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机架的选择 1.地平式:地平式的制作是最简单的,见图89,它可以用我们磨镜子的木架(见图8)加以改装,图90是这一望远镜的零件分散示意图,镜筒内零件未拆开画。从图可看出它有一个垂直轴(方位轴)和一个水平轴(高度轴),一般经纬仪都采用这种形式。观测时先转方位轴,差不多时再转高度轴,然后反复调节,直到要观测的天体进入视场达到中心为止。  相似文献   

2.
以往普遍认为,中子星具有的磁场是衰减性的,衰减时标约为(5—9)×10~6年。近年发现了另一种不衰减或衰减极慢的磁场,称之为第二类磁场。本文将对中子星的这种第二类磁场的研究现状作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述评。非常可能,这种磁场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各类中子星。脉冲星、X射线双星以及γ射线爆源,都可能存在着这种第二类磁场。  相似文献   

3.
看起来。科技终会让我们越来越懒。没有天文馆和天象仪的时候,我们要到户外才能看到星空,如果是四季星空的话,那还得花上一年的时间才能看完。有了天文馆和天象仪,我们只需要买张门票,就能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看遍四季星空的变化。现在,情况更进了一步,我们甚至都不再需要离开电脑桌了。  相似文献   

4.
精彩场面赏析本片很多精彩场面单看静态截图远远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一定要看动态视频才能体会镜头语音的精妙和视觉效果的震撼!最初三分钟的华丽片头这段片头堪称天文类科幻片中最令天文爱好者感动的片头。镜头从地球上拉升,耳边伴随着人类利用无线电进行电视转播以来  相似文献   

5.
你认识星座吗?你想看星吗?不管你是初看星的人,还是看星的老手,这套《奇诺的星空日历》都是那么的好看,那么的有趣,那么的迷人。这一套书是欣赏星座的宝书,作者是世界著名的天体摄影家、星座著作权威、日本的藤井旭先生,也可以说这套书是当前世界星座图书中最值得阅览和欣赏的一套。大16开本,每本48页,全部彩印,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五星联珠”是一种奇特而罕见的天象。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都在黄道带上运行,有时候在极为凑巧的情况下,从地球上看去,五颗星几乎排在一起或聚在一起,古人就称这种天象为“五星联珠”。  相似文献   

7.
一、古代的新星纪录当新星爆发时,它的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到几万倍,超新星爆发时,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万到几亿倍,可惜这些現象都很少見。在我們銀河系里,超新星自1604年在蛇夫座出現过以来,至今360年間就再沒有发現过;新星每年平均約有50顆出現,但亮到肉眼能看見的不多,十九世紀里有5个,二十世紀头五十年里有16个。在这种情况下,天文学家为了研究新星和超新星,就需要寻求历史上的新星紀录。  相似文献   

8.
历法从起源到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首先是建立纪日制度,进而确立规范的纪月法,最后完成的才是纪年法.从3个少数民族历法发展的形态看,这种历法发展进程的模式,虽不能断言都必然如此,但至少这是一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Ⅰ类赛弗特星系与低红移弱射电类星体哈勃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30个红移Z小于1、弱射电且有两条以上禁线的类星体和16个非剧烈活动型的Ⅰ类赛弗特星系,并对二者的视星等红移图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在哈勃图上各自都有很高的相关,但二者之间并不连续。这说明不能象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可以把这两种天体看做是同类天体,如果类星体的确会演化成Ⅰ类赛弗特星系,那么在转变期可能会有较剧烈的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灾变(一)张国栋一、历史上的地球灾变我们的地球,是在渐变与灾变两种完全不同形式的变化中演化过来的。渐变即缓慢地变化,这种变化是从百万年计的时间尺度才能较为明显的反映出来的变化,如地壳的板块运动和地质上的构造运动,都属渐变。大山大海的形成主要是板...  相似文献   

11.
天体仪     
天体仪天体仪古代称之为浑象或浑天象。浑象是我国创造的一种表演天体视运动的仪器,相当于现代教学上用的天球仪。从这种意义上说,古代的浑象是当代天球仪的祖先。浑象是把太阳、月亮、二十八宿等天体以及赤道和黄道都绘制在一个圆球面上。它能使人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  相似文献   

12.
你的行星观测列表上还有哪个天体没有打上勾?太阳系中除了地球,还有七颗行星。在地球上看,它们大部分都很明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见过它们中的几颗。有个别行星观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有计划地寻找,是很难偶遇的。图1总结了太阳系行星的亮度范围,其中金星、火星、木星和土動亮不钱低,全年大部分时麵能轻易姻它们。  相似文献   

13.
老年球状星团和年轻的超星团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致密星团,观测表明它们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质量分层效应.该文在介绍这两类星团质量分层的探测途径和观测表象的基础上,对形成这种分层效应的两种可能的机制--动力学分层和原初分层做了简要的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宇宙信息     
基本物理学常数,例如真空中的光速、引力常数、电子的质量和电荷假定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都是常量。天文学家依据这种假定,来测量一颗遥远的恒星、星云或星系的组成和物理性质。无数的实验证实这些写在大学教科书里的物理学常数确实是恒定的。但最近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几十亿光年远的类星体,发现一两个基本常数随时间有稍许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时间:2011.11.09 地点: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市 说明:或许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正确答案,有的问题(可能是主问题,可能是其中的一问)可能没有实际意义。这种情况,你必须在答卷上用英文或俄文写明“situationimpossible”,并且从逻辑上和数学上加以解释。 可能用到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6.
各类大型巡天项目产生了海量的天文数据,因此,需要研究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光谱自动处理方法。传统的基于谱线检测或BPT(Baldwin, Phillips, Terjevich)诊断图的星系光谱分类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星系光谱自动分类,相比之下,基于机器学习的光谱自动分析更适用于海量天文数据的分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双层聚类的星系光谱分析方法。第1层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星系光谱分为吸收线星系和发射线星系,第2层使用CLARA(Clustering LARge Applications)聚类算法将发射线星系聚为5簇。对LAMOST DR5的星系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第1层k均值聚类能够成功将星系光谱分为吸收线星系和发射线星系,聚类簇与基于谱线检测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2)第2层CLARA聚类结果能够在BPT图中反映出不同的星系类型。(3)光谱聚类结果与颜色星等图分类存在预期的相关性。(4)k均值聚类和CLARA聚类能够适用于大规模数据自动分析处理,聚类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星系的物理性质和演化过程,簇心数据可以为光谱自动分类系统提供模板。  相似文献   

17.
引子:上期“流星漫谈”题图(图1)的继续解读:“该图的分辨率达到了45A/mm,波长范围从3600A到6600A。拍摄器材是焦距360mm。f/4.5的镜头和IS0400,18cmx24cm的大画幅底片。估计是柯达的。这种大号底片在现在的照相器材店里也有售。”  相似文献   

18.
太阳耀斑大多数发生在磁极复杂的黑子群上空,因此,黑子群磁类型可以作为预测太阳耀斑的重要依据.针对同时具有白光图和磁图数据的太阳黑子分类,提出了一种双流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黑子群磁类型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两个网络分支同时提取白光图和磁图特征,在全连接层对两类特...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暗条、耀斑等日面活动体的光谱时,观测谱线上都叠加上一定强度的背景光影响。如何消去这种影响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经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减法消去法,这种方法广泛为国内学者采用;第二类方法是除法消去法,即国外学者提出的(微)方模型方法。本文通过误差传递方法,比较了上述二大类方法,结果发现,所有方法的误差传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微)方模型的背景光误差可能要小些,至少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得合理些  相似文献   

20.
据NASA2004年3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里最遥远的天体,该天体是一个神秘的类行星天体,与地球的距离比冥王星远3倍。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加州理工大学Mlike Brown博士说,从它的位置看太阳,太阳只有一枚大头针的针尖那么大。这个以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