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利用1982-2011年30年防城港市防城区基准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防城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就月平均雷暴日数与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降雨量、平均气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防城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年雷暴日数平均10年减少3.25日,各月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主要呈“单峰”分布,雷暴日数2-6月逐渐增多,6-8月成为全年雷暴高峰月,8-次年1月急剧减少.防城年雷暴日数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温度的高低成正比;随年降水总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雨量也成正比;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气压的高低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望谟国家基本站1959-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出望谟县雷暴日数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发现近年来望谟县雷暴日呈减少趋势。并分别将月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水量、年总雷暴日数与年总降水量作对比分析,发现:月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水量通过了显著性为99%的t检验,表明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总雷暴日数与年总降水量之间则不能通过90%的显著性检验,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9-2013年贺州市4个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贺州市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市属于多雷区,近45年来,平均雷暴日数为72.7天;年际变化较大,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平均10年减少5.4天;各月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季、月变化特征,主要呈“单峰”分布,雷暴日数1-8月逐渐增多,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月,8-12月逐渐减少;初终雷暴日及初终间日数各地差异大;雷暴日数地域分布南部多于北部,盆地地形较易发生雷暴.  相似文献   

4.
册亨县雷暴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曦嵘  邱飞  刘波  丁旻 《贵州气象》2011,35(6):38-39
通过对册亨国家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出册亨县雷暴日数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得到了一些对防雷减灾工作有积极意义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3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6.6d,呈南北多中部少纬向型特征;54a来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减少幅度为1.9d/10a;该地区雷暴出现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5—9月之间,而夏季(6、7、8月)出现次数占全年的73.5%;雷暴日数与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气压和水汽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水汽压存在较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8—2007年辽宁59个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1 d,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西部山区向中部丘陵、平原及沿海地区逐渐递减的特征。1978—2007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每10 a下降1.2 d;并且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几乎没有发生;3—5月迅速增多,6—8月变化趋于平稳,9—12月迅速减少。雷暴在14—20时发生频率最高,20—02时次之,02—08时最少。雷暴初终间日数平均为175.8 d,最长为295 d,最短为102 d。雷暴初日4月最多,5月次之,3月最少。雷暴终日10月最多,9月次之,12月最少。并呈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德州市1951-2006年雷暴日数、总云量、相对湿度、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线性变化趋势系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年雷暴日数平均10年减少1.28天,春季增加0.04天/10a,夏季减少1.1天/10a,秋季减少0.22天/10a。夏季雷暴日数占全年的77.39%,春季占14.14%,秋季占8.47%。总云量、相对湿度、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气温明显升高,德州气候呈干旱化趋势。雷暴日数减少与气候干旱化密切相关,年雷暴日数与3—11月大于或等于10.0mm的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541,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温州地区8个站40 a(1971—2012年)的观测数据,对温州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年雷暴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年雷暴日数逐渐减少。温州各个月都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发生在3—9月,雷暴日数最多的月份为7—8月;雷暴日数最少的月份为1月。平均初终日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开始,到10月份结束,初终日间隔平均为233 d。日变化来看,温州地区雷暴多发生在13—次日02时,03—08时发生雷暴的次数最少,日变化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7时和02时。空间分布呈从平原到内陆、从岛屿到山区,雷暴日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55年来宾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1956~2010年广西来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市年雷暴日数在46~106d,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2.4d;来宾市一年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其中6、7、8月雷暴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57.4%。小波分析显示,来宾年雷暴活动具有较强的9年周期...  相似文献   

10.
任崇  温亚丽 《广东气象》2012,34(1):32-34
利用1951~2009年夏季风时期(5~9月)湛江市逐时雷暴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时期湛江市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并对引起雷暴日数异常的大气环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夏季风时期湛江市雷暴日数从1980年开始整体变少,以1980年为界夏季风时期湛江市雷暴日数可分为两个阶段,1951~1979年为多雷期,1980~2009年为少雷期。②夏季风时期湛江市由多雷期转为少雷期时大气环流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亚洲西南季风明显减弱,湛江市低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明显减少;二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强度明显增强,位置偏西,我国南方低纬地区多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脊区内下沉运动明显增强,湛江上空对流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雷暴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d,而最少年仅为47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倍多;初雷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终雷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且53a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d/10a。另外深圳市雷暴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准3a较短周期和11a、19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雷暴天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深圳市1953~2005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深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3a平均雷暴日数为68.2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辐度大,最多年为103d,而最少年仅为47d,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倍多;初雷一般出现在3月上旬,终雷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且53a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d/10a。另外深圳市雷暴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准3a较短周期和11a、19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澄迈县雷暴气候特征及其灾害防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统计分析海南省澄迈县1959~2004年逐日雷暴资料,找出雷暴发生时空分布特征,统计1995~2004年10a雷暴发生的影响天气系统,计算出各天气系统影响下雷暴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澄迈县雷暴日46a平均雷暴频次437次,年际变化呈波动减少趋势,5~8月是雷暴发生的高发期,占全年雷暴的53%,16~17时是一天中发生雷暴的最高期,西南方向发生的雷暴略多于其他方向,澄迈县受西南低压槽、南海低压槽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影响时发生雷暴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澄迈县雷暴气候特征及其灾害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分析海南省澄迈县1959-2004年逐日雷暴资料,找出雷暴发生时空分布特征,统计1995-2004年10a雷暴发生的影响天气系统,计算出各天气系统影响下雷暴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澄迈县雷暴日46a平均雷暴频次437次,年际变化呈波动减少趋势,5-8月是雷暴发生的高发期,占全年雷暴的53%,16-17时是一天中发生雷暴的最高期,西南方向发生的雷暴略多于其他方向,澄迈县受西南低压槽、南海低压槽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影响时发生雷暴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刚 《山西气象》2006,(4):28-29,46
利用山西省108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30a地面气候资料,对山西省平均雷暴日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平均雷暴日数总体上为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山区多,中西部盆地和山区少。大同北部,朔州、忻州西部,五台山,晋中的榆社,阳泉的盂县为雷暴多发区,而运城为雷暴发生最少的区域;但各月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7月最易发生雷暴。  相似文献   

16.
利用NASA提供的16天合成MODIS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覆盖特征指标,研究了2001~2008年那曲县NDVI变化特征,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与NDVI关系。结果显示:近年来那曲县最大NDVI、年均NDVI呈减小趋势;NDVI月变化与温度、降水显著正相关;年平均NDVI、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明显;畜牧总量与植被生长季NDVI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济源地区1994-2003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济源地区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相对湿度、风速、气压、温度和雾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济源地区1994—2003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济源地区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相对湿度、风速、气压、温度和雾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晋中市雷暴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晋中市近40 a雷暴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年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情况,表明了晋中市雷暴日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下跌趋势不大,在过去的40 a中大约减少年平均雷暴日数1 d;一年中雷暴的活动期在5月~9月,活跃期6月~8月的平均雷暴日数占全年的76.1%。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部平川地区明显少于东部山地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