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回顾了广西数字地震台网建设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十五”期间广西各级地震台网的建设情况,阐述了广西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实现与邻省、地方和企业不同属性和类别的台网联网和数据共享后,地震监测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2.
广西区域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收集和整理了广西区域测震台网的资料,查阅了广西台网的观测报告,确定了不同类型模拟观测仪器的放大倍数、数字化地震仪与有效监测距离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单台的监测范围。凡4个以上的台站同时能监测到的地区则为有效监测区。分1980年以前(初创时期)、1986年以前、1993年("九五"改造前期)和2007年"十五"改造以后4个时期分别计算广西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由此了解广西区域测震台网的发展概况和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正在增加,但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浪费、土地流失、滥用土地等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土地的结构与布局,有助于科学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袁立明 《地球》2012,(11):64-67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涉及不同区域和城市如何发展,国土的开发和建设影响到具体区域和城市空间布局。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基础欠强、环境脆弱、城市化加速和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多重压力。如果做不好统筹规划,不仅会产业结构雷同,缺乏特色;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恶化、耕地锐减等问题,危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土规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规划目标的积极维护,以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依据地方性震级公式,采用台站台基噪声值反推震中距最小震级方法对当前参与地震速报的广西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得到当前广西区域地震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L1.4,与邻省交界处的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L1.6,北部湾区域达到ML1.8;若把广西“十二五”项目新增的测震台站纳入到地震速报工作中,则广西地震监测能力将提升达到ML1.2。采用最小完整性震级(EMR)方法计算广西及邻区2008—2020年地震目录得到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为ML1.7,较同等地震编目台站条件下利用台站噪声值计算得到的监测能力大0.1级,说明通过台基噪声计算得到的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较能真实体现当前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信道建设与系统集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实施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建设项目,在保证地震速报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广西区域数字测震台的布局,合理选择台站不同数据传输模式和台网集成方案,以取得系统的优良性价比.  相似文献   

7.
广西新构造分区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琦 《华南地震》1989,9(4):22-26
通过分析广西新构造运动类型、性质、幅度、强度等差异,将广西新构造划分为5个区,9个亚区。研究表明,地震活动与新构造分区特征有一定关系。新构造分区与地震区带划分吻合较好。广西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新构造差异运动较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西台网30多年地震观测资料,根据P波初动半周期和地震震级资料测定环境剪应力的方法,测算了广西及邻区大量中小地震震源的相对剪切应力强度值,据此分析了广西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总体特征,给出了8次中强地震前后一年的环境剪应力值,对环境剪应力值的区域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球》2020,(7)
正白头叶猴隶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猴科,鸟叶猴属,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仅分布在广西崇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全球种群数量约1300只,其中90%以上分布在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和宁明县境内,保护区面积2.5万公顷,包括岜盆、大陵、驮逐和板利四  相似文献   

10.
苏珊  郭培兰 《华南地震》2022,(4):102-108
基于广西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基于格点搜索的b值分析程序,对广西及邻区进行b值时空分析。b值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个b值显著变化区域,分别为广西中西部b值显著下降区和粤桂交界b值显著上升区,两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2019年靖西5.2级和2019年北流5.2级地震。计算这两个区域的b值时间变化情况:广西中西部地区在长时间b值下降的背景下,震前一年左右时间内出现b值显著的回升后快速降低转折,而后发生靖西5.2级地震,结合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1年日本东北9.0级地震相似的b值分析结果,认为该种b值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前兆意义;粤桂交界区域2019年10月发生北流5.2级地震,发震前后b值上升态势不变,结合地下速度结构分析,认为北流地震具有明显的坚固体孕震特征,是b值升高异常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EQIM软件建设和拓展广西地震速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全国EQIM软件基础上,结合广西地震台网速报工作的需要,开发适用于广西区域台网内部使用的广西地震速报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手机短信发布、Web互联网查询数据资料、数据汇集等多个方面.广西地震速报系统的建立可提高地震速报信息向各级部门的快速传递能力,并为分析预报人员提供及时的地震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2.
煤矿采空区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其稳定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在煤矿关闭之后仍然存在缓慢的地面沉降,这给矿区土地规划和再利用带来了巨大隐患,因此监测和研究老采空区之上的地面沉降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揭示老采空区的地面沉降机制,对焦作市王封煤矿开采后地面沉降进行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和高...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在广西造成的地质灾害相对严重,这与其特殊的岩溶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广西岩溶发育成带性特点,分析总结了主要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介绍了相应的岩溶工程场地处理方法。并结合目前我国岩溶工程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岩溶场地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广西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正在兴建和拟将兴建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同时广西又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区。水库地震常常与岩溶的发育有关。我国目前已知的13个水库地震的实例中,有11个与岩溶的发育有关。另外,据统计,高坝大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概率较高。因此,今后在广西兴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是否可能诱发地震,乃是地震和工程部门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龙滩水电工程地震台网的建设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滩水电站是高坝大库,在大坝和库区周边建设的强震台网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已于2006年投入运行,对监视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及大坝地震动反应加速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龙滩地震台网监测数据实现了与广西区域地震台网联网与数据共享,成为广西专业地震台网的有效补充。龙滩地震台网对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西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区,岩溶现象非常普遍。根据广西台网记录和宏观考察,近几年来,广西岩溶区接连出现烈度异常地震(构造地震),尽管这些地震强度不大,但二、三级地震却也能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震,公元1477年前很少有记载,公元1478年开始,才有较多的记载。据统计,至公元1982年,共发生Ms≥3级地震355次,其中4~4 3/4级45次,5~5 3/4级21次,6~6 3/4级2次。震中分散,疏密不均,如果划分早、中、新三个时期,震中分布相对比较集中。本文分别不同时期,圈定地震活跃区域,探讨广西地震活跃区域的迁移性,这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决策树模型,基于五期土地利用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永靖县进行近40年的长时间尺度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五期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易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黄河流域(盐锅峡镇至刘家峡水电站段)周边、西南部川城村—红泉镇—王台乡周边区域以及中部偏东的三条岘乡,该区域人口密集,人类活动较多.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精度检验,说明五期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研究区内的自然植被和裸土地与滑坡易发性指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旱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则更容易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从时间尺度上来看,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逐年下降,但自 2000年,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减少速度出现显著减缓,同期,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植被面积减少,这使得区域内边坡稳定性下降,使部分防灾工程措施的减灾能力下降.本研究为该地区的灾害预防、预测和城乡土地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应急前方监测组工作队迅速在震中附近架设3个流动监测台站,与周边固定地震监测台、广东流动监测台组网监测震中区域余震活动。流动地震监测台站的快速组网,极大地提升了台网在震区的监测能力,提高了余震的定位精度,使更多的余震事件被记录到;流动监测的区域联动协作,展现了地市级地震监测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地震应急流动监测的效率,为地震流动监测的快速组网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广西区域地震预警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在2016年部署了福建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目前,地震预警系统运行正常,多次实现了针对广西地区的地震预警。针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5.2级地震的预警事件,对预警系统各主要环节进行检验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台网平均台间距25 km左右及波形数据延时约4 s的条件下,与正式报相比,地震预警系统首报发布时间距离首台触发用时10.2 s,其中等待触发时间3.1 s,震后12.0 s,震中距离偏差18.5 km,预警震级偏差0.3;终报震中距离偏差4.4 km,预警震级偏差0.2。结果表明,地震预警系统在广西北流5.2级地震预警事件处理上具备较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备了一定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