需求的简单反馈模型假设,利用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和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计量方法,以我国1984-2006年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次变动数据为依据,探讨国内就业结构演变与旅游需求变化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演变与国内旅游人次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具有正负增长递减的规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是国内旅游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变异系数法、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市2002—2013年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 2002—2013年12年间武汉市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发展状况均呈不断增长态势,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由2002年的0.083 7发展到2013年的0.865 9,房地产发展综合指数由0.306 4上升到0.682 8;2研究期内,武汉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逐年递增,共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与初步协调5个阶段,到2013年底也仅处于初步协调阶段。因此,需要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合理确定城市定位以及城市的主导产业,引导房地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兴边贸,边贸促旅游,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相互作用,促进边境产业新动能发展,最终形成跨境旅游一体化的格局。借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探讨并分析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两大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两个产业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口岸地区东兴市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耦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东兴市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发展综合发展水平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9年的0.017增加到2018年的1.004;边境贸易综合发展水平函数值从2009年的0.01增加到2018年的1.007。东兴市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耦合度在2009—2017年处于磨合阶段,2018年进入稳定阶段,耦合协调度实现了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向中等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转变,最终进入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研究结果强调了边贸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并指出边境地区应积极利用国家边境开放政策,一方面通过旅游企业组织开发边贸旅游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边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边境口岸游客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别从产业规模、产出水平、接待规模、经济贡献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文化产业波动相对较大,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仍然较低,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远低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今后河南应重视两大产业互动互促,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人才,科技兴产,广泛宣传,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产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作用机理,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洞庭湖区2000—2018年17个县域旅游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时序特征上,近20 a来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同步上升态势,两者均出现"一波三折"过程变化特点。耦合度增强的同时,协调度也随之增强,但滞后于耦合度的变化,协调水平有待提升。②空间格局上,协调度与耦合度均呈现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特点。17个县域2个典型年份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转变,高层次耦合类型和协调类型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外围地区,低层次的县域则集中分布在洞庭湖中部地区。③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组合差异明显,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县域达到9个,组合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分异特征基本相似。④相关分析表明,协调度与表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因子的较强相关性是形成这种时空分异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田卡吨  邹泽铎  彭宝玉  卢荣旺 《热带地理》2022,42(10):1651-1664
在探讨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域旅游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与空间关联格局,并利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金融业发展水平始终高于旅游业;两者发展水平年均值呈“东部 > 中部 > 东北 > 西部”空间分布格局,年均增长率则呈“东慢西快”的空间特征。2)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初步实现中度协调;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梯度递减格局。3)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空间集聚强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H-H”集聚类型分布在东中部,“L-L”集聚类型分布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域的空间集聚状态变化具有稳定性,表明各省域两大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特征。4)从影响因素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创新能力和政府支持对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规模、交通发展水平和数字化程度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开放程度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集约利用能够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而城市化水平又影响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价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且利用地理空间分析工具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市已经从拮抗期过渡到磨合期,但是还没有进入协调期,说明甘肃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还未完全达到完全协调发展的程度;甘肃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普遍较低,从2003年开始呈现出逐年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汾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对2010—2019年汾河流域城市化和水资源综合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汾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城市化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化子系统重要程度表现为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资源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子系统重要程度呈现出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水平>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环境不断优化,2013年出现短期下降,主要受水资源量和用水量等要素的影响;从时间上看,2010—2019年汾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经历了从2010年低水平轻度失调到2019年高水平协调发展过程;空间上,2010—2019年汾河流域六市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吕梁、太原、忻州达到良好协调水平,临汾、运城处于勉强协调水平,而晋中则处于磨合阶段的濒临失调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是推动国内旅游发展的两大驱动力,为揭示其对国内旅游的影响,对2001—2014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人均收入与城市化促进居民出游率增长,人均GDP每增加1 000元,城市化率每提高1百分点,出游率分别增加2.877,2.388百分点;(2)人均收入与城市化促进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增长,人均GDP每增加1 000元,城市化率每增加1百分点,人均旅游花费分别增加28.848,25.621元;(3)将30个省份划分为八大区域,构建了两组18个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在各大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此外,陕西和甘肃因资源丰富,位置优越,居民出游率较高,人均旅游花费较低,此为地理环境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新越  曹婵婵 《地理科学》2019,39(12):1919-192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由行的广泛参与,以网络游记为代表的旅游信息逐渐增多,为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与旅游流时空特征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源和新的视角。从携程旅行网与马蜂窝网站采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3 a的青岛市网络游记并清洗、归纳,共得1 891篇有效样本,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共131个城市,结合统计分析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深入探索青岛市国内客源市场结构与旅游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青岛市国内客源市场可按客源城市游记样本数量指标划分为核心层、次核心层、中间层、次边缘层、边缘层5个层级,“胡焕庸线”两侧差异显著。客源吸引半径达590.68 km,覆盖京津冀、长三角、辽、豫、皖部分地区;引力主场集中在1 500 km范围内,在接近500 km处出现客源最高峰。旅游流年内变化季节差异显著,存在节假日及“峰-谷”循环的周末效应;沿海区市与内陆区市的旅游流空间分布密度极不均衡,4个季度差异显著;旅游流轨迹集中于胶州湾东西两岸,尚未形成串联各景区景点的闭合式旅游环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在分析影响旅游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影响因素对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认为,经济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最为重要的因素。最后,从我国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2个方面,对未来旅游市场规模进行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从反映城市化不同侧面的内涵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建立两者的主成分回归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发展过程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度模型,量化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85—2012年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与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山东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耦合协调度可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即不协调阶段(1985—1989年)、基本协调阶段(1990—2005年)和高级协调阶段(2006—2012年),城镇化协调类型从严重不协调-空间城镇化滞后到高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进而以山东省2011年县域为研究单元,对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和协调类型进行了分析,县域城镇化水平区域格局严重不均衡,空间城镇化水平普遍高于人口城镇化水平。山东省处于空间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阶段,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