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提出了太阳爆发过程及相应磁场结构抵近探测的科学项目,该项目将对太阳大气及发生在其中的剧烈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测量.为项目研制的探测器近日区域运行时间将超过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SP)和太阳轨道探测器(Solar Orbiter),其热防护系统遇到的困难也远超...  相似文献   

2.
帕克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 PSP)是以现代太阳风和磁重联理论的奠基人——尤金·纽曼·帕克(Eugene Newman Parker)命名的航天器,将穿过太阳的日冕层,探测人类从未探测过的区域,对日冕和太阳风的起源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直接探测,有望破解日冕高温和太阳风加速度奇高这两大谜团,其热防护系统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目前所有航天器。首先介绍了探测太阳的意义和帕克太阳探测器的科学目标,然后简述了帕克太阳探测器轨道和轨道热环境并指出热防护的难点。分析了帕克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的结构,然后详细阐述了热防护系统的热盾及迎日涂层、太阳能电池板及冷却系统设计,最后总结了帕克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对我国抵近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来自NASA的新消息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8年11月向媒体宣布,已将木星定为下一个探索太空的远大目标,NASA将在2011年8月发射一个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Juno),展开对木星的深入探测。“朱诺”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将在太阳系航行近5年的时间:该探测器将首先绕地球运行至2013年,利用地球引力将“朱诺”弹射到外太阳系:预计大约在2016年中期到达木星轨道。  相似文献   

4.
“TRACE”是“Transition Region and Coronal Explorer”的缩写,译成中文为“(太阳)过渡区和日冕探测者”。这颗人造卫星于1998年4月从美国Vandenberg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它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一个小探测器。TRACE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太阳大气的三维磁场结构;随太阳大气流动而引起的温度变化;随时间变化的日冕精细结构;日冕和过渡区的热拓朴(结构)。TRACE的空间分辨率为1弧秒,稳定性为0.1弧秒。自发射以来,它向地面接收站发回了大量珍贵有价值的太阳过渡区和日冕的图像信息。这些  相似文献   

5.
单航天器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ASTROD1是激光天文动力学ASTROD的第一步,通过发射绕太阳的无拖曳航天器,并且当航天器处于太阳背面附近时,与地面站进行深空激光测距,以执行科学任务。该文计算了ASTROD12015年的轨道、提出了判断轨道精度是否满足任务需要的方法、分析了地球和航天器的位置同望远镜前指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给出了望远镜前指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13日11时3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XL火箭从太平洋夸贾林环礁发射发射新一代高能天文卫星——“核区分光望远镜阵列”(NuSTAR),以此搜寻黑洞和近距离观察超新星爆炸过程。今年,俄罗斯、印度也将发射各自的高能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7.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7):37-37
“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17年的太空探险走到了最后时刻。它目前运行在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温度下降得很快,估计在7月1日前后燃料将被完全冻结,“死亡时间”。不过虽然不再传回数据。它依然会绕着太阳继续飞行数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水星是九大行星当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它与太阳的角距离很小,因此,它经常和太阳同升同落,经常会被强烈的太阳光辉淹没,我们要见水星一面很不容易。尽管20世纪70年代“水手”10号探测器对金星探测之后又对水星进行了“顺访”,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是远不如火星,甚至不及金星。  相似文献   

9.
萧仪 《天文爱好者》2008,(12):28-31
2008年10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L-1011“观星者”(Stargazer)飞机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用机载飞马座-XL(Pegasus—XL)火箭,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上空发射了世界第一个专门探测太阳系边界地带的天文卫星——“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虽然要研究的太阳系边界距地球非常遥远,但火箭把它送入高约209千米的近地椭圆轨道后,“星际边界探测器”无需飞到靠近那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没有一颗如火星这样让地球人着迷。这颗远在上亿千米之外的红色行星一次次点燃起人类探索的激情。目前正在考察火星的探测器有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奥德赛”探测器以及欧洲的“火星快车”探测器,火星地面有“勇气”号、“机遇”号两辆火星车,还有目前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学者称,这是最新一代火星探测器,其探测的能力超过上述探测器的总和。更引人瞩目的是,2005年6月美国宇航局又批准了“凤凰”计划(Phoenix),它将于2007年发射升空,2008年在火星北极地区着陆。与此前的火星探测计划相比,“凤凰”计划更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探彗核:出师未捷身先死 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2002年8月15日宣布,其造价达1.58亿美元的“彗核旅行”太空探测器在离开地球轨道去探索其他彗星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联络中断时,“彗核旅行”位于印度洋上空约225千米处,并计划启动发动机脱离地球轨道而进入彗星围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世界空间探测活动发展平稳,发射了一些先进航天器上天,例如,美国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首颗“天基空间监视卫星”,日本的“伊卡洛斯”太阳帆.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很熟悉SOHO——“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对太阳研究的贡献真不小。作为副产品,还发现了数百颗“SOHO彗星”,其中包括我们中国的天文爱好者不小的贡献! 可是,要说起STEREO,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4.
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ull-disk vector Magnetograph, FMG)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卫星的主要载荷之一,为确保其可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全日面太阳矢量磁场图, FMG配备了一套高精度稳像控制系统.FMG稳像系统采用边缘探测器对太阳入射倾斜偏差进行测量.基于FMG望远镜的太阳像仿真数据分析边缘探测器在太阳像能量分布下的输出特性以及太阳像尺寸与边缘探测器量程和灵敏度的关系.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套验证系统对FMG稳像系统边缘探测器进行了相关性能验证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太阳像尺寸越大,边缘探测器量程越大,边缘探测器灵敏度越低.  相似文献   

15.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说明了太阳对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但是,太阳活动特别是太阳风暴也会影响甚至破坏地球环境,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它会对现代尖端技术的试验和实施进行“捣乱”,会使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失灵,会对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构成辐射威胁。不少学者的统计和研究结果认为,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人类的某些流行疾病也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椐国际天文机构预测,2000年是第23太阳周的高峰年,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射电组的专家证实,从2000年3月起,太阳活动已进入新一轮的“极大年”,它对人类的影响可…  相似文献   

16.
“尤利西斯”测日记叶式 今年5月,我国科学考察队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胜利到达北极。喜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极区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地球是这样,对太阳也是类似的。空间时代开始以来,天文工作者对太阳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太阳轨道观测台、太阳峰年使...  相似文献   

17.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历史上的紫外天文卫星。这里所谓的早期紫外天文,指的是从紫外天文诞生到“国际紫外探测者”(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简称IUE)发射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紫外天文学始于对太阳的研究,而对恒星等目标的紫外观测出现的较晚。本系列文章不涉及观测太阳和以日地空间关系为目的望远镜,也不涉及行星际探测器。  相似文献   

18.
明长荣 《天文学进展》1989,7(2):140-146
本文概述了应用于太阳仪器中的固体像探测器的分类与主要特性以及它们在太阳仪器中应用的新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固体像探测器和相应图像处理器的主要性能以及几种固体像探测器在太阳磁像仪中应用的典型例子。最后对固体像探测器在太阳仪器中的应用前景作了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从中微子物理学、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标准太阳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提出进行了回顾。各为太阳中微子探测器测量结果不同程度的偏低,以及不同类探测器测量结果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对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从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文中分别对这两个研究领域中提取的企图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模型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再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