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宋国玄 《天文学报》1999,40(2):183-192
从分子云演化的过程来讨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超新星遗迹数目.对银河系分子云的观测已经得到了许多可靠的数据.如果这一研究结果在分子云方面能使理论值和观测值相匹配,那么由此导得的超新星事件结果也有一定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内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超新星遗迹约为(775±12)τ5.旋臂结构并不会提高超新星的诞生率,它仅使超新星遗迹的分布有所变化,即在旋臂区域增加,而在臂间区域减少.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文献上惯用的表现银河系分子谱线巡视结果的完全平滑了方位信息的径向分布方法,我们发展了原子气体或分子云参量的分环银经分布图,(X—l)_i图,它在某种程度上给出了方位信息。用现存旋臂模型结合这种图我们得到的银道面旋臂区和臂间区的E(HI),E(CO),E(~(13)CO)和N/S(~(13)CO)的两维对比度约为1—2。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的银河系旋转曲线和银河系常数,由 H Ⅱ区和巨分子云等示踪天体重新确定了银河系的Sagittajrius-Carina旋臂,得到了其倾角约为12°,并探索了旋臂倾角与银河系常数Ro,Vo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减小银河系常数Ro,Vo将导致旋臂倾角的增大,从而按照对数螺旋模型估计的银河系旋臂数目有取大的趋向.同时,银河系晕的质量随着旋转曲线的下倾也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银河系虽是我们的家,但它仍有许多大问题有回答。陋着天文学家对可观测宇宙边缘处星系的不断深入研究,你可能队内银河系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没有秘密了。其实不然。问题就在于地球所环绕的太阳是一颗处于银河系外围旋臀边缘上的普通恒星,于是我们也就无法获得可以鸟瞰银河系的视野。这就有点像在浓雾天同时公交卡里又公午剩下2元钱的情况下要摸清整个上海一样。  相似文献   

6.
发现那些被明亮天体的光芒淹没的暗天体,是天文学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例如系外行星,由于它们比母恒星暗得多,所以极难探测到。另一个例子是星系(比如银河系),它也会挡住或者淹没它后面的大部分天体。为了获知我们银河系附近区域内的宇宙准确面貌,天文学家必须进行深度且精确的巡天(这些工作往往耗时巨大)和计算机模拟。正因为天文学观测越来越全面,天文学家才能够不断发现我们附近范围内的新天体。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本文给出了在银道面第一象限中,原子氢气体HⅠ和CO分子及同位素分子~(13)CO发射之间的定量的大尺度相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发射度E(~(13)CO)和E(~(12)CO),在l=11°—45°,b=0°大部分区域内总是线性相关的。(2)在内银道面第一象限内,不仅是在按简单几何划分的大部分区域,而且在按现存旋臂模型划分的一些特殊区域,HⅠ和CO发射也是大尺度线性非相关的。(3)看来CO发射度只在不多的几个区域中示踪HⅠ。但从平均-平滑E(HⅠ)和E(~(12)CO)的比较分析中,仍然难以确定分子云示踪HⅠ或可能由HⅠ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经典造父变星的银河系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紫 《天体物理学报》1999,19(3):272-280
利用视向速度资料和依巴谷星表的自行资料,研究了经典造父变星的银河系运动学问题。采用Ogorodnikov-Milne三维运动学模型,获得银河系旋转速度V0=240.5±10.2km/s(取太阳至银心距离为8.5kpc)。同时发现,在太阳附近沿银河系旋转方向存在一种收缩运动,其值(δVθ/δθ)/R=-2.60±1.07km s^-1kpc^-1。本分析了产生这种收缩运动的原因。另外,得出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13.
14.
李冀  赵刚 《天文学进展》2003,21(1):70-86
确定银河系的年龄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其方法之一是核纪年法,即通过恒星中某一长寿命放射性元素的丰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恒星的年龄,并以此作为银河系年龄的下限,其中目前的观测丰度来自恒星的光谱分析,恒星形成时的初始丰度来自理论模型的预言。这种方法最初是利用元素对Th/Nd来确定G矮星的年龄,近年来开始利用元素对Th/Eu和U/Th来确定晕族场星和球状星团内恒星的年龄。简要介绍了核纪年法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原理,回顾了恒星中Th和U的观测研究,其中着重介绍了极贫金属星的研究。详细讨论了用核纪年法估计银河系年龄的不确定性。作为与核纪年法的比较,简单介绍了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其他方法。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字宙之网似乎并不是一个框架这么简单。按照最新的观点。宇宙之网中的纤维结构正是为星系成长提供所需气体的“脐带”。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即使在银河系长期缓慢演化的过程中,其核球中依然可能存在垂直的金属丰度梯度。该结果反驳了早期研究中认为的银河系核球中长期缓慢演化的过程会消除任何存在的化学丰度梯度的观点。通过使用一个模拟银河系薄盘的多体数值模拟模型得出该研究结果,该模型能自洽地通过盘的棒不稳定性和屈曲不稳定性形成一个盒状/花生状的核球,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模型,分析银河系核球中化学成分的演化。在该演化模型中设定了一个初始的径向金属丰度梯度(-0.3 dex/kpc),通过长期缓慢的演化过程,其核球部分呈现出与观测相符的垂直金属丰度梯度。对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星系盘的金属丰度分布在长期缓慢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步”演化过程,首先盘星系初始半径较大的贫金属粒子在径向混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大的径向速度弥散,然后由于核球的屈曲不稳定性演化,垂向速度弥散最终会保持与径向速度弥散的一定比值(约0.8)。这个机制导致贫金属粒子在演化过程中能占据更大的垂向范围,从而形成核球的垂直金属丰度梯度。银河系核球动力学模型通过简单的化学-动力学过程揭示的核球金属丰度演化机制,应在包含更复杂的核球演化机制的模型中同样存在。此外,还通过化学动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vanderVeen(1988)划分的IRASPSC的IRAS双色图区域选择了一批富氧AGB星的样本,对其银河系分布进行的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盘星系,主要分布在旋臂上,将其旋臂结构与已知的HII区的旋臂结构进行拟合,得到这批富氧AGB星的平均光度为8300L⊙(Ro=8.0kpc),  相似文献   

18.
赵君亮 《天文学进展》2012,30(2):186-201
观测表明银河系内存在为数众多的星际泡,泡壁的二维投影亦称壳层,太阳系便位于称之为本地泡的一个泡结构之内。随着越来越多星际泡的发现和确认,人们对泡的研究渐趋深入,包括泡结构的多种统计性质,星际泡的若干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及泡与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关系等。从上述诸方面介绍了银河系泡结构的多波段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确定脉冲星在银河系z方向上分布的标高与其年龄的关系。我们采用银河系引力场分布的模型,使用Monte Carlo方法随机投点,计算具有一定初始位置分布和速度分布的脉冲星的标高随年龄的演化,并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李天超  赵刚 《天文学进展》1999,17(4):334-345
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银河系的化学演化在其中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和理论工作的不断深入,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观测方面,从太阳附近区域,整个银盘,银晕和核球等方面简要回顾了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主要观测约束的近期结果;在化学演化模型方面,回顾了银河系化学演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近期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