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于2013年应运而生,提出了治霾的"两个五年计划",还确立了空气污染严重的重点地区大气治理的具体目标值: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10)
正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大气十条"共提出了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并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相似文献   

3.
段雯娟 《地球》2015,(2):44-47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议案,这是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27年来的第三次修订,也是首次大规模修订。从《大气污染法(修订草案)》来看,新增条款超过原法的一半。最新一次修法过程从2006年起步,至今已历时八年。修法工作曾经在2010年前停滞,但此后因愈发严重的区域大气污染和频发的雾霾而被重启。新"大气法"的修订,必须面对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大气十条"和新《环保法》的重要现实和依据。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是《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技术组负责人,从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7,(9)
<正>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6省市近日公开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除上述目标外,方案还要求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成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方案明确了整治"散乱污"企业、治理散煤、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等11项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2013~2017年中国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了系列污染减排措施,重点地区PM2.5质量浓度下降明显,这其中气象条件变化起到了多大作用,是政府和公众特别关心的问题.文章主要基于各类气象要素观测、诊断、结合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等对PM2.5污染影响的深入分析,发现"大气十条"实施后的2014~2015年中国重点地区气象条件相较2013年变差, 2016和2017年气象条件相较转好.但在京津冀地区2017年相较2013年PM2.5质量浓度下降的39.6%中,仅有~5%(约占总PM2.5降幅的13%)是来自气象条件转好的贡献;在长三角地区下降的34.3%中,有~7%(约占总PM2.5降幅的20%)是来自气象条件转好的贡献,由于气象条件改善程度明显低于此区域观测到的PM2.5降幅,显示出"大气十条"实施五年减排仍然发挥了PM2.5污染改善的主导作用,天气和气候变化因素虽有影响但没有起到控制性作用(文章是用PLAM指数来量化气象条件变好或变差的).在珠三角地区,气象条件对2017年相较2013年的年均PM2.5浓度下降影响较弱,下降成效也主要来自减排的贡献. 2017年冬季气象条件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相较2013年分别转好约20%和30%,在两区域冬季PM2.5分别约40.2%和38.2%的降幅中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京津冀区域2016年冬季气象条件好于2017年冬季约14%,但2017年冬季PM2.5降幅仍大于2016年,显示出2017年更大力度的减排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京冬季持续性重污染期间选择气象条件相同的过程对比,也发现因减排导致的PM2.5下降幅度逐年增加,特别是2016和2017年下降的PM2.5浓度幅度更为明显,表明"大气十条"实施5年后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各项控制措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2017年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有效削减.中国大气PM2.5持续性重污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冬季京津冀地区仅因气象条件不利就会导致PM2.5浓度较其他季节上升约40~100%,这与冬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降有关,与中国华北冬季受青藏高原大地形"背风坡"效应所导致的下沉气流和"弱风效应"有关,与气候变暖导致的区域边界层结构日趋稳定有关.重污染形成是因为区域出现停滞-静稳的形势,高空环流型主要可分为平直西风和高压脊型,污染形成后不断累积的PM2.5污染还会进一步导致边界层气象条件转差、转差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控制了PM2.5的"爆发性增长"现象,形成显著的不利气象条件与PM2.5累积之间的双向反馈.这些表明在中国现今大气气溶胶污染程度仍然居高的情况下,不利气象条件是持续性重污染形成、累积的必要外部条件.在重污染形成初期大幅降低区域污染排放,是消除和减少持续性重污染事件的关键手段.即使在有利气象条件下,也不宜无限制地允许排放,因为当污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显著改变边界层气象条件、会"关闭"污染扩散的"气象通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近十年来大气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居民公共健康.为应对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国务院, 2013),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6)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千呼万唤中,中国环境污染防治的第三张"王牌"终于打出。土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守护健康人居环境的首要基础,在"毒地"事件频发的今天,"土十条"备受关注。与大气、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哪些特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土壤污染防治应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对此,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王夏晖研究员近日发表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
正2013年初的一场重度雾霾,让全国上下突然意识到了治理空气污染的紧迫性。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众所周知的大气"国十条",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规划了未来五年(2013~2017)的发展目标与路线图,开启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新纪元。到2015年岁末,《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发布两年多,各地落实情况一直受到广泛关注。2015年11月23日,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清洁空气中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严重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中国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制定了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大气中PM2.5化学成分的浓度变化与其前体物排放的变化直接相关,因此,分析"大气十条"实施期间中国PM2.5化学成分的时空变化有助于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可为未来减排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然而目前中国尚未开展PM2.5化学成分的常规监测,对区域尺度PM2.5化学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融合卫星遥感数据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构建了中国东部地区2013~2017年时空覆盖完整的PM2.5化学成分浓度数据集,并据此分析了中国东部地区大气PM2.5化学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13~2017年间,中国东部地区PM2.5各种成分的浓度均有所下降,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黑碳和其他组分的人口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从2013年的11.1、13.8、7.4、9.9、4.6和12.9μg m–3下降至2017年的6.7、13.1、5.8、8.4、3.8和9.6μg m–3.其中硫酸盐的下降幅度最大, 2017年的浓度相较于2013年下降了40%,而硝酸盐下降幅度最小,仅为5%.由此导致PM2.5中硝酸盐比例升高,硫酸盐比例下降.在区域层面,京津冀地区PM2.5及其化学成分的下降幅度最大.硫酸盐浓度的下降幅度与其前体物SO2排放的下降幅度相当,而SO2排放下降主要由工业部门减排主导.硝酸盐浓度的下降幅度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富氨条件下硫酸盐浓度降低,促进了大气中硝酸向硝酸盐的生成,从而部分抵消了NOx减排带来的成效.为更有效地控制PM2.5污染,未来应加强对氨的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6)
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环保“三大战役”(空气、水和土)的最后一部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靴子终于落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对《土十条》出台的背景、意义及《土十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环境部不久前发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大气名录》)。为使各界深入了解《大气名录》出台背景、内容和管理要求等,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研究员林军近日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对于此次《大气名录》出台的背景,林军介绍,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2月27日,2018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蓝天行动2.0:共识路径洞察"为主题,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来自学界、政府、媒体、NGO等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城市如何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这也意味着,"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后,新一轮蓝天行动仍将持续开展。2.0版本蓝天行动的开展路径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2015年发布的"水十条"(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自治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按照"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开展,被外界称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首轮大考。紧接着,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1)
正为了对抗雾霾和加快治理环境污染,2015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频频发力,尤其是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堪称治霾及环保领域的"政策年"。以下是中央及各部委在2015年发布的与治霾密切相关的主要全国性政策,可谓是轰击雾霾的一发发重型炮弹。新《环境保护法》出台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在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于2015年1月1日施行。新环保法还被称作"史上最严"  相似文献   

15.
袁立明 《地球》2013,(3):33-36
正陨石,在古代人们就明白其是从天上落下来的物体。我国史料中有700多次陨星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33年。同时我国还是最早利用陨铁制造武器和农具的国家。战国时代的史籍《竹书记年》记载:"帝癸十年(公元前1809年,夏代),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这是世界上有关石陨石雨的第一次记载。《中国通史》记载,秦始皇三十六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7月 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7月1 6日《规定》经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签署发布 ,并于 9月 1日正式实行。《规定》是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并紧密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的 ,其内容共 1 4条。它进一步明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范围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内 ,针对我区在全…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3)
<正>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明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了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解读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五大难点,并表示四项污染物指标去年均超额完成。他表示,接下来,国家将改善环境质量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四大突破进展据赵英明介绍,《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四个方面的空气质  相似文献   

18.
夏帝发七年“泰山震”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对今本《竹书纪年》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这条记载的各种见解和涉及的今本《竹书纪年》的争鸣等;分析了这条史料的关键字"陟"、"震"在古文中的字义和在《竹书纪年》中的特定含义,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等,认为对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的确切解读是:夏帝发于在位的第七年(约公元前1652年)崩亡;这一年泰山发生地震或受到地震的影响,地震发生的时间比此前推算的公元前1831年推后了179年,但无法确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8)
<正>土壤,是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时下,中国的土壤安全状况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甚至严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发展。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在我国,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后,《土壤污染防治法》也于2015年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时期是山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完成《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目标的收官时期。《山西省"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下称《规划》)作为山西省"十三五"专项规划之一,历时一年完成编制工作。经省政府同意,已由省发改委、省地震局联合印发实施。《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以防震减灾与山西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推动"六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