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勤娟 《广西地质》2013,(9):30-32,36
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不同类型的矿床围绕花岗岩体呈带状分布,由于围岩岩性、空间位置不同,围岩蚀变呈现多样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文章对大厂矿田围岩蚀变地质特征——蚀变带特征,以及蚀变与不同岩性围岩和岩体的空间关系、蚀变带与矿床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2,21(2):121-133
镇沅金矿田是云南省唯一超大型金矿。多期次成矿,矿床类型、蚀变种类复杂多样。形成时间基本同步,空间整体配置明显分带。伴随每一成矿阶段有相应的围岩蚀变,自然金、载金黄铁矿与近矿蚀变矿物在同一溶液中同时沉积。随着容矿主岩从内向外,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云煌岩-中酸性斑岩、长英质岩渐次变化,表征矿床类型的主要围岩蚀变变化系列为:黄铁矿-碳酸盐化→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绢英岩蚀变,成因上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花岗岩类斑岩岩浆在侵位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液态不混溶或液态分离演变,相继形成斑岩矿浆型、岩浆后期热液成因的斑岩型及以浊积岩为主岩的岩浆后期至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体(床)和相应的热液蚀变,构成较复杂的热液蚀变及成矿系列。矿田内与花岗岩类斑岩有关的矿床的勘查程度尚浅,有扩大规模的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陕西潼关石英脉型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并首次用包体测温及包体成分分析结果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对该石英脉型金矿圈岩热液蚀变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尝试,成果客观的反映了该区围岩蚀变的主要特征。方法新颖,为今后研究围岩蚀变提出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5.
孙淑娟 《吉林地质》1992,11(1):43-52
山门银矿床围岩蚀变呈面型及线型分布,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蚀变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蚀变矿物组合在时间上表现由复杂到简单,由高温到低温的演化特点,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伊利石—绢云母化极为密切。文中探讨了不同蚀变岩段蚀变岩带化学成分变化、元素的带入以及微量元素,成矿元素由红化带到硅化带逐渐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6.
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  张德会  和成忠 《物探与化探》2014,(2):278-283,288
热液金矿床总是伴随着围岩蚀变,研究围岩蚀变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发现,与热液金矿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等;重点分析讨论了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金矿化之间密切关联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对热液金矿蚀变的分带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腾冲地热区出露有众多热泉泉群,地热活动频繁,岩石发生强烈蚀变,形成的主要蚀变矿物包括高岭石、绢云母、蒙脱石、I/M间层矿物、石英和蛋白石。主要蚀变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受蚀变母岩性质的控制,花岗质砂砾岩和花岗岩形成高岭石,玄武岩形成伊利石和蒙托石,安山岩中发育硅化作用。泥化作用增强的趋势是安山岩→花岗岩→玄武岩→花岗质砂砾岩。由于花岗质砂砾岩在热区内广泛分布,通过蚀变作用形成了有经济价值的高岭土矿床。  相似文献   

8.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发育,可分为四期八个阶段,其中矽卡岩化、绢英岩化与成矿时空关系密切。通过对绢英岩化蚀变岩的质量平衡计算发现,导致绢英岩化围岩蚀变的热液为晚期岩浆分异的富挥发份的含矿硅质富钾酸性流体;并随着蚀变的发生发展,蚀变岩的主元素及成矿元素显示不同的迁移规律但表现出相似的蚀变流体运移趋势,即:以则古郎地区为中心,分别向铜山、铅山及莫古郎地区运移,由于铜山滑覆体阻挡,使得铜山地区蚀变较强,莫古郎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0.
伊犁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肖龙  王方正等 《地质学报》2001,75(4):518-526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中心蚀变带以强烈的硅化为主,典型的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或玉髓和地开石,中间带为高级泥化带,以地开石-高岭石-石英或玉髓为特征;外带为以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其他粘土矿物等矿物组合为主的泥化带,蚀变强度和矿物组合的分带性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梯度的反映,是流体在不断的水或流体-岩石反应和成分交换的产物。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为:早期酸性(pH=2-3)含矿流体在沿断裂上升过程中,受围岩灰岩中的流体(pH为中性)缓冲,在其进入高渗透性的碎屑岩层时,流速和水-岩石或流休-岩石反应大大加快,并在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下,pH值逐步升高(3-5),产生了流体的温度及成分梯度,在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的条件下,金及蚀变矿物沉淀、结晶生长,形成了蚀变空间分带,中心带保存完好的多孔状石英和地开石等高级泥化矿物组合说明该矿床是高硫化热液体系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是以钼为主伴有铜铁的大型矿床 ,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相互对应和相互依存 ,自岩体向外依次为 1钾硅酸盐蚀变带 ,2矽卡岩蚀变带 ,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床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分析 ,探讨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2.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 众多蚀变型、石英脉型金矿床产出于该带及下盘次级断裂中。以招平断裂带破头青断裂为研究对象, 进行剖面测量和取样测试分析, 探讨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招平断裂带破头青断裂蚀变分带明显, 不同蚀变强度的蚀变岩中常量元素迁移规律明显, REE配分曲线表现为HREE富集, Eu、Ce均有较明显的负异常, 从弱蚀变至强蚀变过程中, ΣREE、LREE和HREE均有明显降低, 且相应特征值表现出规律的变化, Au-Ag-Bi-Co-Cu-Mo-Ni-Pb-Zn是金成矿密切相关的指示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13.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铀矿床的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围岩蚀变分带非常明显。对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沙洲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全部样品进行R型聚类分析,确定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U、W、HREE、Th、Zn、Zr、Mo、Pb,这些元素可作为铀成矿预测标志。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沙洲铀矿床的成因认识。   相似文献   

14.
鄯善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生全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00-102
对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规律,并认为韧性剪切强应变带是矿化中心地带.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岩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水金矿发育长大于2km、宽约40~300m的断裂破碎蚀变带,本文从围岩蚀变的类型及特征、期次及组合、空间分带性、蚀变规模与金矿化的强度等方面总结了大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贵池铜山岩体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铜山岩体是在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内由岩浆演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铜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随着岩浆长期的演化分异和侵入活动,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岩浆热液中,在有利成矿空间形成了层状黄铁矿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上盘围岩是矿床钻探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围岩,研究其蚀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对胶东西北部露天开采的仓上金矿床的详细研究表明,上盘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分带自远矿端到近矿端依次为方解石绿泥石化带、赤铁矿绿泥石化带、绿帘石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热电性标型显示,成矿过程中上盘围岩提供了丰富的Fe、Co、Ni、Cu、Pb、Zn和Au、Pt等。上盘围岩的近矿标志是绢英岩化增强,黄铁矿的{100}+{210}增多,S、Cu、Pb、Zn和Au、Pt增高,S/Fe离子比和w(Co+Ni)/w(As+Sb)降低,P型黄铁矿出现率增高,蚀变岩的金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8.
江西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与含钨花岗岩浆演化密切相关,“附加侵入”二云母或白云母碱性长石花岗岩的出现,对脉钨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脉钨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可概况为:从深熔—重熔花岗质岩浆产生→岩浆不断的分异并多次上侵→含钨岩浆的结晶分异(主侵入成岩)→碱质自交代→低熔岩浆的形成和气热分馏(附加侵入成岩)→细晶岩等的贯入和成矿流体最后从岩浆中彻底分离→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及其性质的演变→黑钨矿(长石)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张荞金矿是新近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形成经历了加里东期伸展滑覆及印支期的逆冲推覆阶段,就位于构造蚀变剪切带中药减质变玄武岩内。矿体走向NW,长15-40m,最长达395m,厚5m左右。矿石具典型的糜棱结构,浸染状、脉状、块状构造;金矿物呈细粒或微粒包体赋存于黄铁矿中,并以成矿中期的黄铁矿含Au最高(可达3-4×10-3)。含铬绢云母化、硅化、钾化、黄铁矿化为其主要依变,蚀变且具水平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韩艳伟 《云南地质》2010,29(4):494-498
矿床具斑岩型铜矿化蚀变特征,从岩体中心向外,蚀变呈环带状分带发育,依次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化在浅部表现为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深部则为斑岩型Cu、Mo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