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汉长安城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起点、发源地、决策地,是与古罗马城并称的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史称"东长安、西罗马"。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定都朝代最多、遗迹最丰富的都城遗址。上千年的都城史孕育了完璧归赵、张骞通丝路、貂蝉美人计、武则天削发为尼、元宵节起源等历史文化故事。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7)
<正>灵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它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通航,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这条古运河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仍然发挥着农田灌溉、排洪泄洪作用。在今年5月,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千年古灵渠正式启动了申遗工作。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11)
<正>说起"最美公路",河北其实有两条:一条是张家口的"草原天路",另一条是承德的"京承皇家御道"。长期以来,这两条景观带之间并没有高等级公路相连,然而,这种局面正在迎来巨大变化,一条串联多处顶级美景的超级景观大道正在火热建设中,这就是河北省倾力打造的"国家1号风景大道"。根据河北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不久前印发的《河北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近日召开的2017年河北省重点项目推介会上发布的河北省2017年省重点项目名单,全长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1,(5)
正在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中,凝聚了人民智慧结晶的工程建设数不胜数,其中许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尘封消逝。但是大运河,沟通南北,蜿蜒千里,历经千年风雨之后愈加风采卓然。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再度收获了全球关注。而这一条千里长河的起源究竟在哪里?北京的白浮泉——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点,成为了重要的地理标志,正如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评价:"与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  相似文献   

5.
蓝颖春 《地球》2014,(7):88-91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南征岭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使监(御史)禄(人名,一名史禄)凿渠运粮(《史记·主父偃传》)的决定。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领导下,秦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终于修成了这条运河。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的一条地震记载,是《太平御览》上记载的公元前23世纪山西永济西南蒲州地震,距今已有420O多年.公元前132年,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有史以来的第一台地震仪(后人称候风地动仪),当时此地震仪测到陇西地震,众人皆服其妙.中国地震资料最丰富,地震记载时间长.明朝全国地方志盛行以来,我国地震记载遍及于各县,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中间隔着一条水道,这便是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南北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简称"琼",湛江又称"雷",故称"雷琼"。200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海南省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和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合并批准为"雷琼世界地质公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11)
<正>不必出国,不用办理签证,不必充裕的时间,无需国际驾照……比享誉世界的美国66号公路更美、更苍茫、更壮丽的美景,在未来的国家1号风景大道上,你都能遇见,而且还有惊喜。说起最美公路,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条公路能像美国66号公路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赫赫声名。但今后随着国家1号风景大道的全线开通,美国66号公路的地位有点不保。但美国66号公路的兴起与繁荣以及它对美国造成的社会影响,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  相似文献   

9.
长城随想     
《地球》2009,(6):1-1
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是我们古代先民创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观之一.它当之无愧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骄傲。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5,(3)
<正>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它不仅是地方性的港口名称,更代表了世界海洋文明进程中一段重要的历史。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刘从效扩建唐朝开元年间修建的泉州城,并且在城里城外大量种植自东南亚引进的刺桐树,因此泉州别称"刺桐城"。在古代的西方海图与航海典籍之中,也一直以"刺桐"称呼泉州。72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一段描写:"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2)
正一条条宽阔通畅的大道,构建起了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现代气息。一处处特色鲜明的公园广场,彰显着城市的无限活力……昨日的幼稚已经褪去,一幅靓丽的新景铺陈在地,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她正在将现代化、都市化、生态化和文明的气息融入到特色文化的深厚蕴积中,通过最完美的结合,呈现最独特的城市风格。  相似文献   

12.
正晒晒太阳就能发电,电动汽车跑在上面就能充电,下雪后还能自行融化路面积雪……近日,一条"黑科技"公路开通后迅速在网上走红,被称为"网红必去之路"。《地球》记者了解到,它就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世界首条光伏高速公路。路面="太阳能充电宝"据了解,这种路面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在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11)
正地处承德、张家口两地的坝上地区,因集合草原、湖泊、湿地、森林等优美的自然景观,一直是游客们向往的地方。尽管每年游客如云,但由于各个景区融合度较低,坝上地区的旅游发展还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自从去年河北省提出整合张承两地旅游资源,打造"国家1号风景大道",将"草原天路"和"京承皇家御道"进行对接,使张承携手共建河北坝上"千里景观大道"成为现实。这条旅游公路与周围草原生态美景融于一体,打通承张地区旅  相似文献   

14.
1303年洪洞地震的赈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君丽  光春云 《中国地震》2004,20(3):319-32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特别是数次历史大震,危及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封建国家的统治,因而历代封建统治都将“荒政”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了一系列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这些举措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对当今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回顾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救灾与赈灾过程来探讨古代的防灾减灾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夜光萤石     
正华夏有三大奇珍异宝蜚声海内外。它们是古代流传夜明珠(隋球、悬黎、垂棘),楚国荆山和氏璧,以及西凉夜光杯。其中,夜明珠在我国古代民间又称为"夜光壁、夜光石、放光石",相传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夜间能发出光芒的奇石。据专家介绍,"夜明珠"其实是能发光的萤石。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记载,古代中国人喜爱夜明珠,是认为夜明珠有灵性,是镇山之宝,能除掉一切邪恶。印度一些人把夜明珠称为"蛇眼石"。日本学家玲  相似文献   

16.
正在浙江东部及东南沿海一带的山坡上,分布着几千个大小不一的石硐,小的就像一个寻常浅坑,大的犹如一座地下宫殿。之所以称其为"硐",而不是"洞",是因为石硐并非天然形成的,而是古代和近代人们采集建筑材料留下的采石矿山遗迹,是千百年来,大自然与古代工匠共同创造的艺术家难以想象的神奇壮美世界。这里有三个较为集中的石硐群,现在已成为国家矿山公园,它们是"浙江温岭长屿硐天国家矿山公园""浙江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8)
<正>"南极硕大无朋的亘古冰盖,如同一座蕴藏着无数历史上大气和气候宝贵信息的图书馆;南极也是最好的研究地球空间的地区;除了大气,南极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宇宙的地方……"这是科学家对于研究南极的科学意义的描述。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  相似文献   

18.
蓝颖春 《地球》2015,(3):88-91
<正>莱茵河是欧洲最大河流之一,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公里,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主要流经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由荷兰湾注入北海;莱茵河流域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生活着5000万人,有2000万人以莱茵河作为水源。"莱茵"的名字,一说来源于约2000多年前的古克尔特人的语言,是清澈明亮的意思;又有一说来源于拉丁文意为罗马的河神。蜿蜒曲折的莱茵河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以下简称圣安断层)是世界上研究得最详细的几条大活动断层之一,也是目前地震台网和其它地震前兆台网布置得最密集的断层之一。本文试图结合笔者的短期考察和所涉文献归纳其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金贵 《地球》2012,(3):31-32
关于菊花石,盛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古代浏阳河畔有一位秀才,酷爱菊花,经常赏菊吟诗,并把最喜爱的女儿取名为"菊花"。"菊花"与书童"菊石"相爱,却遭到封建思想严重的秀才百般阻挠。菊花与菊石宁死不屈,在重阳节的夜晚,手挽手投入碧波潭中,从此,潭中的岩石上绽开着一朵朵洁白晶莹的菊花。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是过去的人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