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震源机制、地震地质、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与青藏高原成因有关的现代构造问题。主要内容有:1.高原边缘地带以反映压缩形变的逆断层活动为主,内部以一系列大致平行、呈弧形弯曲的左旋走滑断裂活动为主;2.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北北东走向的水平压应力,从六盘山到红河断裂带的主压应力轴走向由北东逐渐变为南东方向;3.高原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速度小于印度次大陆和阿拉善地块;4.高原的现代构造同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有关。其构造形变过程可以同机器制造业中的《锻模加工》相比拟。  相似文献   

2.
晋获断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获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也是地震活动中的一个地震活动亚带。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点出发,分析该带的分段性,发现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递减、构造层次由北向南抬高。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得出该带北段是该地震亚带主要的地震活动场所。在此基础上,由震级一时间模型对未来北段的强震活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的现代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震源机制、地震地质、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与青藏高原成因有关的现代构造问题。主要内容有:1.高原边缘地带以反映压缩形变的逆断层活动为主,内部以一系列大致平行、呈弧形弯曲的左旋走滑断裂活动为主;2.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北北东走向的水平压应力,从六盘山到红河断裂带的主压应力轴走向由北东逐渐变为南东方向;3.高原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速度小于印度次大陆和阿拉善地块;4.高原的现代构造同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有关。其构造形变过程可以同机器制造业中的《锻模加工》相比拟。  相似文献   

4.
磁县断裂带的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重要的断裂之一,1830年该断裂带发生了M7级地震.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征出发,在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基础上,利用震级-时间模型对磁县断裂带未来强震活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该段中南的总体活动水平维持在5级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实测工作基础上, 对香山北缘活动断裂带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水平活动强度分时、 分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断裂带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 总体水平活动强度不大: 晚更新世早—中期水平位移速率为1.44 mm/a, 晚期水平位移速率为0.53 mm/a, 全新世水平位移速率为1.01 mm/a. 该断裂带左旋走滑强度在走向上具有不均一性, 而且其活动强度的最大部位(活动中心)随时间向东发生迁移, 碱沟—刘岗井次级断层是现今活动强度最大的次级断层.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及内部次级块体的强震活动存在显著的时空丛集特征,20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3次强震活动时空主体地区的转换,呈现了较为复杂的活动特征。利用各次级块体沿主要活动断裂走向的时空投影图,研究了全时空域的青藏高原及内部次级块体的强震活动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对青藏高原的未来强震活动做出了一些初步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重力和航磁资料解译,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向构造特征。在该区域存在6条大型东西向构造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东西向延伸超过1000km,南北宽约60km;(2)越向深部东西向构造越明显;(3)两条相邻构造带的间距为1°20′,显示等间距分布特征;(4)在大型东西向的构造带之外还有次级东西向构造带存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震活动与东西向构造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由于在北东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东西向构造左旋剪切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区内活断层性质、盆地生成和水系分布极向等的研究,进一步从地质上论证了该区北北西—近南北向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认为这一局部应力场是川滇菱块作南向滑移引起的地壳上部的构造变形事件。晚新生代以来的断陷盆地是这一滑移过程造成的地壳表层的拉分盆地。在地壳的下部有可能受到大区域板块北(偏东)向推挤作用的影响。中小地震和强震在深度分布、破裂特征及应力方向上的区别有可能是这种不同深度层次上应力差异作用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 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 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玛曲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 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 并伴有正倾滑运动性质。 断错地貌特征明显, 断裂过玛曲县城以后, 沿黑河南岸穿过若尔盖草地向东, 直至岷山北端求吉附近。 通过两处断错地貌的全站仪器实测和测年资料讨论了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和全新世滑动速率, 玛曲断裂全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6.29~5.71 mm/a, 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19~4.03 mm/a。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地质构造、地震和地壳形变等资料,研究了中国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认为,中国区域构造应力场有明显的分区特点: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分量为主,但某些地区由于深部物质运动可以同时存在垂直附加力的作用;同时认为,中国构造应力场是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均衡场与非潮汐重力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有资料与1°×1°平均布格异常和1°×1°平均地形高,计算出青藏高原均衡异常场。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uplift mechanism and the uplift form of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the deformation regularity of its surrounding region caused by this uplifting. It is shown that the insertion of Indian plate with the wedge-like frontal margin beneath Qinghai-Xizang plateau made the plateau compressed and uplifted; at same time along several pre-existing large faults, striking NE and NW, the strike-slip movement took pla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sian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库玛断裂(库赛湖-玛曲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缝合线中的主要断层系。它是青藏高原内部所形成的以走滑运动为主的大断裂带之一,也是高原南部与北部相对陷落差异活动十分强烈的断块地貌界线。东昆仑缝合线第四纪时期是活动的,晚第四纪以来沿库玛断裂带发育了多期地震地表破裂,构成长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有资料与1°×1°平均布格异常和1°×1°平均地形高,计算出青藏高原均衡异常场。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运动与深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记录了高原约50 Ma演化历史中物质东流的构造史,因此受到地学界的广泛重视. 现代大地测量与地质研究结果给出了该区现代地壳运动的图像,为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的边界约束条件. 利用重力异常计算的高原及邻区地幔对流应力场与地表地壳运动格局的明显差异表征了高原东部地壳与地幔物质的运动解耦. 基于随深度变化地壳蠕变率的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高原东部地壳增厚与高原内部存在很大差异,高原东部地壳增厚主要表现为下地壳的增厚,并且地幔形变过程与地表变化也不一致,同样显示出地壳、地幔运动的解耦. 研究表明,下地壳低强度分布可能是导致这种解耦的重要原因,而了解高原东部地壳及上地幔物理力学性质对我们认识高原物质东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发现与论证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开展了对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考察.本文根据这次考察的大量资料,论证了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存在.考察资料表明,在西昆仑山存在一个被称作原特提斯的海洋,这个洋是在劳亚大陆南部基底上破裂、扩张并形成于震旦纪至奥陶纪时期(大约800-450Ma).原特提斯海洋闭合于加里东造山运动,并形成现在所见的库地-苏巴什缝合带的残迹,即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从而完善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和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7.
潘裕生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02):184-192
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开展了对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考察.本文根据这次考察的大量资料,论证了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存在.考察资料表明,在西昆仑山存在一个被称作原特提斯的海洋,这个洋是在劳亚大陆南部基底上破裂、扩张并形成于震旦纪至奥陶纪时期(大约800-450Ma).原特提斯海洋闭合于加里东造山运动,并形成现在所见的库地-苏巴什缝合带的残迹,即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从而完善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和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8.
熊熊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04):507-515
由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记录了高原约50 Ma演化历史中物质东流的构造史,因此受到地学界的广泛重视. 现代大地测量与地质研究结果给出了该区现代地壳运动的图像,为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的边界约束条件. 利用重力异常计算的高原及邻区地幔对流应力场与地表地壳运动格局的明显差异表征了高原东部地壳与地幔物质的运动解耦. 基于随深度变化地壳蠕变率的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高原东部地壳增厚与高原内部存在很大差异,高原东部地壳增厚主要表现为下地壳的增厚,并且地幔形变过程与地表变化也不一致,同样显示出地壳、地幔运动的解耦. 研究表明,下地壳低强度分布可能是导致这种解耦的重要原因,而了解高原东部地壳及上地幔物理力学性质对我们认识高原物质东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