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内部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与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的地球介质十分复杂,远非当今人们所采用的理想模型可以概括,因为其属性和结构的变异是非均匀、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的.在研究地球内部壳幔介质与结构、构造与属性差异、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煤能源的勘查中,无论是区域构造格局、岩相和结构特征(如裂缝、破碎带、不同尺度的洞穴以及一些不规则几何体)均十分复杂.近年来基于成山、成盆、成矿、成岩和成灾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地下介质各向异性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地震波动传播理论和介质与结构的物理属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各向异性在成因上主要是由岩石、矿物和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应力场异常变异和构造裂缝与深部物质运移造成的.为此,本文对14次地震各向异性会议的主体内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应用中尚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在深化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S波分裂和偏振效应与地震各向异性与介质结构分区、构造活动,油气田勘探与岩相特征,裂隙与构造精细刻划和地震活动区(带)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局系统期刊编排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地震局系统公开出版发行的25种学术类、综合类期刊为研究样本,对照有关文献工作的国家标准、规范,对这些期刊的开本、封面、条码、书脊、目次表、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序号、量和单位、数字和日期、数学和物理公式、图、表、总目次和索引、项眉、作者简介、收稿日期、参考文献表、版权标识、印刷装帧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地震期刊编排质量大体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结论,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硅期进编排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震后房屋损坏快速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的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等: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的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的表现效果在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的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的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的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的“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的“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对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的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便于在大陆上研究板块构造,作者提出了几项原则,作为参考:1.板块接触带时常表现为一条大断层或断裂带,延伸至少数百公里,经常超过一千公里;2.在两个相邻的板块上,沉积岩相和古生物群有显著的划分;3.有混杂堆积的出现;4.有蛇绿岩带的出现;5.有蓝片岩的出现;6.侵入岩与喷出岩具有规律性的分布;7.地震震中的分布;8.两个相邻板块所指极向的不同移动轨迹.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中国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我国有几条山脉和地区可能是板块构造接触带.这些是:1.秦岭东西构造带,2.台湾省东岸,3.西藏的雅鲁藏布江,4.金沙江上游,5.龙门山及“康滇地轴”,6.祁连山北部边缘. 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以下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大陆板块对大陆板块互相碰撞的说法,似应作一定的修改.因为几乎所有大陆上的俯冲带都是沿着地槽的一边或两边发生的,而不是两个大陆板块直接相互接触.它和大陆边缘的海洋板块对大陆板块的移动,极为相似。2.超基性岩是否能侵入到大陆地壳,还是只能生成于地幔?3.如果说超基性岩只出现于地槽,则古老地块中有超基性岩出现时,是否可以说,这是以前地槽沉积的变质岩,而不是古老的岩浆岩体,例如秦岭的大华群和大别山的淮阳地盾等。  相似文献   

5.
2016年8月24日在意大利佩鲁贾地区发生M_W 6.2地震,截至北京时间2016年8月25日8时,共获得强震记录192组,分析地震动PGA、反应谱以及能量参数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峰值。此次地震PGA100 cm/s~2记录的水平平均反应谱在短周期明显大于欧洲的设计谱。两水平方向平均反应谱谱比小于1.5,并且在短周期(T0.5 s)谱比差值变化较大,说明此次地震EW向地震动对短周期结构物影响较大;(2)衰减特性。整体看来,此次地震中的PGA值均不同程度低于中国第五代区划图中的中强地震区、中国西部地区、美国西部地区以及欧洲中小地震衰减模型的预测值,且衰减快。Arias强度的衰减变化趋势与Travasarou等的理论模型基本一致,但均小于理论模型值;(3)持时。此次地震的相对持时随震中距增大有逐渐增大趋势,持时均大于Kempton及McQuire的理论模型,表明此次地震的能量释放时间较长。此次意大利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特征研究表明,该地震具有能量衰减快、持续时间长、对短周期结构物影响较大等特点,验证了此次地震破坏集中在近场、远场震害相对较轻的结论,这也是造成本次地震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It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that the mobilization of potential toxic substance during coal mining, pro- cessing and using has serious negative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 Clearly, the coal cleaning can be prop-erly applied to removing hazardous elements or re-ducing their concentrations prior to combustion, which also is considered as an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in minimizing some of these problems[1].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fairly few studies on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trac…  相似文献   

7.
研究湿地底泥污染特性及水-土界面边界层性质是明确大型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内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典型人工湿地为例,通过综合布点垂向分层监测湿地底泥理化性质,明确底泥污染特性,分析水-土界面边界氧化层现象、性质及形成机理,探讨其性质成因.结果表明:与湖泊类似,长期运行人工湿地底泥也会产生氧化层,垂向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层、污染层、过渡层和健康层;运行6年的湿地底泥可形成厚约1 cm、无明显臭味、棕黄色可塑状的氧化层;与污染层相比,氧化层色味变淡、流动性减弱,含水率、d(0.9)、亚铁、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7.20%、54.04%、54.59%、17.89%和7.00%,氧化还原电位和总磷含量分别升高150.41%和18.17%;氧化层是由氧化、沉降协同作用下形成的底泥表层氧化态微环境,其中上覆水溶解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氧化层致密程度,降低氧化层有机质、总氮含量,上覆水悬浮物浓度越高、水深越深越有利于增加氧化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武汉东湖和南湖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七步连续提取法,探讨了东湖子湖(郭郑湖、庙湖)及南湖柱状沉积物中的水环境特征、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所占的百分比,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采样点水环境特征,发现郭郑湖和南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均高于上覆水体,并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而庙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小于上覆水,有较大的沉积趋势.通过分析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发现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这几种生物活性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并且15 cm以下含量变化不大;而闭蓄态磷、碎屑磷和自生钙磷这几种相对惰性的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从不同形态磷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发现,南湖的变化范围最大,郭郑湖其次,庙湖的变化范围最小.各形态磷相关分析表明,郭郑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其次来自于有机磷;庙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中的生物有效磷,有机磷对其贡献并不大;南湖无机磷和有机磷与总磷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9.
汶川MS8.0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观测点、地表破裂带、震区第四纪断层的展布及其活动性地质观测点、古地震探槽、断错地貌测量等数据,以及搜集来的地层数据、汶川地震及其余震、重新定位余震、历史强震等数据。文中利用ArcGis将这些野外数据进行了录入、编辑、分析和制图输出,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基础地震地质信息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的综合管理,可根据需要对相关专题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处理,并绘制了汶川地震构造图及地表破裂分布图,为灾后重建避让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构建汶川地震地理信息系统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Concentration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water chemistry, including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forms of Fe, Mn, Zn, Cu, Pb, Cd, and Ni in rivers of Primorskii Krai are determined. It is shown that, unlike the macrocomposition, the effect of hydrological regim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metal forms is controversial and depends on anthropogenic load, watershed landscapes, and pH variations.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metal forms are recorded in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flood and during low-water period. Beyond the limits of local impact of wastewat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forms of Cu, Zn, Ni, Pb, and Cd in river waters of the region in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clearest river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1.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Cu, Ni, Cd, Pb, Cr, and Zn) in bottom sediments, water, snow, and biota of the Uvod Reservoir, as well as of rare-earth elements (Ce, Dy, Er, Eu, Gd, Ho, La, Lu, Nd, Pr, Sm, Tb, Y, and Yb) in its water are assessed. Geochemical studies of concentrations of Cu, Ni, Cd, Pb, Cr, and Zn in soils, water, and snow allow us to state that the metals enter the reservoir mostly from natural sources; however, some part of them are of anthropogenic origin. The sum of concentrations of light rare-earth elements (La, Ce, and Nd) make almost the total of all rare-earth elements in the reservoir—from 70 to 97%, depending on the sampling sit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a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heir labile forms) are recorded in the Priplotinnyi and Kolbaskinskii (in macrophite deposits) pools and at the site of water inflow from the Volga-Uvod canal. There is also reason to suppose a secondary entry of the elements under study into the water mass. The largest variations in metals’ concentrations are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s of spring and autumn floods, when a great quantity of terrigenous suspended matter enters the water bod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bove metals and rare-earth elements in water is uneven; their highest concentrations are observed in the site of water inflow from the canal and in the Uvod River (the latter is likely to be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settlement of Pistsovo). The analysis of biota (fennel-leaved pondweed and zooplankton) has shown that the Uvod Reservoir is polluted with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12.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764-774
县域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薄弱,灾后老年人等避难弱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长宁“6·17”地震发生后,笔者赴灾区调研,对老人、妇女、儿童等避难弱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避难弱者的避难经历、对避难场所的认知及相关需求,总结避难弱者在灾后初期、中期、后期阶段的需求变化及对避难空间的诉求。在避难弱者需求视角下提出县域避难场所规划提升措施,包括建立避难弱者数据库、优化避难场所选址、提高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加强对避难弱者“定制化”的防灾宣传和避难引导等,以保障避难弱者的生命安全,提升避难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预定损伤法对钢框架构件主要设计参数进行损伤敏感度分析,研究主要设计参数与钢框架结构梁、柱损伤的关系;揭示钢框架结构梁、柱的损伤及梁、柱线刚度比、结构高宽比、柱轴压比、锈蚀率对楼层损伤的影响规律;获得楼层的损伤与整体结构损伤的关系,最终建立钢框架结构的损伤演化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地震激励下钢框架结构的损伤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Astrong earthquake struck between Wudu and Wenxian in Gansu Province on July1,1879,another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hittingthe southea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province ever sincethe1654TianshuiM8.0earthquake.After an elapse of126years,this massive earthquake has fadedfrommemoryastime goes onandthe humanand natural environment changes.However,the historicaldocumentation about the earthquake is abundant,including official documents of the Qing Dynasty,local newspapers and…  相似文献   

15.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平台的接口和界面,事件波形处理与服务、数据质量分析、震源参数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测震台网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平台具有业务集成性、功能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测震台网信息化水平,为测震台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基于文献调研及综合考虑试验目的、试验条件、试验经费的基础上对于综合管廊横向振动台试验进行详细设计。首先,对于试验中所需的振动台、模型箱、测试元件等试验设备进行设计与选择。其次,对于试验中两大主要方面:模型相似比和模型配筋进行研究。在相似比设计中依据Bockinghamπ定理以加速度、密度、弹性模量、长度这4个参数为基本量,考虑采用忽略重力模型,从而推导出其余相似比。模型配筋设计中由于无论单层综合管廊还是双层综合管廊原型结构配筋均较为简单同时考虑受力的合理性,本次配筋采用等面积配筋率原则。再次,基于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特点选用El-Centro波、Kobe波、Taft波,试验加载采用分段逐次加载,并给出详细的加载制度。最后,基于前期二维模型的数值模拟,给出单层及双层综合管廊的测试元件布置图。  相似文献   

17.
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时,地震发生时刻、震级、极震区烈度评估、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离、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等是影响地震灾害损失计算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探讨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6.4级地震灾害评估中极震区烈度评估、地震影响场、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离、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与真实结果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地震损失快速评估结果存在偏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影响场分布、人口与房屋建筑(对应抗震能力)数量评估的偏差;提高地震影响场评估、人口、房屋建筑等数据空间分布精准性,是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精准性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车用太  鱼金子 《中国地震》1993,9(2):170-177
本文系统收集了首都圈地区38个形变类观测台、29个地下水类观测井与15个电磁类观测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根据1976—1989年间5个中强地震前的58个台项的异常,逐项统计分析了台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映震能力的影响。得到的认识是,影响地形变类台站映震能力的主要地质条件是构造单元、邻近断裂的走向、距离、活动时代与台基地层岩性;影响地下水类观测井映震能力的主要条件是构造单元、邻近断裂的走向、距离、部位、井深、含水层的地层岩性与地下水类型;影响地电磁类台站映震能力的主要条件是构造单元、新生界盖层的结构与厚度、表土岩性、基底岩性与壳内高导层顶面埋深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化学作用能够显著增强煤中甲烷解吸渗流特性,但对其电极材料的选择缺乏依据的问题,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铝、铁、铜和石墨四种电极材料对电化学改性无烟煤甲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改性自然煤样的甲烷饱和吸附量a为39.92mL·g~(-1),由铝、铁、铜和石墨四种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改性后阳极区域煤样的甲烷饱和吸附量a分别降低了5.22%、8.48%、9.24%和11.33%,阴极区域煤样的甲烷饱和吸附量a分别降低了9.53%、4.97%、6.25%和4.97%;(2)未改性自然煤样在300min的甲烷解吸率为83.17%,经铝、铁、铜和石墨四种电极材料改性后阳极区域煤样的甲烷解吸率分别提高了9.50%、7.10%、8.36%和15.75%,阴极区域煤样的甲烷解吸率分别提高了1.76%、1.12%、6.10%和16.23%;(3)采用石墨作为电极的电化学对无烟煤甲烷解吸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原因在于石墨阳极处电解反应生成较多的H~+离子,一方面对煤表面进行酸化,抑制了煤甲烷的吸附,另一方面更多地溶蚀煤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增加了煤中的孔隙,使得甲烷最终解吸率有所升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电化学强化煤甲烷解吸电极材料的优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74-2017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1974、1979、1984、1990、1996、2001、2006、2009、2014和2017年)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结合研究区44年的气温、降水量、水位等气象水文数据,构建LUCC经验统计模型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1974-2017年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974年的207增加到2017年的249.36,人类开发利用湖滨带的程度增强,到2017年约有30%的自然湿地转化为坑塘、农田和滩地及建设用地.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以后湖滨带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为主的低矮围景观.总体上景观趋于破碎化、连通性降低、稳定性变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呈较显著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4,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则景观更加破碎、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减弱、区域的景观聚集度下降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总体而言,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开展封湖育草自然恢复与建立植被恢复示范区相结合,构建自湖滨至湖心的梯度变化完整的湿生植被-挺水植被-漂浮植被-浮叶植被-沉水植被的水生植物群落,退耕还草、退垸还湖、修复湖滨带植被,大幅度提高洪湖的自净能力,增加其水生植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的有效修复,改善其结构和功能,维系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