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克萨依矿床属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金的赋存形式多样,状态复杂,主要以不规则粒状自然金的形式赋存在石英颗粒裂隙处(裂隙金,51.59%)、石英晶粒间、黄钾铁矾矿物颗粒间、黄铁矿颗粒周边。自然金常附着在残缺细微粒黄铁矿、毒砂的表面。金还与少量的方铅矿、铜蓝伴生,以被包裹的不规则小滴状产出。另外自然金还以鳞片状薄膜状附着在石英脉与绢云母绿泥石片岩的接触面上。 相似文献
2.
3.
青河县科克萨依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克萨依金矿的形成与下泥盆统和变质热液关系密切,断裂构造控矿明显.含金石英脉在地表为褐色、灰褐色,碎裂状黄铁矿及不规则状细粒毒砂为金的指示矿物,白铅矿、方铅矿、黄铜矿和自然银为金的伴生矿物:As和Pb为该矿床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4.
新疆科克萨依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评价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是新疆布尔根韧性剪切带内产出的主要矿化类型,以科克萨依金矿为代表,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控矿构造(含金韧性剪切带)特征的研究,总结了该类矿床的找矿评价标志,并提出了一些预测追踪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新疆青河科克萨依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科克萨依金矿床为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它与克孜勒它乌推覆构造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其变形作用以韧性变形为主,具典型的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特点,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中期的变形分解阶段和晚期的液压致裂阶段,从而建立了该剪切带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仅具微弱的金矿化;中期变形分解过程中,含金流体的渗流导致水热蚀变和金在递进缩短应变域的大规模沉淀,形成了主成矿期的金矿化;在晚期液压致裂阶段,含金流体涌入张裂隙,形成高品位、小规模的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6.
7.
哈里恒金矿处于东准噶尔华力西褶皱带,属于额尔齐斯金矿带的东段,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发现3个土壤组合异常.在Ⅱ号异常内发现金矿体,已基本查明该矿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Ⅲ号异常面积大,Au异常分带性强,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值高,与已知矿体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9.
[摘 要] 基于对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的构造变形分析、石英组构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了阳山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和热液成矿机制,认为自三叠纪以来,该区先后经历了韧性、韧-脆性及两期脆性等多期构造变形演化过程,并伴随多次岩浆热液活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本区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65~290℃,215~240℃和165~190℃等三个区间,流体组份体系接近于NaCl-H2O-CO2体系,成矿流体密度估计在0.98~1.02g/cm3之间,成矿压力估计为89.6 MPa,流体包裹体盐度估计在0.7%~9.4% NaCl之间激光拉曼显示其主要成分为H2O和CO2,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不同流体的混合是导致大量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甘肃北山金矿南带的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金矿南带是西北5省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带。选择北山南带的新金厂、老金厂和小西弓金矿床,在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温度计和激光拉曼探针气体成分测定;对石英和矿石黄铁矿的包裹体H2O,CO2和CH4进行了H和C同位素组成测定,对石英和黄铁矿分别做了O和S同位素组成测定。3个金矿床的脉石英含有富CO2+CH4、H2O溶液以及H2O-CO2+CH4包裹体。小西弓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主要介于270℃-450℃,一部分H2O溶液包裹体圈闭了高盐度流体(16.43—18.63wt.%NaCl equiv.),大部分H2O溶液包裹体和全部富CO2+CH。包裹体代表了中-低盐度(2.8%-13.6%)流体。新金厂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主要介于210℃-346℃;一部分流体包裹体圈闭了高盐度(10.98%~14%NaCl equiv.)流体,一部分H2O溶液包裹体和绝大多数富CO2+CH4包裹体圈闭了中-低盐度(2.9%-8.81%NaCl equiv.)流体。老金厂金矿床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主要分布于141℃-400℃,含盐度介于1.4%-8.28%,属于中-低盐度流体。进行了大气降水-围岩^18O/^16O、D/H交换反应模拟。小西弓矿床早期硫化物-石英脉金矿成矿流体对应较高的水/岩比(=0.01—0.05),其^18O/^16O和D/H组成更受钾长花岗岩者控制,硫化物的δ^34S值也接近钾长花岗岩的黄铁矿者,指示热液流体围绕着钾长花岗岩的对流淋滤。成矿晚期,围绕着花岗岩侵入体的热液对流崩溃,矿区围岩内发育更大尺度的彼此分离的弥漫性流体渗透淋滤;相应地,小西弓矿床晚期蚀变岩金矿成矿流体的8D值对应低水/岩比(0.005-≈0.01),其δ^18O值变化范围较宽,受当地中元古界变质岩控制,蚀变岩型金矿黄铁矿的δ^34S值也接近中元古界长英质片岩的黄铁矿者。新金厂金矿和老金厂金矿成矿流体的δD值和δ^18O值对应的水/岩值分别介于0.004—0.01和0.007~0.02,与岩浆流体或者下二叠统哲斯群辉绿岩和英安岩围岩具有更密切的关系。新金厂金矿和老金厂金矿黄铁矿样品的δ^34S值介于-2.58‰和-6.32‰,指示S来源于下二叠统哲斯群辉绿岩、英安岩和碳质板岩围岩。3个金矿的石英包裹体CO2(δ^13C=-2.20‰--9.14‰),以及石英和黄铁矿包裹体CH4(δ^13C=013.10‰--27.40‰)不平衡;前者来源于幔源岩浆去气,后者来源于哲斯群碳质板岩或者中元古界长英质片岩中的还原碳。3个金矿黄铁矿包裹体的CO(δ^13C=-10.79‰--23.62‰)主要来源于哲斯群碳质板岩或中元古界长英质片岩中的还原碳,但是,也混合了较少的岩浆CO2。包裹体CO2和CH4δ^13C值的系统变化,也反映了从岩浆侵位和去气、流体对流,到围岩中流体大面积弥漫性渗透淋滤的演化过程。CH4介入成矿流体,导致流体不混溶和金的沉淀。北山金矿南带的形成既不同于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也不同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我们提出北山金矿南带的成矿模式为:岩浆去气和流体对流、岩石挤压破碎、流体弥漫性渗透淋滤。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会聚板块边界造山运动过程中构造变形的演化规律为:造山运动早期,板块俯冲作用促成俯冲杂岩发生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同时,发育深层次韧性挤压变形构造;俯冲作用停止后,蓝片岩抬升、拆返过程中遭受韧性挤压变形叠加;造山运动晚期,则发育大规模韧性逆冲构造和韧性平滑走滑构造;造山运动末期,发育浅层次韧脆性开阔褶皱、区域性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12.
康萨依坝址区地下水对普通水泥具硫酸盐型强腐蚀,本文分析了地下水中腐蚀性介质(SO2-4)的来源,预测了水库蓄水后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并对各水工建筑物区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尔泰地区科克辉长岩位于额尔齐斯断裂和可可托海-二台断裂交汇部位的东南侧,为探矿过程中发现的隐伏岩体。本次工作对科克辉长岩体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科克辉长岩体锆石SIMS U-Pb同位素年龄为291Ma左右,对应于早二叠世,岩体具有较低SiO_2(46.14%~52.53%)和MgO(3.00%~7.68%)含量,较低La/Sm(2.56~4.10)和较高的(Gd/Yb)_N(1.12~1.61)比值,微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与Ta等)等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科克辉长岩的岩浆起源于氧化的俯冲交代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外来物质混染作用较弱的特点。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新疆阿尔泰地区二叠纪科克辉长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岩浆侵位受额尔齐斯断裂走滑作用控制,该岩浆岩是北疆地区广泛发育的二叠纪基性岩浆岩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陆块西北缘萨热克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演化、流体演化与成矿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系统中。矿床成岩期方解石中包裹体水的δD值为-65.3‰~-99.2‰,改造成矿期石英包裹体水的δD值为-77.7‰~-96.3‰,成岩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3.22‰~1.84‰,改造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4.26‰~5.14‰,指示萨热克铜矿成岩期、改造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中生代大气降水及其经水岩作用而成的盆地卤水。矿石中辉铜矿δ~(34)S值为-24.7‰~-15.4‰,指示硫主要源自硫酸盐细菌与有机质还原,部分源于有机硫。构造与成矿流体演化对砂岩铜矿成矿起关键制约作用。盆地发展早期强烈的抬升运动使盆地周缘基底与古生界剥蚀,为富铜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物源,至晚侏罗世盆地发展晚期,长期演化积聚的巨量含矿流体在库孜贡苏组砾岩胶结物及裂隙中富集,在萨热克巴依盆地内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栗子沟金矿位于河南省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矿区内已有矿化类型有Au、Ag、Pb(Ag),显示出矿区内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笔者以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研究认为,在不同的矿化阶段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类型组合不同,成矿早期(Ⅰ),流体以高温、高盐度为特征,反映出其来源可能来自深部;在主成矿期(Ⅱ),流体裹包体则表现为均一温度的降低,盐度总体呈现为降低,但变化范围较大18.14%~0.59%,到了成矿晚期(Ⅲ),成矿流体进一步演化,温度降低,盐度减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阶段成矿流体的δD为-77.85‰~-70.43‰,应来源于岩浆热液或变质热液;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明显偏离岩浆水,向大气水方向飘移.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秦岭金矿田的地质构造穿插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本区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在此基础上,将小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褶皱变质、韧性剪切变形、稳定升降、韧-脆性断裂转化、断裂活动、抬升剥蚀阶段。对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时代,成矿深度、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给出了构造地质学方面的判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哈图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新疆哈图金矿床赋存在石炭系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古火山口断裂系控制。矿脉内流体包裹体较为丰富,主要为气液相NaCl-H2O包裹体和少量的NaCl-CO2-H2O包裹体。成矿热液中富含CO2、N2、Na+、K+、Cl-和SO2-4,而所含的成矿元素以Au-As-Ag-Sb组合为特征。成矿热液为低盐度流体,主成矿阶段的盐度为4.1wt%~6.3wt%NaCl,密度为0.88~0.80g/cm3,fO2为10-35~10-31Pa,Eh为0.60~0.80eV,为还原环境。金沉淀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30~260℃。哈图金矿成矿热液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而是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火山晚期热液。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及古大气水的混入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构造与流体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协同控矿作用的关系。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地层及构造演化为背景,对比分析测井等资料,通过野外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水文地质等调查及测量工作,应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构造活动对西部斜坡构造演化、地下水运移及断裂的分布情况产生影响,控制铀聚集。斜坡西缘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有利区,目的层为第三系地层;而斜坡中段则有利于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四方台组为主要含矿层位。该区域铀矿化受深部断裂控制明显。对西部斜坡中段的后期铀矿勘查可借鉴二连盆地巴彦乌拉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探历程。 相似文献
19.
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区域变形变质作用的分析 ,确定了在区域中部存在一浅层隐伏岩体 ,从而进一步查清了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 ;引入复杂性科学的思维 ,对基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 ,提出铜陵矿集区在印支—燕山期经历了“先剪后压”的递进变形这一新认识。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总结了铜陵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即 :(1 )印支期初始 ,在华北、华夏板块的挤压下 ,下扬子地块内部发育了系列岩石圈断裂与地壳断裂 ,使其裂解为很多与铜陵矿集区类似的次级地质单元 ;同时断裂的深切割作用引发了下地壳—上地幔的岩浆活动 ,岩浆沿深断裂上侵 ,分别在 2 0km和 1 0km左右形成深部和中部的岩浆房 ;(2 )印支中期开始 ,相对独立的铜陵矿集区在周围地质单元的夹持和围限下 ,经历了挤压 -剪切的递进变形 ,形成了 3套主要构造形迹 (包括北东向“S”型褶皱、北东向顺层滑脱断层和北西向左型走滑断裂 ) ,其组成了盖层的导流控矿网络 ;同时由于剪切作用导致的区域中部拉伸减薄 ,中部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