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昌地震台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观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赵爱平 《华南地震》2002,22(4):70-73
对南昌台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的动态变化是一致的。数据的相关性良好,虽然数字水位在记录连续水震波方面逊于模拟水位,但综合分析,数字化仪器的信息量大,快捷,优于模拟水位,完全可以取代模拟水位。  相似文献   

2.
水震波是地震波引起的井孔水位的振荡现象.利用同一地质单元内的水震波与地震面波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水震波与地震波数据上的异同.同时运用地震波与水震波的数据异同,探求两者数据在应用方面的联系,以更好理解两者的对比关系,本课题估算出水位对含水层应力应变的响应"格值",通过对庐江地震台等井的井水位观测资料分析,结合白山数字...  相似文献   

3.
水震波与地震面波的对比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张子广  万迪坤 《地震》1998,18(4):399-404
利用同一地质单元内的水震波与地震面波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估算水位对含水层应力庆变的响应“格值”,选取唐山矿井水震波资料,唐山陆河地震台记录的地震面波资料,估算“格值”是9.182×10^-10/cm,即唐山矿井观测含水层垂直应变量为9.182×10^-10/cm时,井水位变化1cm。  相似文献   

4.
小波变换得到河北无极井水位震前异常明显,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对2011—2018年河北无极井数字水位分钟值数据及全球M≥5.0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极井对全球M≥7.0地震具有较好的同震响应能力,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均表现为震荡型的水震波;井-含水层观测系统、地震震级、井震距是影响水震波记录效果的重要因素;震源机制类型可能会影响井孔记录水震波的效果。对水震波与地震波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引起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波中R波引发的水位变化幅度最大;小波变换得出大震前水位细节分析存在明显的高频异常信息,震后效应明显。综合分析前人对水位震荡的机理研究,并结合无极井具体情况对其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山西水2井和岳42井水位记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分析了唐山地区同一地质单元内、同一观测含水层、水位动态相同的山西水2井和岳42井记录的水震波曲线,显示两井记震能力相差很大,从井孔结构、地震面波特性等方面分析了两井记震能力差异性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井孔的固有周期是影响水位记震能力大小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水震波是指地震波引起的井孔水位震荡现象.刘江等(1989)采用差容式加速度计作为拾震器,记录到了新丰江水库2.4级地震水震波中的PG和SG震相;舒优良等(2003)将BCC差压式水位仪与采样率为50Hz的地震数据采集器连接,周至深井成功记录到了2000年10月6日日本本州7.3级地震的数字化水震波波形,并与陕西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宽频带地震记录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海南地区5口井水位对汶川地震的同震响应及其频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比海南地震台网记录的汶川MS8.0地震的地震波形,分析了海南5口井的高采样率数字化水震波波形特征。采用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解方法,对海南前兆台网5个台水位仪在汶川MS8.0地震中记录到的高采样率数字化水震波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地震波的不同波组激发的水震波波组差别较大,5口井的水震波周期跨度很大,从10多秒到1000多秒,不同井孔的水震波幅度差别较大。同时还初步分析了水震波的形态和水震波各个频率组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8.1级地震在四川省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引起了大多数深井水位记录的大幅度波动,数字化水位仪LN-3和大多数浮子式机械水位仪SW40-1均记录到水震波,同一口井两种不同仪器水震波的记录结果有差异,相邻井的记录不同,同震阶变结果表明除北部受张应力外主要受压应力,地震还引起了红旗水库水体冒泡,起大旋涡,库水东西对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汤坑群井由7口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组成,彼此相距不过几百米。近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井都能记录地球固体潮,大部分能记录地震波,但各自的显示特征不同。本文以各井孔的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与井孔结构特征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群井的水位固体潮与水震波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昭栋  郑金涵 《内陆地震》1994,8(2):141-146
总结了浮标水位仪的频率特性、水井含水层系统的频率特性,及联合考虑以上两者后的频率特性,从而找出水震波的振幅与水位仪及水井含水层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系统响应的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11.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6级地震群,震时长沙井水位记录到了水震波和水位阶图象,本文分析了水城波及水位阶产生的机理,认为,震时地城 力波作用于含水层,使含以的流体压力及有效应力发生变化,周期作用的应力波是井口水位产生震荡变化的原因,而有效应力变化岩石骨架胀缩及岩石颗粒重排,岩石骨架胀缩的不可逆塑性变莆部分和岩石颗粒重排是造成震时水位阶的原因,其中,岩石骨架压缩缃起的水位阶在震后可以部分缓慢恢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2年河南登封4.7级地震的资料分析,表明拐河老井地下水位变化是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效应。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和构造体系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张昭栋  邹泉生 《地震》1993,(2):61-66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2月28日晋10-1井水位突升,文中研究了晋10-1井附近的环境,分析了与井水位变化的相关事件,得出霍州电厂水源井系水是晋10-1井水位短周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辨析洞庭湖历史水位演变态势对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运转以及确保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利用均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评估洞庭湖近60年来水位变化特征、程度及规律,基于洞庭湖鹿角、杨柳潭和南咀水文站1961—2020年逐日水位监测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洞庭湖水位变化趋势性、周期性、突变性进行分析,进而采用IHA-RVA法综合评价洞庭湖突变年前后各站点水位改变度和整体水位改变度。研究结果表明:(1) 1961—2020年,鹿角站和杨柳潭站年均水位呈上升趋势,南咀站年均水位呈下降趋势;3个站点水位周期性变化较为明显,呈现4~5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第一主周期为55~56年;鹿角站水位突变年份为1979、2003年,杨柳潭站水位突变年份为1978、2003年,南咀站水位突变年份为2003年,综合确定2003年为3个站点突变年份。(2)通过分析突变前后3个站点的水位、时间、频率、延时和改变率5组32个水位指标改变度,发现杨柳潭站水位改变度大于鹿角站和南咀站,鹿角、杨柳潭、南咀站的整体水位改变度分别为43%、48%、42%,均属于中度改...  相似文献   

16.
云南曲靖井水位潮汐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锐  张立  简春林 《地震学报》2012,34(3):363-373
以井-含水层系统潮汐理论为基础, 结合云南曲靖井水位观测资料实际情况, 利用Baytap-G提供的潮汐分析方法, 分别计算了曲靖井水位M2、 S2、 O1、 S1K1和M3共5个潮汐分波的振幅比、 相位和计算误差, 分析了井水位观测资料不同潮汐波振幅比和相位的动态变化特征, 认为能反映含水层参数的井水位潮汐振幅比和相位变化与附近的抽水和远距离大震引起的同震响应有关, 具体表现为, 2001年11月和2003年8月的振幅比和相位下降变化可能与抽水有关, 而几次大震后的井水位潮汐振幅比和相位小幅度上升和缓慢恢复过程, 则可能与中远场大震的地震波动力引起的含水层渗透系数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井孔周围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大气降雨补给量变化、农田灌溉用水量变化、矿井塌方、涌水、排水和地震活动等影响因素入手 ,对 1999年至 2 0 0 0年间介休井水位的 2次突降原因进行了调查。通过初步分析 ,表明介休井水位阶降型异常具有一定的震兆性质 ,其水位的缓慢上升与突然阶降意味着介休地区断裂活动在加速。其地震预测的意义是未来一段时间山西地震带内有发生MS≥ 5 0级地震可能  相似文献   

18.
福建永安井水位大幅度异常变化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18日起,永安井水位出现持续的大幅度上升变化。经调查落实,这是由于该井附近的另一口多年开采的井孔,于2001年7月17日突然停止抽水,从而使永安井的地下水补给量增大,造成水位大幅度上升。深入分析该井水位变化的成因,为研究邻井抽水对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例,对于识别地下水前兆异常与抽水干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平原地区深井水动态观测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情况,我们选择了河北省河间地区马17地震观测井和马16地热开发井进行对比观测,试图探讨马16井开采对马17井水动态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17井的动水位年变化是气压干扰所致,与马16井采水无明显关系。马16井冬季开采热水对马17井动水位观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