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 0 0 1年 12月 3日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各项数据 ,《地壳形变与地震》的影响因子为 0 .5 0 4 ,比上年度的0 .382上升了 15个百分点 ;总被引频次达 14 3,比上年度增加 2 2次。在 14 0 6种统计源期刊中列第 14 3和 5 30位 ,比上年度分别向前提升了 2 38和 2 5 5名。其影响因子在地球科学类 35种重要期刊中排第 11名 (表 1) ,地震局系统科技期刊中列第 4 ,测绘类期刊中位居第二。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说明本刊的被引情况较好 ,达 14 3篇。其中 ,自引 4 3篇 ,占总被引频次的 30 % ,它引…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6年版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本刊2005年的总被引频次为699,影响因子为1.321,基金论文比为0.88,被引刊数为88。各项指标较2004年度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另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的影响因子为0.818,在测绘类期刊中影响因子较上年前进一位,升至第2位,而总被引频次仍然居第3位,排在测绘学报、遥感学包之后(表1)。表12005年测绘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代码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学科内排名影响因子学科内排名E543测绘工程12690.2169E600测绘科学29170.6723E510测绘通报45740.2848E152测绘学报54320.6494E144大地测量与地球…  相似文献   

3.
采用近30年来的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的总体趋势进行了分析描述,认为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表示的农业生产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归纳,认为投入因子、土地面积因子以及价格因子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公共因子。最后运用投入因子、土地面积因子以及价格因子建立了中国农业生产总体情况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COD污染水平,研究区域COD浓度与多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16年枯水季、丰水季和平水季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分析。【结果】海南省近岸海域表层海水COD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75±0.43) mg/L,浓度范围为0.14~2.74 mg/L;COD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尾河口临近小海海域,枯水季研究海域表层海水COD污染水平高于丰水季节;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38.2%~69.7%,平均贡献率为(51.0±5.1)%,贡献率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3个季节COD与盐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OD时空分布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水动力过程的影响。COD是影响海南岛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但非决定性因子。随着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来自营养盐对富营养化贡献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出版的《2017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2016年引用频次为2 197,影响因子为0.667,分别比2015年增长5.88%和13.24%。其他指标也出现全面向好的态势。例如,他引率从上年的86%提高到现在的89%,即年指标从0.062提高到0.117等。综合分析,本刊变更为月刊以及实行的旨在提高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预估呈增加趋势,这会导致全球部分地区极端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的增加。本文基于中国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易发性模型和不同地貌分区的累积事件降雨量-降雨历时阈值曲线,采用最新的CMIP6全球气候模式多模式集合结果,基于全球温升目标情景的视角,从地质灾害空间易发性和发生频次两方面,探讨温升情景下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可能变化及其对暴露人口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CMIP6多模式集合预估的多年平均降水在温升1.5℃和2.0℃情景下相比基准时期可能增加5.4%~9.5%,导致中等至极高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预估增加0.33%~0.74%,由于预估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地质灾害发生频次预估增加7.0%~11.2%,进一步综合未来人口空间分布,潜在地质灾害暴露人口可能增加6.20亿人次(18.90%)和4.26亿人次(12.97%)。各地貌分区未来情景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估增加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温升2.0℃情景下中等至极高易发性范围相比基准时期增加0.71%~1.28%,地质灾害发生频次预估增加1.2%~15.6%,其中,青藏高原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增加最明显。综合考虑未来人口...  相似文献   

7.
宅基地流转是提高农村宅基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之一。在对广东省19个县(市、区)34个行政村544户农户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广东省农户层面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广东省省域59.33%的农户发生宅基地流转,而城中村区域的比例高达60.06%,农村区域的比例也达到55.71%;农户层面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农户家庭经济水平因子影响显著,农户家庭人口因子在城中村区域有较显著影响,其他因子的影响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实行差别化的宅基地管理政策,引导农村宅基地资源更高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指标检索报告(2014)":2014年,学报核心影响因子为0.799,比2013年提高40%,在38种石油天然气工程类期刊中排名为14,在238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为427,在105种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排名为3;核心总被引频次为775次,在38种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控制机制,对于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之间权衡提供科学依据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南方山地丘陵分布较广泛的江西省为例,在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基于Landsat遥感解译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江西省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南坡耕地面积和比例都大于北坡的耕地面积和比例;(2)在低海拔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当海拔高于400米时,基本稳定;(3)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影响较小;(4)草地的面积随着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面积比随着高程增加呈缓慢增加,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对3台Burris型重力仪系统中的feedback scale因子对相对重力测量成果的影响进行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feedback scale因子值与Burris型重力仪读数线性相关,且线性系数与FBK改正值有关。若feedback scale因子值产生等比例的变化,FBK改正值越大,仪器读数的变化越大。在feedback scale因子值增加时,FBK改正值的正负符号决定仪器读数变化的方向。在重力值差仅有17 mGal的测段上测量时,3台Burris型重力仪基本相同的feedback scale因子变化量,得到的不同重力值差最大可相差0.140 mGal。当同一台仪器在FBK改正值分别为-14.7 mGal和2.2 mGal的2个测点进行测量时,若feedback scale因子值变化2%,测量所得重力值差的变化超过0.300 mGal。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IMMS/NDVI数据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1982-2006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近2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增速为0.5%/10a,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NDVI显著增加;青海南部地区、陕西和宁夏交界地区、甘肃部分地区,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植被NDVI下降。从不同植被类型看: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年均NDVI都在提高。研究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变化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整体上都呈弱的正相关。但与其年内变化则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当月均温量超过20℃时,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当月降水量在0100mm期间,植被NDVI随降水线性增长,当月降水量超过100mm之后,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植被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植被NDVI增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快速扩张诱发并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城市组成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传统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组成与城市热岛的关系。以13个中国大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夏季(6-8月)白天和夜间的MODIS LST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并结合土地覆盖数据、人口、区位和气象数据,分析热岛强度和城市地表组成、地表空间格局、人口和区位4类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13个大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城市白天的热岛效应比夜间显著。影响城市白天热岛强度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面积比例、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人口密度。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林地斑块密度是夜间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和乡村林地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热岛情况的加剧,而通过调节城市地表空间格局(减少平均建筑用地斑块面积和降低建筑用地斑块聚集度)可以更好地降低城市地表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8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即地震频次N(M L≥2.0)、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D值,用因子分析法对2005年11月26日九江 瑞昌5.7级地震前活动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W fa、主要影响因子及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95.14%,即主影响因子数为4个,其贡献率分别为50.53%、23.50%、16.79%和4.33%。  相似文献   

14.
基于确定性系数和支持向量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是经典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作为机器学习的代表方法,能够综合各个影响因子的关系,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将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距断裂的距离、距河网的距离、距路网的距离、地貌类型、岩土体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该区域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依据各影响因子灾害面积比和分级面积比曲线对影响因子的状态进行分级。根据38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CF方法计算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值,作为SVM的分类数据,建立基于CF-SVM的易发性评估模型,同时与单独SVM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F-SVM模型得到的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怒江两岸河谷地带,涵盖了89.76%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比单独SVM模型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利用ROC曲线和P-R曲线对两个模型进行检验,CF-SVM模型的评价精度分别达到92%和88%,均高于单独的SVM。由此说明,CF-SVM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积雪深度是表征积雪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区域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响应因子之一。利用1979-2010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2年来,青藏高原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26 cm/10a,其中,昆仑高寒荒漠地带雪深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73 cm/10a;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青藏高原雪深呈逐步增加趋势,21世纪初变化平稳;青藏高原4个季节雪深变化均呈现为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57 cm/10a。青藏高原东南、西部和南部为雪深分布高值区;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67.1%,其中有91.3%为轻度和中度增加,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和西部;最大雪深变化基本维持在-0.1~0.1 cm/a(45.47%)之间,在昆仑北翼山地、柴达木山地、羌塘高寒地带南部等局部地区最大雪深有增加趋势,主要是轻度增加,面积比例为36.66%。果洛那曲高寒地带、青南高寒地带和羌塘高寒地带为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异常变化敏感区。  相似文献   

16.
新年寄语     
2020年刚刚结束。在过去的一年中,《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均显示,学报影响因子在测绘科学类刊物排行榜中已跃居第2位。《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已成为地球信息科学学术思想交流的优秀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Cyclotell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50 mL的培养体积下,当鱼汁添加量为2~3 mL时,小环藻生长效果最好,相对生长率(K)较对照组升高了33.3%,平均倍增时间(G)降低了34.9%,但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开始出现死亡。海泥抽出液添加量为20 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35.6%,G值下降了25.15%。人尿添加量为10 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17.9%,G值下降了15.77%。统计分析表明,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实验种群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海泥抽出液对小环藻影响大,其次是鱼汁和人尿。正交实验表明,在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的添加量分别为2.5、15.0和1.0 mL的组合实验组,小环藻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地区植被时空动态及定量归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植被的物候、生长、空间分布格局等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中的水热条件,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植被关系成为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综合平均温度、降水、水汽压、湿度、日照时数、SPEI等气候因子,坡度、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及人为活动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针对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季节NDVI、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植被类型区生长季NDVI的定量归因研究,揭示了过去10年间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及植被对气候、非气候因素响应的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以期为生态工程的建设与修复提供参考意义。趋势分析表明:①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NDVI呈现增加趋势,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如山地生长季NDVI的增长速率大于平原、台地、丘陵等地;②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定量归因结果表明,降水是年尺度上NDVI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解释力39.4%),土地利用与降水的交互作用对NDVI的影响最为明显(q=58.2%);③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季节性及区域性差异,水汽压是春季NDVI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湿度是夏、秋两季的主导因子,土地利用是冬季的主导因子;④影响因子对生长季NDVI的解释力因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植被类型区而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期刊影响力指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相对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据2015年11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报道,《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最新的复合被引频次为2983,复合影响因子1.071,绝对值分别比上年度提高了393和0.163,在测绘类26种期刊中影响力指数为497,排名第5,其中影响因子提高1位。另外,该刊在33种地球物理类期刊中影响力指数为260,排名第11,其中影响因子比上年提高2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人工湿地循环处理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高盐度(21.1-23.3)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人工湿地对高盐度养殖废水中各水质指标去除率为:总氨氮66.7%,亚硝酸盐80.0%,化学需氧量12.5%,浊度69.1%,硝酸盐-12.1%,总氮3.5%,总磷0.0%。养殖池水质状况良好。在试验负载范围内,湿地对总氨氮、亚硝酸盐、浊度的去除量随进水污染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持续有效降低哈氏仿对虾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水质因子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