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白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蟾溪、龙亭溪、首洋溪和黄兰溪峡谷中的花岗岩、火山岩基岩河床、浅滩及岸壁上发育数量众多、个体巨大、形态各异的壶穴,壶穴类型齐全,系统地展示了河床流水侵蚀作用,壶穴的发生、发展与消亡的演化过程。根据水动力条件、壶穴发育位置及形态特征,对壶穴进行分类,论述壶穴的发育与演化过程,建立壶穴的发育和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
福建屏南白水洋地貌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屏南白水洋不仅风光旖旎,更以"浅水广场"遐迩闻名,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经调查研究,白水洋是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由九岭溪和仙耙溪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的一个平底基岩河床,石英正长斑岩是构成平底基岩河床的物质基础,风化剥蚀、流水侵蚀是形成白水洋的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还形成形态各异的水蚀基岩波痕、水蚀凹槽、壶穴、流水侧蚀凹洞、弧形岸壁、波状岸壁、侵蚀阶地等地貌.  相似文献   

3.
羊永夫 《贵州地质》2017,34(3):199-203
甲青干河河床中遍布有无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完整度不一的壶穴。曾有学者提出该河床地貌类型系喀斯特河谷"冰臼",而非"壶穴",是第四纪冰川活动形成的。本文从河床基岩岩性、地质构造、水流特征及溶蚀作用等因素,分析了平塘县甲青壶穴群的形成条件,提出了3种形成壶穴的流水运动模式:瀑布模式、阶状跌水模式和急流漩涡模式,并对壶穴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甲青壶穴群是现代河流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的产物,与第四纪冰川无关。  相似文献   

4.
福建石牛山水蚀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牛山主峰出露晚白垩世石牛山组晚期侵入相钾长花岗斑岩,山体浑厚壮观,石蛋千姿百态。石蛋、石堡及崖壁上分布着深浅不一的石脊、石槽及大小不同的石臼、石盆、石穴等微地貌,构成独具特色的“水蚀花岗岩石蛋地貌”。经研究,钾长花岗斑岩是形成水蚀花岗岩石蛋的物质基础,风化剥蚀、大气降水击蚀及其流水侵蚀是形成石脊、石槽、石臼、石盆、石穴的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流壶穴是一种常见的河床微地貌,是基岩河床下切的方式之一.壶穴的形成受岩性、气候和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本研究以广东雷州半岛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为研究对象,对壶穴的岩性特征、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等展开研究,分析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的形成机制及地貌过程.结果表明:1)雷州半岛火山凝灰岩壶穴数量多,规模大...  相似文献   

6.
河成壶穴是山区河床基岩上常见的微地貌类型,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基于此,笔者等以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110处河成壶穴为研究对象,详细测量其形态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串珠状壶穴大小、深度及形态在河床纵剖面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串珠状壶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壶穴集中分布在下寒武统阎王碥组硅质砾岩中,其中发育的石英砂岩夹层对壶穴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双层天生桥壶穴则是典型的代表;区内发育NE、E—W向平面共轭X型构造节理和S—N向构造节理,三角形、菱形、不规则形壶穴多受两组或3组节理控制,其中S—N向构造节理还控制了壶穴的长轴走向和河谷走向;构造节理对壶穴口形态的演化影响显著,而对壶穴垂直剖面形态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将丰富和完善河成壶穴地貌的数据资料,为米仓山地区河流地貌和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雨栗  刘丽娟  张斌  左自泉  刘守江  孙柏年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2-2022072002
河成壶穴是山区河床基岩上常见的微地貌类型,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基于此,本文以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110处河成壶穴为研究对象,详细测量其形态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串珠状壶穴大小、深度及形态在河床纵剖面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串珠状壶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壶穴集中分布在下寒武统阎王碥组硅质砾岩中,其中发育的石英砂岩夹层对壶穴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双层天生桥壶穴则是典型的代表;区内发育NE、E—W向平面共轭X型构造节理和S—N向构造节理,三角形、菱形、不规则形壶穴多受两组或 3 组节理控制,其中S—N向构造节理还控制了壶穴的长轴走向和河谷走向;构造节理对壶穴口形态的演化影响显著,而对壶穴垂直剖面形态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将丰富和完善河成壶穴地貌的数据资料,为米仓山地区河流地貌和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响水洞壶穴的形成和演化的机理,对白云岩地区洞穴壶穴形态特征(长轴长、短轴长、深度、长轴所对应的走向及洞道走向等)进行了详细测量,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洞穴壶穴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壶穴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不仅与流速有关,还与洞道走向、洞道宽窄、弯曲程度和流水特征有关;壶穴的空间分布与洞道走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其形态受节理构造、流水形式等作用控制,其长轴走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壶穴长、短轴作对数变换后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曲线是幂1的函数曲线;而对长轴和短轴与深度作对数变换后之间相关性较差,回归曲线分别是幂1和幂1的曲线,故而在壶穴发育的过程中,其形态和流水作用的形式也是随机的;喀斯特洞穴壶穴是地下河下切的侵蚀形式之一,在下切强烈的洞段,其形成时间相对较短,且发育不充分,难以长久保存,因此现代地下河的壶穴即是现代壶穴。对喀斯特地区地下河道中壶穴的分析和研究,丰富了岩石坑穴的研究,对岩石地貌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十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的文章,而关于壶穴成因的争论也通过各种媒介报道出来。笔者等建议壶穴仅仅用于表示快速旋转水流在基岩表面形成的近圆筒形的凹坑,以口小肚大底平为典型形态特征,而冰川融水冲蚀形成的壶穴则叫做冰川壶穴。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将中国东部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与差异风化和风蚀作用联系起来。笔者等分析了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的特点,明确指出: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并非壶穴形成的原因,唯一可能的成因是快速的河水或冰川融水的旋转水流。因此,在中国南方河床上发现的壶穴既可能是河流流水形成的,也可能是第四纪山谷冰川融水造成的;而中国北方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只能是曾经覆盖其上的第四纪冰帽在冰川退缩期之冰川融水形成的。所以,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为冰川壶穴(即冰臼),可以看作第四纪冰帽的标志。根据中国东部壶穴的分布特征推断:中国东部之北方在第四纪末次冰盛期至少曾经存在着许多冰帽甚至大陆冰川,而其南部边缘至少已经达到山东蒙山以南。  相似文献   

10.
崂山花岗岩山脊壶穴的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银奎 《地质论评》2014,60(2):397-408
关于中国北方地区花岗岩山脊壶穴(有报刊称之为冰臼、冰川壶穴、A型风化穴、岩臼、锅穴、坑穴等)的争论一直不断,通过对青岛崂山花岗岩山脊壶穴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的实地仔细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青岛崂山花岗岩山脊壶穴同其他北方地区花岗岩山脊壶穴一样,具有口小、肚大、底平、内有水平纹理的特征。山脊壶穴有一出水口,以出水口水平面为界,以上为"口小"的部分即本文称之为壶檐,以下即"肚大"的部分为壶穴的主体。根据山脊壶穴的这些特征认为,崂山花岗岩山脊壶穴是由于壶穴内冬季水面的结冰对壶穴内壁的冰蚀作用所形成的,每年冬季在不同的水位结冰,便在壶穴内不同的部位产生冰蚀,由于壶穴内最高水位与出水口持平,故其上部分不发生冰蚀,便形成壶檐即"口小",其下部分不断被冰蚀扩大便形成"肚大"的特征。同时,崂山花岗岩山脊壶穴的生长发育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位于山顶部位,没有外来流水、沉积物及生物枝叶等落入壶内。本文用冰蚀作用解释了崂山花岗岩山脊壶穴的基本特征,对花岗岩山脊壶穴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崂山花岗岩山脊壶穴的产生—发育—消亡是现代花岗岩冰蚀作用的产物,而且这种过程目前仍在进行中,与第四纪冰川无关。  相似文献   

11.
红层岩体以其岩体结构的软硬相间及软弱夹层发育而在边坡稳定方面表现为"易滑地层".瓦屋山水电站厂房区边坡为顺向坡,砂岩类岩石与黏土岩类岩石呈缓倾、互层状(倾角10°~20°)产出.构造与表生改造作用下,在这两类软硬相间的岩石界面上常形成分布较为连续的软弱夹层,这类岩体较易沿软弱夹层产生顺层滑动.地质历史时期,瓦屋山厂房区...  相似文献   

12.
Prediction of hollows in abandoned underground workings at shallow depth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mposi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holog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ock mass above underground workings in coal seams and experimental work (laboratory mechanical tests and boring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ollows) in Donetsk city (Ukraine) have been used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presence of hollows. The empirical criteria K1–K2>0 and K32.5 which relate to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were found to predict the existence of such hollows in abandoned underground workings at shallow depth. The values of K1–K2 and K3 depend on the thicknesses of the different rock layers and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immediate roof over underground openings. The different layers e.g. sandstones, argillites, aleurolites and alluvium in the rock mass are shown to influence the existence of hollows in abandoned workings. Large thicknesses of sandstones in the rock mass or relatively high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rock in the immediate roof contribute to the existence of hollows in abandoned workings. On the other hand, sandstones of small thickness, weak alluvium, argillites and aleurolites only give additional weight on immediate roof of the opening and allow collapse of the rock mass. The method of prediction for hollows was developed from the back-analysis of data from 41 boreholes which were drilled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above underground openings.  相似文献   

13.
THE EVOLUTION OF THE COVERED KARST AND TECTONIC UPLIFT OF HU'NAN, GUANGXI, GUANGZHOU, YUNNAN AND TIBETthedevelopmentprojectofNationalKeyFoundation (G 19980 40 80 0 ) ;theprojectofTibetPlateaure searchofChineseAcademy (K2 95 1 A1  相似文献   

14.
李志文  郭福生  孙丽  黄宝华 《地质论评》2017,63(5):1281-1292
梅岭主要以新元古代花岗岩为地质基础,在长期的构造抬升和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以垄状山脊/锯状山脊和侵蚀沟谷为组合的地貌特征,其代表性地貌为大小不同和圆度各异的石块堆积,广泛分布于山顶、山谷和缓山坡上,对于其形成机制,过去常被认为是冰川遗迹或倒石堆。通过研究这些石块堆积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笔者认为属石蛋地貌,可分为裸露型石蛋地貌和埋藏型石蛋地貌。二者的广泛分布,表明梅岭处于花岗岩地貌演化的幼年期晚期—青年期早期阶段,发育机制与当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湿热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其中的裸露型石蛋主要与埋藏型石蛋剥露、裸露岩石的球状风化和倒石堆的球状风化有关,沟谷中的石蛋流主要形成于裸露岩石崩解破碎后顺坡滚动、土体崩塌导致埋藏型石蛋出露和顺坡滚动、洪水搬运、季节性冻融作用使岩石顺坡蠕动等方式的综合作用下。埋藏型石蛋主要是在花岗岩内部裂隙和节理的控制下,形成于温度和降水对不同深度花岗岩的差异性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境内的南太行山区,历经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以峡谷群、峰林石柱、河流瀑布、溶洞等为典型景观的大型高山峡谷景观系统,大峡谷现已建设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和“5A”景区。同时,太行山大峡谷因地处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地表突变带,构造活动强烈,地表侵蚀严重,在山地特殊气候作用下崩塌灾害频发,时常损毁道路桥梁、破坏生活设施,并危及居民和游客安全,制约景区建设发展。本文立足大峡谷景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大峡谷内发育崩塌达318处,以高位小型岩质崩塌为主,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100 m之间,崩落高度平均120 m左右,最高可达300 m以上;崩塌多发育在断层带附近和软弱岩层处,沿峡谷两侧呈带状分布,以倾倒式和坠落式的破坏方式为主,具有明显的“群发、多发、复发”的特点。基于对大峡谷景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表营力及人类活动等崩塌孕灾环境的分析,依据发育区位和致灾效应将崩塌划分为陡壁崩落带、梯状崩石链、碎裂崩滑带和水岸崩塌带4种类型;结合崩塌运动轨迹和对承灾体的效应归纳出崩落滚石型、崩链型、碎裂溃散型、落石涌浪型4种典型成灾模式,并分析提出景区安全防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诗经  文斐成 《福建地质》2010,29(4):334-346
太姥山是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唯一的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燕山晚期"A"型晶洞碱长花岗岩是太姥山造景岩石,北东东、北北西向断裂、裂隙及节理是控制山峰形态和规模的主要构造,风化剥蚀、降水侵蚀和重力崩塌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动力作用,目前该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早期阶段。其构造位置特殊、成景岩性独特,地貌类型丰富,是东南沿海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的典型代表和宝贵的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7.
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而石料是石器生产和研究的前提。通过对大辛庄遗址周围考古与地质调查和对出土商代石器标本的细致分析表明,该遗址商代石器原料使用种类丰富,石料的利用率与遗址周围石质类型分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原料分布广泛,具有高含量、低质量的特点,明显影响着当地石器工业的面貌和开发与利用自然的策略。大辛庄石料应当来源于当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就地取材;另一种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和鲍山一带,主要通过水路运输,陆路运输条件具备。在利用与开发石料的战略上,大辛庄人充分认识到石料特性,尤其对沉积岩的认识与利用,重视选材,考虑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并很好地实施到石器制作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料来源地和开发策略的考察,有利于认识当时人地关系和大辛庄人认识自然、开发自然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的方山景区建于早白垩世磨石山群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上。它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现场考察表明,分布在方山四周的陡崖存在着较多的落石灾害隐患,而在冬季还存在着因陡崖顶所结冰凌的下落而形成了较为罕见的冰凌灾害隐患(例如在2017年冬季,就发生了来自两宜亭景点反倾陡崖上所结冰凌坠落砸坏亭子本体及石板路、石栏杆的现象)。由于两宜亭景点是方山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常有游客来此欣赏美景和坐在亭中休息,所以上述发生在两宜亭景点的落石和冰凌等现象,将构成严重威胁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了确保旅游安全,按照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原理,作者提出了如下应对之策:在基本上保证两宜亭景点游览观赏价值的条件下,采用科学“避让”的方法调整景区的游路,以达到消除上述落石和冰凌所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贞丰竹林堡石林的地质背景、成景条件以及景观特征, 并对其美学价值进行了探讨。竹林堡石林位于早三叠世奥伦期相变带上, 是贵州三叠纪喀斯特石林的重要代表, 具有表观形态美、空间结构美、景观组合美等美学特征, 新发现的"新双乳峰"物质组成与原双乳峰同为安顺组白云岩, 是竹林堡石林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