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次贷危机如何改变了世界和中国?谁是危机的幕后黑手,谁又是背后的最大赢家?近年来,金融危机越来越频繁地爆发,根源在哪里?世界各国积极救市,会帮助人类走出这场危机,还是在为下一场更大的危机埋下新的隐患?中国怎样才能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测绘科学》2020,(1):1-3
<正>《测绘科学》: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作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在当前形势下,您如何看待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战略任务?程鹏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会的不二选择,是全面  相似文献   

3.
1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半月谈: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告,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请问徐部长,这条红线,能守得住吗?您有信心吗?徐绍史: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大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阳春三月,听说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到了邻近的宣州,家住泾县桃花潭畔的风流豪士汪伦便派人给李白送去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天下谁不知诗仙李白平生好游好饮,谁不知他的豪爽与诗作一样流芳于世.汪伦为了见到仰慕已久的偶像,居然提前一千多年动用了现代营销中惯用的精准定位和夸张表达.  相似文献   

5.
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9月,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曾经发表了一份长达141页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人?——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目报告》。报告说,由于中国目前面临日益严重的水短缺,中国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对农田造成的破坏,再加上中国每年增加一个新北京的人口,中国为了养活她的12亿人口,很可能不得不进口大批粮食。这种进口很可能会引起世界性的粮价上涨。布朗称,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粮食问题将会对全球的粮食供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舆论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反映强烈。为了回答布朗先生的质疑,1996年5月30日,现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时任中国国土资源开发促进会会长的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先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中国怎样养活养好中国人战略研讨会",与会的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两院"部分院士和专家学者以科学的态度,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人们吃饭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全国各大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最近,布朗先生又有新作:《粮食危机毁灭全球文明?》,标题如此骇人!但是,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人们会用理性的...  相似文献   

6.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电子地图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如何将二者更好地相结合?如何使电子地图的实验方法与纸质地图实验相区别?如何使电子地图的实验方法更加有序化、科学化?如何把心理学中新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电子地图实验中来?本文作者针对电子地图的特点,指出了电子地图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柳南铁路既有基础平面控制网(C PⅠ)无法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需要进行变更测量。分析了既有CPⅠ存在的问题,对柳南铁路变更CPⅠ的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与既有CPⅠ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变更后的CPⅠ可以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山地住宅项目中,谁将是个中翘楚? 2007年,月16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今日国土杂志承办的:全国优秀山地住宅项目评介活动”启动。本次活动将汇集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和机构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人大、政协、国土、建设、水利、环保、林业旅游等与  相似文献   

9.
尹璐 《今日国土》2010,(3):12-13
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群人一起坐船,船漏水了,有沉没的危险。于是他们开始讨论,究竟谁的行李应该被扔下去,扔多少。大家吵来  相似文献   

10.
"谁使用谁分摊"原则在房产测绘中存在误用滥用的情形。本文利用经济外部性等理论对"谁使用谁分摊"原则的局限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适用条件,包括分摊主体产权明晰、分摊对象同一层级且功能单一、分摊评价标准统一、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不发生冲突等,为正确运用"谁使用谁分摊"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8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听了今天的演讲比赛,我相信大家的感受是共同的:感动、激奋、震撼。此时此刻,我觉得演讲比赛的名次谁先谁后、演讲的技巧谁高谁低、演讲的肢体语言熟练与笨拙,都已经没有意义。因  相似文献   

12.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陆、海、空、天的探测和跟踪应用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么,是谁开创了这一技术?他就是美国当年的空军上校,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高级学位的布拉德·帕金森先生。  相似文献   

13.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谁都用过地图,破了过时了就扔了,但可曾想到,您漫不经心扔的可能就是一张珍贵的老地图呢?  相似文献   

14.
在“月球大使馆”会议室里,李捷指着月球仪向本报记者解释他销售月球土地的“道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他说:“我的务实跟大家有 5到10年的差距。”李捷是谁? 一个超越大众想象力公开“叫卖”月球的人。他的正式身份是“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月16日,一个永远载入三峡工程史册的日子。这天,三峡工程永久船闸成功地进行了试通航。 站在海拔262米的三峡工程制高点坛子岭上,俯瞰长江,横亘入视野的是一条气贯长虹、如乃削斧切的"黄金水道",雄伟的船队通过6442米长的双线5级船闸浩浩荡荡远航而去,长江航线航运新篇章由此掀开。一种强烈的震撼深深地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是谁鬼斧神工般缔造了这座世界航运史上的惊世之作?答案就镌刻在永久船闸悬崖峭壁上:奉献在三峡,军威壮中华!这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水电部队的数千名官兵征战三峡时发出的豪迈誓言。  相似文献   

16.
我非常高兴能来参加这个会,跟大家就非常重要的问题来交换意见,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国土经济学研究会、我们这些实验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关心的问题。温家宝总理9月6日,在全国政协21世纪论坛上说:我们国家有两大矛盾,一个是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同发展的矛盾,一个就是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国土经济学研究会搞生态实验区,也是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个角度来帮助国家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所以,我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来听听大家的高见。  相似文献   

17.
等级感受是指将观察对象迅速而明显地分出几个等级的效果.色彩变量主要是用同色相的亮度变化来产生等级感.对纸质地图的等级感受效果已进行了许多实验,对电子地图的同类研究则很少.不同色相的亮度变化表示等级感受效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哪一种色相的等级感受效果最好?文中通过地图视觉感受实验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1"半吨儿,学习怎么样了,帮你妈干家务了没?""半吨儿,感冒好点没,要照顾好弟弟……""半吨儿,工作顺心不?不才30么?嫁不出去爸养你。"家在电话这头,爸在电话那头。大学刚毕业时,常有人问我:"姑娘,你到底想找个啥样的?"说实话,当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很清楚,我绝不相信这"耳听到的爱"了。要我说,嫁谁也不嫁我爸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唐博 《地图》2010,(4):122-129
北京阜成门外一片密林深处,静静地矗立着几座墓碑。其中的一座很奇怪:两米多高的墓碑,上方残缺一段,中部有水泥粘连的痕迹;墓碑倒置,本该出现在背面的碑文却密密麻麻地刻在正面,而这段饱含深情的祭祀碑文,竟出自康熙帝之手。那么墓主究竟是谁?他何以得到如此高规格的追思呢?转到墓碑背面,答案揭晓——"耶稣会士汤公之墓"。墓主正是明末清初德国来华传教士汤若望。"残首断腰"、背向而立的墓碑,似乎要给每位前来瞻仰的游人讲述东西方交流进程中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蔡天新 《地图》2007,(3):92-93
谁是最伟大的法国人?可能有很多人会投拿破仑一票。有意思的是,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他的故乡科西嘉才被亚平宁半岛上的热那亚人卖给法国,假如这桩有关岛屿的交易推迟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