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海獭     
红将 《海洋世界》2015,(4):40-43
<正>提起海洋哺乳动物,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鲸、海象、海豚之类的"大家伙",与它们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娇小玲珑"了。海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海獭属,和陆地上的鼬科动物比起来,海獭的体型要大得多,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的体长在1.47米左右,体重大约为45千克,雌性海獭的体长约为1.39米,体重约为33千克。经过长久的水中生活,海獭的体型已经完全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廓、滚圆的躯体。海獭前肢短  相似文献   

2.
在高纬度海洋里,除了大鲸之外,海象可谓是最大的哺乳动物了,有人称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十九世纪,由于对海象肆意捕杀,使它遭灭顶之灾,动物学界还曾经郑重地宣布:海象在地球上已绝迹了。也许由于逃过大捕杀劫难的幸存者,具有五年翻一翻的繁殖力,近百年来海象又昌盛起来。如离旧金山100千米的海面有个仅3平方千米的小岛上,就生活着13万只的海象。海象那巨大的身躯,古怪的相貌和奇特的生活习性,不仅使人们惊讶,也使科学家迷惑不解。它圆头,短而阔的嘴巴,粗大的鼻子,上犬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8,(11):7-7
显然,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让海象为水族馆表演了。能者多劳,才华必须用在实处。现在,海象们已经成为科学家南极考察中的重要助手。科学家使用环氧基树脂,将电子传感器标签黏附于58只海象的身上。这些标签可以测量温度、压强以及盐浓度。  相似文献   

4.
科技短消息     
海象:南极考察中的廉价劳动力显然,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让海象为水族馆表演了。能者多劳,才华必须用在实处。现在,海象们已经成为科学家南极考察中的重要助手。科学家使用环氧基树脂,将电子传感器标签黏附于58只海象的身上。这些标签可以测量温度、压强以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海洋动物中,海象是最出色的潜水能手。海象一般能在水中潜游20分钟,潜水深度达500米,个别的海象,可潜入创纪录的1500米的深水层,大大超过了一般军用潜艇,后者至多可下潜300米。海象在潜入海底后,可在水下滞留2小时,一旦需要新鲜空气,只需3分钟就能浮出水面,而且无需减压过程。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惊人的潜水本领,主要得益于它体内极为丰富的血液。一头体重2~4吨的海象,血液占整个体重的20%。而人类的血液,仅占体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2/3。由于海象体内血液  相似文献   

6.
海兽集锦     
用牙走路的动物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冰冷海域中的的海象,在鳍足类动物中自成一体,它们长着一对巨大的长牙,配上浓密的触须与厚厚的脂肪,从表面上看起来与其他的鳍足类动物毫无相似之处。海象是鳍足类动物中的庞然大物,有的(?)海象(?)长到4米多长,1吨半重。海象的视力不好,但灵敏的触须弥补了这一不足,一样可以在混浊的海水中寻找食物。另外,海象的拉丁文学名如果直译的话,就是“用牙齿走路的海马”。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6):5-5
渔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6年德国人年均鱼类消费为15.5千克,2007年再创新高,达到16千克,2007年鱼类销售量增加了2.2%,约130万吨。随着水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和人们对低热量健康食品的需求,德国鱼类产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美味鱼制品。  相似文献   

8.
对两种含沙量(8.28千克/米~3和31.56千克/米~3)的模拟黄河水进行了在不同频率(3.2—20千赫)下的声衰减测量。结果表明:声衰减系数与频率之间基本上成线性关系,其斜率与含沙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鲥鱼体长而侧扁,鳞大而薄。常见个体重1~1.5千克,最大者重3.5~4千克。吻尖,口大,口裂斜而上翘。体背暗绿,腹面银白。鲥鱼是江海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海洋,生殖期溯河而上,在江河中、下游产卵。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鲥鱼丰腴肥硕,合脂量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在分类学上,鲥鱼属鲱形目、鲱科、鲥属。  相似文献   

10.
吴溪 《海洋世界》2007,(9):37-37
冰雪覆盖、极度寒冷的北极,有地球上最顽强、最坚韧的生命群体:北极熊、野狼、鲸、海象、海豹、海狗、鳕鱼……与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冰雪世界中的,还有爱斯基摩人(Eskimo)。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6,(5):5-5
一头特别狡猾的海狮最近把一名海军工程师捉弄得团团转,以至于最后他认为这头重达450千克的哺乳动物要么来自地狱,要么是从哈佛大学毕业的。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5):4-5
有读者在认真阅读了第3期《海洋世界》的海派公民栏目后提出了问题:象海豹明明长的更像海象,它到底是属于海豹呢?还是海象?小编在此进行正式完整的解答:象海豹属(学名:Mirounga),又名象鼻海豹属,是鳍足类海豹科的一属。主要分两种:北象海豹和南象  相似文献   

13.
某电视台播出的少儿节目中,主持人正就“海狗”的话题侃侃而谈,而伴随出现在电视画面上却不是海狗,而是与之相似的海豹。它们的近亲海狮海象混为一谈的,也是屡见不鲜。怎样对这些动物做到明察秋毫,名副其实呢?那么,请读本文,您将——  相似文献   

14.
吴溪 《海洋世界》2008,(9):55-58
10米长,495千克重——2007年2月,巨型乌贼再次浮出水面。人类对巨型乌贼仍然知之甚少。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巨型乌贼“块头很大,看似凶猛”,其实却是“行动缓慢,性格温顺”。  相似文献   

15.
鳍足类Pinnipeds是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类群,现存种类包括海象科Odobenidae、海狮科Otariidae和海豹科Phocidae的所有物种。在海豹属Phoca中,atp8基因的Ka/Ks最高,仅为0.084 7(远小于1),因而海豹属所有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选择压力均非常高。对于群海豹属Pusa,cox1、cox2和nad3基因的Ka/Ks均为0,表明在这3个基因中,所有的核苷酸的替换均为同义替换,没有出现氨基酸的改变。科内、属内基因变异位点的分析表明,nad5、nad4和nad2基因可以作为cox1和cob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结果,强烈支持食肉目所有12个科均为单系群,并且鳍足类(海狮科、海象科和海豹科)为食肉目Carnivora内部的一个单系群(BPM=100,BPP=100)。在鳍足类内部,海狮科与海象科亲缘关系最近,聚类为海狮总科Otarioidea,然后与海豹科聚类:(海狮科+海象科)+海豹科。在海豹科内部,线粒体基因组的证据支持将海豹科划分为2个亚科,即僧海豹亚科Monachinae和海豹亚科Phocinae。线粒体基因组的证据,强烈支持鼬科Mustelidae与浣熊科Procyonidae关系最近,臭鼬科Mephitidae与熊猫科Ailuridae近缘,同时,鳍足类与[(鼬科+浣熊科)+(臭鼬科+熊猫科)]为姊妹群,而与熊科Ursidae较远。犬科Canidae在犬型亚目Caniformia中分化较早,位于犬型亚目的基部。  相似文献   

16.
独角鲸,又名一角鲸、独角兽鲸,隶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目一角鲸科。独角鲸通常体长4-4.6米,体重约1000-1600千克,一般雄性体长大于雌性。体表光滑无毛,呈白色或灰白色,前肢鳍状,后肢退化;  相似文献   

17.
从1950年起,含琼胶藻类智利江蓠(Gracilaria chilensis)在智利已开发利用,而最近几年中,由于琼胶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了天然种类的匮缺。在智利,1982年即开始商业养殖智利江蓠,其产量超过天然种群,1991年(鲜产量约为60000吨)约占总产量的84%。智利传统的商业化江蓠养殖是底播栽培方法即利用0.5千克~1.0千克(湿重)的江蓠断枝,将  相似文献   

18.
苏光陆 《海洋世界》2006,(12):28-29
16世纪以来,全世界有记录的大鱿鱼种类将近600种,它们大多数都是在大西洋东北部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海岸搁浅,或是死后被冲上海岸。它们中最长的18米,体重达900千克,但活着的大鱿鱼,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  相似文献   

19.
蓝鲸     
<正>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出现过体型最大的动物。它的舌头大约重3吨,当它全部伸展开来时可以攫取100吨重的食物与海水。即使拥有这样巨大的嘴,蓝鲸的喉咙仍然无法吞下沙滩球那样宽的物体。它们的心脏重600千克,也是已知的生物中最巨大的。蓝鲸的主动脉则大约23厘米宽。在出生后的7个月内,幼鲸每天要喝400升的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千克。即使才刚出生,幼鲸的体重就能达到2,700千克——相当于一只  相似文献   

20.
这里有第一次登陆中国的极地白鲸有第一次登陆中国的极地海象有第一次登陆中国的极地海獭有第一次群体登陆中国的南极企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