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敏仁  熊新保 《水文》1992,(2):39-42
一、概述ZC-1微机水文缆道自动测验系统(以下简称ZC-1系统),是以TP-801单板微型计算机为中心的水文缆道测验自动控制系统。凡具有水文缆道测验能力的水文测站,配上ZC-1系统,不用改换原有的缆道设备,在保留原有测验方法的同时,实现流量的全自动测验和不  相似文献   

2.
中美水文测验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树安  张留柱  马湛 《水文》2007,27(6):67-70,84
本文介绍了美国水文机构、测站分类、测验管理、测站运行模式,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测验的技术方法,水文数据的传输、分发管理、水文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情况。对比分析了中关两国水文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讨论了中关各自的测验技术优势与特点。指出了美国水文测站无人驻守,实行自动测报和巡测相结合,设施简单、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是现代水文测报发展的方向,中国水文测报实行以人工驻测为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如何学习美国水文测验管理经验与先进技术,提高中国水文测验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潮  王涛 《水文》2007,27(6):75-77
为了提高流量测验的自动化水平,提高水文巡测能力,引进国际上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辅助流速仪法测验的定位。根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结合长江河流特性、测站特性、人力资源和水文测船等条件下的具体情况,通过野外比测试验,来探讨定位精度要求和流量测验精度等问题,提出GPS用于测流定位的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宋兴治 《地下水》2010,32(6):191-192
随着水文缆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文自动化得到快速发展,如何将水下各传感器信号准确无误地传到室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验的正常运行。结合铁岭水文站缆道信号"无线"传输,进行实践,分析了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宋兴治 《地下水》2010,32(4):180-180,183
由于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水文绞车的选用大大简化,选用结构比较简单的变频交流电机驱动水文绞车,就可以实现水文缆道测验所需的各种功能。本文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缆道测验试验,对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水文绞车中的应用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3)
水文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水文资料整编提供可靠数据,而且还能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在概述水文测验工作的基础上,从水文测验环境、测验技术、测验设备以及测验人员素质四个层面入手,就水文测验工作对水文资料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水文测验工作的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文缆道已发展成为水文测站的重要测验设施,水文绞车是缆道的关键设备。为了适应我省缆道建设的需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1977年9月至1979年4月,我省研制、批量生产了甘SW78型水文绞车。经实际使用检验,造价低,成效较好,基本满足了当前测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0,(3)
流量测验一般分为常规测验和精简测验方法,而垂线精简方案是降低水文测站人员工作强度,缩短测流时间的有效方式。以新疆喀什地区某水文测站为研究对象,对流量测验垂线进行精简分析,在满足测验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对精简后的流量测定精度进行评定,分析精简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可知:垂线精简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检验的系统误差、标准差以及随机不确定度也均可满足《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2015的允许误差要求,精简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刘东生  陈守荣  荣新武 《水文》2000,20(4):24-27
水文外业测验的一直是水文测站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外业8测量的技术含量,减少繁重计算工作量,保证资料的规范化,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长江委中游局在已研制成功的WK-1型缆道微机测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系统的硬件更新、软件优化,研制成功了WK-2型水文缆道微机测管理系统,经过崇阳水文站的运行及比测资料的收集,证明了该系统的优越性,实现了测流过程的自动化,减轻了测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  相似文献   

10.
崔力超  李云武 《地下水》2018,(5):174-176
水文仪器及其集成系统是水文自动化监测的支柱,野外环境是水文仪器应用的必要条件。通过布设在黑河流域的雨量遥感仪器野外比测实验,对实测降水数据进行了逐站分析。对野外实验数据从测验精度及实验数据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比测实验误差展开探讨。为进一步发展流域内水文站网、提高水文现代化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铎 《水文》1999,(4):47-49
目前,一般的水文桥测设备,其主要工作过程是:将安装有流速仪等仪器的铅鱼,从桥上的水文桥测车内施放到桥下河水中,并在预先设置的若干个测点上进行流速测验,测验完毕后做逆动作,再将铅鱼回收到水文桥测车中。这些动作均有其一定的力学性质,并由此决定了水文桥测设...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2)
随着水文改革推进和测验方式转变,传统测验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水文事业发展,巡测将逐步替代常规测验模式。以西营河九条岭水文站为例,选取2013年、2016年九条岭水文站实测流量、含沙量数据,进行水位流量关系、单断沙关系误差分析,并据现有仪器设备、交通通信条件进行巡测环境合理性分析,结果符合《水文巡测规范》(SL 195-2015)要求,九条岭水文站巡测可行,并提出巡测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3.
水文缆道目前已成为水文站的一项重要技术装备。但是,水文缆道测深因河底信号失误机会较多(目前我省的缆道上测深普遍使用的是托板式河底信号装置,托板附着于铅鱼的下部)而影响水文缆道的发展和测验质量的提高。1984年我们开始利用BLR型拉力传感器作为主要元件进行新的河底信号装置试验,研  相似文献   

14.
周永德  刘瑞国 《地下水》2009,31(4):164-166
随着社会的发展,辽宁水文站网受水工程建设影响问题日趋严峻,给水文测验工作造成较大困难。针对近几年来受水工程建设影响水文站的测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迁站或撤销、增设辅助断面、增加测验次数和改进测验方法等六个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0,(4)
基于喀什地区某水文悬移质泥沙测验数据,对该测站断面平均含沙量与单位含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站点单断沙比例系数为0. 975,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精度要求。在单断沙关系系数分析基础上,可在日后泥沙测验中,对不同水位下的单样含沙量进行测定,并间接推求对应的断面平均含沙量,从而降低悬移质输沙率的测验工作量,提高含沙量整编的精度。研究可为实现该站点悬移质泥沙间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水文》1985,(4)
1984年全国水文测站统计表(一)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实验站站数33961 425167342 1618测经项目1984年全国水文测验项目统计表(二)流,{悬移质输沙率…推移质输沙率泥沙颗粒分析}水温站数4821339615834391223测验项目冰情}天然水化学分析水质污染监测地下水降水量蒸发量站数1103977175212134205661431注:水文侧站、侧验项目数按水文部门上报数统计,未包括台湾省在内。(水文局站网处)1984年全国水文测站和测验项目统计$水文局站网处~~  相似文献   

18.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在长江口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志宏  田淳 《水文》1997,(6):31-34,30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是目前最先进的水文测流系统,利用其进行走航施测区域流场形态及水文断面的流量测验具有测验迅速,测试成本低,资料完整的特点,特别适合地潮汐河段的水文测验。本文对该仪器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在长江口的应用实践作一基本介绍。  相似文献   

19.
祁向荣 《地下水》2021,(3):195-196
水文站监测的河流泥沙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局限监测技术,我国大多数水文站泥沙监测仍实行人工监测,测验工作量很大,极不适应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和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求.本文通过对潘家庄水文站单断沙关系稳定为直线等的研究分析,探讨泥沙间测方式的改革,可大大减少泥沙测验工作量,为该站水文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鲁承阳  赵赛生 《水文》1997,(5):60-61
对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的改进1现行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水文缆道的水平运行驱动设备———水文缆道循回绞车(以下简称绞车)的设计方法,目前大多沿用《水文缆道》和《水文缆道测验规范》中介绍的方法。即为保证循回牵引索不在驱动轮上“打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