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操庆  谢丽强 《湖泊科学》2016,28(5):925-934
随着蓝藻水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微囊藻毒素(MCs)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藻毒素污染严重的湖泊、水库等周边区域的土壤也受到了影响.用含有藻毒素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灌溉、将蓝藻作为有机肥等措施都会将MCs带入土壤.一旦MCs进入到土壤,它将会随着降水从地表迁移到土壤深层.这将会对作物的生长以及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介绍了土壤中不同种类的MCs对一些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作物体内的积累情况,以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概述了MCs的致毒机理,分析了其对土壤生物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测年方法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同位素(氘、氧、硫、氮、氚和碳-14)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苏锡常深层承压水总体上未受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则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认为常州地区和苏州无锡地区深层地下水(主采层)可能属于2个不同的含水层系统,含水层系统互相不连通或连通不畅;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地下水侧向迳流显示出向开采中心流动的特征,但是地下水流动仍是极其缓慢;深层地下水总体处于半封闭一封闭状态,深层地下水年龄在10-38ka不等,其中,沿苏锡常三城市一线(即开采中心区域)地下水年龄最老,向两侧地下水年龄则逐渐变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将水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并以苏州市第Ⅱ承压地下水为例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评价标准及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大部分第Ⅱ承压地下水水质优良,达到了Ⅰ、Ⅱ类水,未遭受外来物质的污染,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污染物如何从土壤地表渗透到地下水层——水文学家们称之为渗流带区域——正是水文学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近来为了解污染物在渗流带内如何运动和预测地下水何时、何地及有多少受到污染进行的研究表明,水流及其传输可能是混沌并且难以测量的. 污染物已经成为现今及将来对地下水使用的主要威协.渗流带逐渐变成大量垃圾的仑库.无数事例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在发展中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较严重,本文阐述了水土污染,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区域地下水下降及软土变形与地基稳定性等问题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地下水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污染。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地下连续墙治理地下污水的可行性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蓝颖春 《地球》2013,(10):37-39
正地下水是"看不见的水源地"。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都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曾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每个地方的具体污染情况如何,却很难说清。因此需要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摸清"家底",才能对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演化、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9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通知公告对其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硝酸盐(NO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多种稳定同位素(δD-H2O和δ18O-H2O,δ15N-NO3-和δ18O-NO3-)、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解析地下水中NO3-的来源与转化过程、不同NO3-来源的贡献率及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3--N浓度分别为1.24~42.91和0~42.96 mg/L,61%和40%的地下水样品超过了饮用水限值(10 mg/L)。δ15N-NO3-和δ18O-NO3-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O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硝化作用可能是研究区地下水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存在加剧地下水NO3-污染的风险。SIAR模型得出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50%和38%。HHRA表明长期饮用研究区NO3-浓度较高的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21,(5)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地下水则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其中1/3为地下水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地下水极其重要,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支撑着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世界各地已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地下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滆湖围网拆除工程实施效果,采用高密度网格化布点方法,系统分析滆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并基于有机氮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法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滆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9±1004)mg/kg、(1127±650) mg/kg和(78.39±23.88) mg/g,三者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营养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全湖整体为重度污染,其中全湖TN均处于重度污染状态,TP绝大部分区域也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沉积物重金属Zn、Cr、As、Pb、Ni、Cu、Cd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2±47.25)、(105.18±34.91)、(68.55±10.86)、(52.43±14.73)、(44.04±11.93)、(42.57±12.43)、(1.55±1.06) mg/kg,整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重金属含量最高值在湖区东北角;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Cd和As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其中Cr和Ni的污染程度表现为清洁,Cr、Ni、Cu、Zn和Pb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表现为轻微风险.与围网拆除前比,湖中区西南部沉积物营养盐含量无显著变化,湖南区南部沉积物营养盐状况明显改善,但其余各区域沉积物营养盐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有极大程度的降低,降幅在29.50%~80.45%之间,表明在外源污染输入得到一定控制时,围网拆除在控氮、控磷效果及改善重金属污染状况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评价地下水污染质空间分布,本文以长春地区地下水重要组分NO3-为例,利用统计学的熵—矩检验法对长春地区2008年56个水质采样点的检测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了检验,得出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选择不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对长春地区所属的各个行政子区域地下水中的N...  相似文献   

14.
开展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研究,对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典型岩溶峡谷型水库——万峰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基础上,识别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并进行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79.37~438.04 mg/kg,无机磷(IP)占比为73.26%~78.84%,I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含量为16.86 ~91.82 mg/kg,是IP的主要赋存形态;弱吸附态有机磷(H2O-Po)含量为0.27~8.03 mg/kg,是有机磷(OP)的主要赋存形态。(2)残渣态磷(Res-P)、弱吸附态无机磷(H2O-Pi)、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潜在活性无机磷(NaHCO3-Pi)、Fe/Al-Pi是TP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沉积物的厚度对于TP具有多重作用,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显著。(3)生物有效性磷(BAP)含量为66.97~201.46 mg/kg,占TP的55.6%~59.6%;磷污染指数均值为0.53,生物有效性指数均值为0.81。表明沉积物磷污染程度整体为轻度污染,但仍存在潜在的内源磷污染上覆水体风险。建议岩溶峡谷型水库在控制外源磷输入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内源磷的管理,以降低内源磷释放污染上覆水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对新生代玄武岩普遍发育的吉林省靖宇县龙岗火山群地区的断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合断层物质ESR测年分析结果以及本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的特点,发现ESR测年数据与野外实际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比较相对偏新。文中讨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两个可能原因:1)研究地区大规模的第四纪岩浆喷发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热事件,对于先存的断层物质中的ESR测年信号具有"退火"和零化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地下水的淋滤作用、次生物质的混入和富硅热液作用而导致的次生石英颗粒的增长,都可能会导致断层带物质ESR测年剂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测年结果偏新。因此,研究区ESR测年结果反映出的并非是断层最后一次的活动年代,而可能是断层活动的上限年龄。尽管与实际的断层活动年龄有较大的差距,但对于大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尤其是对于能动断层的鉴定,这种"上限年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与社会越来越关注地下水监测技术,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而且面对日益污染严重的水资源,对地下水监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有些城市目前依旧采用人监测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精确度低,而且还耗费很多的人力,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地下水监测是管理水资源的一些重要的手段,文章结合实践工作,对国家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震源孕育模式讨论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是地震预报的手段之一,由于它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掌握,所以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但是地下水变化的原因却很复杂,所以有必要搞清地下水变化的特征与地震的关系,即哪些有关,哪些无关。对这个问题,除了对水文地质条件、旱涝、气压变化、涨河、灌溉、人工用水以及潮汐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外,还必须将地下水的变化与震源孕育的模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是根据文献[3]中所介绍的一种震源孕育模式,结合具体的地震实例来探讨大震前地下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依据八十年代以来宁夏境内中强地震前观测到的重力异常变化,结合地下水、垂直形变、区域应力场以及地质构造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认为,重力变化原因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关系不大。也不是由于地壳垂直形变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强大NE向水平挤压应力场作用下,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某种特殊部位有物质密度变化所致。同时进行了海原大断裂走滑摸拟计算,其结果支持上述看法。  相似文献   

19.
《湖泊科学》2009,21(2)
淡水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不仅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也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而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生物入侵、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使淡水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进一步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紧缺,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同时,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不仅影响到降雨和淡水资源的分布,还影响到淡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变迁,因此如何应对全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成为未来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行采样检测,分析MCs主要异构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MCs与水质和浮游植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人体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MCs的风险等级。结果发现,MCs浓度自秋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秋季湖内胞内MCs(IMCs)占比超过99%,冬季IMCs与胞外MCs(EMCs)浓度接近。MC-RR和MC-LR是主要的MCs异构体类型,其中MC-RR在秋季浓度占比高于MC-LR和MC-YR,而冬季MC-LR最高。MCs与微囊藻密度等生物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TP和NH3-N营养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杞麓湖EMCs污染的风险指数范围为0.004~0.110,处于极低或低风险,冬季风险略高于秋季,因南岸入湖EMCs污染以及湖内IMCs释放带来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