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利用P波初动方法对巴东地区2009~2016年发生的M>2.0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计算,进而应用网格搜索法获得该地区地壳应力状态。结果表明,巴东地区反演所得的S1轴方向为108°~109°,S3轴方向为263°~264°,揭示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主要受到西部印度板块和青藏高原构造作用影响,外加区域地壳内部存在低速层或速度转折界面,导致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总体上以NW-SE向的挤压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地震波资料求得了1979年5月22日湖北巴东5.1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利用震前孕震区内最大垂直地形变异常量,按照平面应力状态下的点源模型推算了该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地震发生前数年的微震及前震、余震的活动,表明前震、余震的分布与主震的P波节线的方位有关,证明了该区受黄陵背斜边界构造控制的北东向隐伏断裂的新活动。研究了该震震源机制与地形变的关系,并对该震发生的力学成因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应加强监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渭河盆地发育着几个活动断裂系统。近东西向弧形断裂系由七条近东西向的弧形断裂组成,它们纵贯全区,控制了渭河盆地的基本轮廓,构成了渭河地堑构造的主体,决定了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导致盆地内6级以上强震沿其分布。东西向和北西西向两断裂带是盆地内的重要成员,前者可能表现为蠕动横移,后者控制渭河水系流向,可能是2次强震的发震构造。北北东向断裂系积极改造水系控制现今中小地震译动;北西向弧形断裂系决定了盆地西端的地震活动。南北向破裂形迹微弱似乎不足以发震。  相似文献   

6.
湖北英山—安徽太湖地区位于大别山造山带东段,在对区域构造岩石地层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确定大别山造山带结构主要为构造岩片堆叠体,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罗田岳西变质杂岩带、英山潜山超高压岩片、宿松变质岩片等3个构造岩片,分别对其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别山造山带提供了可靠的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江峡东地区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峡东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形变、水系分布、震源机制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应力实测、模拟实验等多种途径综合分析了现代构造应力环境,认为本区现今处在大范围引张力背景上迭加了北东-南西向压应力的联合作用,由此决定了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及其发震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8.
广西自288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共记述了M≥19/4级地震38次,有感地震380次以上。其中19/4—21/4级(Ⅵ度)地震32次.21/4—23/4级(Ⅶ度)3次,6.0—13/6级(Ⅷ度)2次,27/4—7.0级(Ⅸ度)1次。1936年4月1日灵山县平山圩东的地震系本区近代最强烈的地震,震级27/4级,震中烈度Ⅸ度。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共记录了M≥2.0级地震140余次。这些地震有它的活动特点,并与地震地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云南地区1982~2013年跨断层基线和水准观测资料,计算走滑量和张压量及其累积变化量,并结合7级及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云南地区断层活动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分段特征,在空间上活动程度也不一样;断层与地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震前断层活动增强,同震使断层活动改变,震后断层活动也会存在减弱或增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西北地区自1959年以来共24年地震资料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该地区地震在时、空、强等方面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巨野煤田煤层厚度大而稳定 ,勘探区构造中等偏复杂 ,因而采用地震先行、钻探验证的综合勘探方法。本文介绍了该煤田彭庄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反射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断层、褶曲等地质现象的资料解释及地震技术应用效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滑塌构造不仅具有沉积学意义,同时能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在莱西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中,首次在白垩纪王氏群林家庄组底部地层中识别出滑塌构造。在对该滑塌构造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整个滑塌构造自上而下划分为弱变形层、阶梯式断裂发育层、软沉积变形层、未变形层。滑塌体主要由各种类型的滑塌褶皱、滑塌面、同沉积断层、砂岩球枕体、负载构造等组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其成因可能是在火山活动引发的地震触发下,半固结的沉积物在斜坡地带沿膨润土化流纹质凝灰岩构造薄弱界面发生滑塌,向盆地中心方向滑动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七宝山矿集区发育了钓鱼台硫铁矿、金线头金铜矿、多金属矿3个大中型矿床,前人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控矿构造等涉猎较少,缺乏系统性。该文重点研究该区赋矿构造,探讨其构造型式,主要分为"X"共轭断裂构造型式、隐爆角砾岩筒构造型式、接触带层间破碎带构造型式、层间凝灰岩界面构造型式。矿床受控于沂沭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其成矿顺序为硫铁矿—层间凝灰岩式(多金属矿)—金铜矿—红石岗、杏山峪(蚀变岩型、"X"共轭断裂控矿式)—红石岗、杏山峪(脉型、"X"共轭断裂控矿式)、层间破碎带式,初步认为3个矿床为同一成矿系列,是不同成矿阶段和不同成矿温度的产物,都与区内喷出—浅成侵入相火山机构有关。矿床都向SE向侧伏、不同矿石类型的发育,是受沂沭断裂带左旋平移影响的产物。并通过矿集区矿化蚀变分带和航磁异常特征,指出了在矿区的东南部寻找中低温多金属矿,岩筒的深部寻找中高温金铜矿。  相似文献   

14.
运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使用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结合钻测井资料,对滨南地区滨682井区古近纪沙河街组3个层序的砂体分布特征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东部和东南部浊积砂体较为发育。层序I早期浊积砂体分布面积较大,中期和晚期面积较小;层序Ⅱ早期和晚期浊积砂体分布范围较大,中期很小;层序Ⅲ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证明该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减少了穿时问题,适合楔形沉积层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跨断层水准资料,计算不同场地年均形变速率和断层垂直形变累积率,分析断层年变速率和Dc空间分布等值线变化,揭示汶川地震前后断层活动规律、区域应变、应力场的能力聚集程度,进而探讨汶川、芦山两次地震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汶川地震的发生明显加剧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的断层活动性,年均形变速率由震前<1 mm/a,到震后最大达10.01 mm/a;汶川地震的发生对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的汤家坪、西昌场地影响较大,年变速率显著增加,断层活动性得到加强;2)汶川地震发生前,龙门山断裂东北段存在Dc高值区,随后Dc值逐渐减小,汶川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应力累积背景;汶川地震发生后明显改变了整个龙门山断裂带的Dc空间分布,加速形成围绕双河场地的Dc高值环绕区,而芦山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高值与低值交界区域,空间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尼泊尔地区GPS时间序列季节性信号,构建区域季节性三维位移场和应力应变场模型,再结合降水和地震目录等数据,研究该地区季节性水文负荷对地震活动性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1)季节性地表位移与降水存在较强的时空相关性;2)季风期的降水对断层的长期运动趋势产生扰动,使库仑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进而对地震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并影响地震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7.
鄂西白果园银钒矿是典型的黑色岩系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化主要见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第4段下部黑色页岩
中,银钒矿化具有较强正相关性;岩(矿)石的常量元素及氧化物分析结果表明,黑色岩系沉积环境处于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于
陆源;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和Ce的负异常,分配模式及相关元素特征显示成岩成矿过程中以正常海水沉积作用为主,有轻微
的海相热水沉积参与;微量元素特征同样指示成岩成矿的主要物质来自于陆源,但也有热水沉积的显示。综合研究认为白果园银
钒矿为较典型的低温热水沉积成岩成矿的黑色页岩型矿床;最主要的成矿作用是沉积成岩作用,最有利的成矿部位是沉积古地理
环境大陆边缘附近的浅海陆棚泻湖环境,成矿是在较为缺氧还原的条件下发生的,海相热水的参与以及生物(有机质)作用对矿化
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弱地震活动背景地区流动重力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有高精度流动重力测网观测资料,总结2016-10-20江苏射阳4.4级、2017-06-16湖北秭归4.3级、2017-07-15广西南丹4.0级、2018-02-09河南淅川4.3级等4次地震相关重力变化,探讨利用流动重力观测手段监测弱地震活动背景地区地震活动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震勘探通过炮点与检波点的灵活组合,适合于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勘探,从原理上也更加符合地质体的三维空间特性,有利于构造复杂的研究与探测.本文介绍的查庄煤矿就是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成功解决复杂构造问题的典型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