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世界沙漠化现状进行了新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今年6月1日—12日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供有关世界干旱区现状和近期变化的准确数据和资料。其中对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大会”提出的“沙漠化”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新的定义,并就其产生背景和含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1977年“沙漠化”概念为:沙漠化是土地的生物潜蚀降低或破坏,并最终导致类似沙漠的环境。业已表明,原有“沙漠化”概念是不完全适用的,至少对定量评价来说是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近读贵刊1984年第3期《也谈沙漠化与人口增长(以新疆为例)》一文,获益不浅。本文拟就沙漠化概念与干旱区人口密度问题作点补充。一、关于沙漠化概念及新疆沙漠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估是沙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如何防止和治理沙漠化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西北干旱区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通过构建“土壤—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距离模型计算了沙漠化敏感性指数,进而定量评估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7年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水文等5个方面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中国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分布和变化的本底条件;② 西北干旱区沙漠化敏感性总体上呈现周边低、内部高的分布特征,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等地,而高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等大部分地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腹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高敏感区和低敏感区界限分明、分布集中;③ 从时空演变看,2000年以来沙漠化敏感性变化以稳定型占据主导,而整体上敏感性表现为缓慢降低趋势,说明潜在沙漠化区域逐年减少,区域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④ 西北干旱区的各驱动因素中,土壤及气候起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植被是改变沙漠化敏感性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除此之外,地形的分布和水文的变化对沙漠化敏感性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区域沙漠化敏感性最为快速的因素,且经济发展对促进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的增长作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从整体来看,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沙漠化监测评估和治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由痕量元素引起的各制约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能造成其它制约因素的普遍相关。沙漠化过程也具有类似的机制并已困扰人类几千年,但“沙漠化”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由于人为因素(有时相伴极端自然事件)造成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物量的持续减少或破坏,如果不加控制,必将导致生态退化,并最终趋于沙漠环境(Morgan,1986)。由于人们对干旱区的脆弱性认识不足,往往将其归咎于自然因素的短暂影响,而在干旱区滥垦和过度放牧,使一度肥沃的土地毁于沙漠化,这种社会悲剧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不同成因的沙漠化过程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沙漠化一般表现为植被覆盖度降低、植物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有助于沙漠化灾害防治与国土资源空间开发。以2000-2018年MODIS-NDVI 1 km月数据为基础,运用栅格累加法与转移矩阵法对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的变化速率、空间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具有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2)栅格累加法具有较强的连续动态分析能力,能准确分析土地沙漠化变化速率、演变趋势、变化的空间特征,可以定量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3)塔里木盆地沙漠化退化主要是草地的退化,沙漠化改善则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改善;(4)2000-2018年,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整体呈极重度沙漠化逐级向非沙漠化变化的改善趋势,转移路径为:极重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非沙漠化,改善区主要分布在绿洲区,恶化区主要在塔里木河中游与车尔臣河下游,土地沙漠化成因主要为人类活动。此文研究方法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其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国土资源开发和沙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地理》2004,27(2):238-238
近年来,我国地理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95周年之际,由中国地理学会经过严格的评审,授于《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等12种期刊为2 0 0 4年度“第三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附件附后)。2 0 0 2~2 0 0 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新闻出版局、新疆科技期刊学会共同组织的“社科类”及“科技类”期刊评比中,《干旱区地理》期刊荣获了优秀期刊。在新疆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干旱区地理》获“新疆科技期刊优秀奖”,也被评为“新疆一级刊物”。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  相似文献   

7.
朱峰 《地理研究》1994,13(3):115-115
本文包括绪论、研究区及邻区自然地理背景、塔里木河中游典型区土地沙漠化专题图的编制(包括分布图和强度图),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不同时期沙漠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沙漠化的时空差异及其发展方向和速率,进而对沙漠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了30年来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的作用,最后提出了针对该地区沙漠化防治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已于2 0 0 3年1 2月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我国50多年在沙漠与沙漠土地以及沙漠化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正如获得2 0 0 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所盛赞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的出版是国家科学事业成熟的标志。……不要把这件事仅仅看成出版了一本书,它代表一门科学或者一种自然现象,例如沙漠科…  相似文献   

9.
邹学勇 《地理研究》1994,13(3):113-114
正值“全球变化”、“人与生物圈”和“国际减灾十年”研究日趋深入之际,由董光荣、高尚玉、金炯等合着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与防治途径》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于1993年底出版.  相似文献   

10.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95,15(1):49-53
沙漠化专题系列地图是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图形数据库的主要信息内容, 目的在于为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沙漠化系列图的编制, 因制图工具是具有图形编辑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地图载体已改变为磁性记录媒体, 制图程序与常规方法差别甚大。本文结合机助制图特点, 介绍了制图编辑中的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用于沙漠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专题地图的设计; (2)专题系列地图的制图分类; (3)图形数据库中专题系列图的统一协调; (4)系统中沙漠化专题系列图的编辑特点; (5)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中系列图件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1.
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孟春 《地理学报》1991,46(1):84-92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动态仿真模型。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草地和人口五个动态子系统构成。本文根据土地沙漠化系统中正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系统流图和构造方程,并经仿真运算,就农林牧土地利用构成的三种不同方案,对到2040年该旗沙漠化发展趋势分别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主编的《干旱区科学概论》于2021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干旱区科学理论内涵及学科发展的专著,是对全球干旱区前沿科学成果的总结,旨在推动和完善干旱区科学的理论体系,促进干旱区科学的学科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薛娴  王涛 《中国沙漠》2000,20(4):404-408
从系统论的角度,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加以剖析,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和生产力,使人类在合理的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干旱区的人地关系,优化人地系统诸要素间的结构,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才是解决干旱区沙漠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最近10—15年的过程中,在许多干旱区观测到,干旱过程在急剧加快,沙漠在不断扩大,其结果必然是沙漠区生物产量减少,甚至全部消灭。在许多文献中把这一过程称之谓沙漠化。沙漠化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现在由于大量农田受损失,沙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并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社会及科学界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沙漠》学术期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4月2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由本刊主编朱震达主持。到会的编委有:任继周、赵性存、李宝兴、黄兆华、刘媖心、邸醒民、耿宽宏、余家世、童立中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 会上,编辑部汇报了《中国沙漠》创刊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编委们就此认真地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中国沙漠》是我国专门研究沙漠和沙漠化防治的学术性季刊,具有鲜明的特色,今后应努力办好,使它真正成为我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沙漠化防治与沙漠治理理论与技术交流的中心园地。在办刊方针上,要注意面向经济、面向生产。为使刊物内容丰富、活泼,扩大专业面,促进信息交流,欢迎读者、作者在以下几方面投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干旱区沙漠戈壁广布,沙漠面积居世界第三,是受风沙和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为了了解中国干旱区各主要沙漠的基本情况、编制防治规划并探索治理沙害的途径与措施,1959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治沙队,对中国的沙漠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定位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发刊词     
《中国沙漠》杂志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沙漠学是以研究沙漠(沙漠化土地)的形成、发展、自然特征及其治理的一门新科学,它是把“沙漠”作为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的统一体系,由各有关学科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全球的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蒸发蒸腾量大。这些地区总计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约五千万平方公里)。如果对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不能科学地合理地加以利用,势必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并逐渐破坏或降低土地的生物潜力(植物、动物的生产能力),致使沙漠化得以肆虐,这必将严重威胁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六亿二千八百万人的未来。其中,五千至七千八百万人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力将直接受到因沙漠化而减产的影响。目前,已经沙漠化或处于沙漠化边缘的地区总计已达二千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干旱区研究学者申元村、汪久文、伍光和、韩德麟等教授合著的《中国绿洲》一书 ,近日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 ,这是我国从事干旱区研究的读者早已盼望的一本专著 ,将对我国干旱区研究和绿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起到深刻影响 ,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洲体系的研究并为建立起我国完整的绿洲学研究体系作出贡献。如果说 2 0世纪是我国研究荒漠化 (砂质荒漠化、沙漠化 )的世纪 ,则 2 1世纪将是我国研究绿洲化的新纪元 ,这本书的出版 ,无疑具有历史性的作用。此本专著在下述方面具有突出特点。首先该书是至目前我国绿洲研究上最系统最完…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市地处温带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区,是中国沙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其土地沙漠化发展和逆转过程及影响因素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具有代表性。以7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提取沙漠化土地类型及程度的时空格局信息,分析了该地区自1975年以来的土地沙漠化过程,并结合气象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脆弱生态环境背景下,鄂尔多斯市土地沙漠化受人口数量增加、过垦及过牧等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不同时段土地沙漠化发展的方向与驱动力都有所不同,1975-2000年是土地沙漠化的急剧发展期,驱动力以人为因素为主导,自然因素为基础;2000-2015年是土地沙漠化的逆转期,驱动力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退化/荒漠化,其严重制约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 +20)"上共同提出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与消灭贫困(Eradicating Poverty)两个主要目标的实现.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干旱区(Arid land).干旱区覆盖了大约41%的地球陆地表面,养育了20亿人口.世界贫困人口中的一半以上生活在干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