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一个地质计划》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凤山 《地质通报》2008,27(3):430-432
《同一个地质计划(OneGeology)》最初由英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2月提出,已得到全球地学组织的支持。到2007年底,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等10个全球学术团体与国际地学组织、2个跨国公司、2位知名人士和67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参加了该计划。《同一个地质计划》是各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贡献给国际行星地球年的、约1:100万比例尺的、可在网络上很容易取得最好世界地质图数据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可用的地质图数据能被更多的人使用,使需要的人受益,促进互操作能力的增强。《同一个地质计划》的实施,可以提升全球、大陆、行星、海洋地球科学图的编制和出版的合作能力。深化对一些地区地质问题的研究,并可作为国际地球行星年一个切实可用的成果,提升国家地质调查局的形象;运用管理地学知识的领导能力和经验,通过教育、科学、文化和交流。能够处理全球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问题。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公约的执行,减缓自然灾害,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安全、更繁荣。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快乐。因此,实施该计划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华美的乐章,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世界各地的建筑以其宽厚的胸怀,开放的姿态吸引五湖四海的友人前来观赏,分享城市的深厚内涵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而众多优秀建筑的创造者之一——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贯秉承"传承历史、设计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放射性废物的危害,一般采取就地填埋的处置技术.影响核素锶吸附的因素针对吸附的基础物料土壤来说,主要有表面电荷、矿物组成;而外界环境因素如添加剂,对核素的吸附比也有很大影响.实验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通过测定核素锶的浓度,求得不同土壤对核素锶的吸附比,进而判断出应选用哪种物料吸附核素.实验结果表明,该地核废物填埋区的不同土壤,表面电荷中的正、负电荷均发育,但负电荷相对于发育的土壤而言对锶的吸附比偏大.矿物组成中以石英为主,但也含有一些吸附性强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等 ).实验最后选定的棕黑色砂质粉土TY29,在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碳酸钠后,吸附系数可达103数量级,满足工程屏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山西临汾-运城盆地土壤中As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临汾-运城盆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表层土壤的As含量稍高于全国土壤的背景值,不同相态的含量差异较大。土壤pH、磁化率、有机质、粘粒含量等理化性质对不同形态的As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区水溶态的As受土壤pH值的控制,腐殖质结合态的As与有机质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磁化率、粘粒含量与土壤As的含量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As与Fe、Mn、Cu、Zn、Mg、K、F等元素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说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的As主要是自然成因的。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As含量随着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区土壤As的纵向分布特点是中层多、上下层少,这可能与研究区As的污染状况、土壤的碱性环境、植物的吸收作用、磷肥的施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时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时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大峡谷上游的河道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分属不同的河流体系,大约在距今30kaBP前后,原属于帕隆藏布江水系支流的扎曲一直白河段因溯源侵蚀,袭夺了位于现今直白河段上游的古雅鲁藏布江水系,使得此前向南经南伊沟(纳伊普曲)流出高原的古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合二为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贯通和强烈的侵蚀下切,形成现今著名的大峡谷和大拐弯式样的流域结构。  相似文献   

6.
陈明  何门贵 《物探与化探》2008,32(2):196-198
在物探扫面工作中,有大量的剖面数据需要绘制成剖面平面图,要求寻找一个高效快速的制图方法.通过对Grapher 自动化功能的分析和实践,编制程序实现了快速绘制彩色渐变剖面平面图的需求,说明利用自动化脚本能够在获得精美图件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用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的过程中,含油面积的确定实际上是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在用坐标解析法计算多边形面积时,为保证多边形各顶点是有序排列的,提出了基于方位角的多边形构建算法.该算法原理是以主井为起点,向各副井作射线,求所有射线的坐标方位角,并把各个副井按照所对应的坐标方位角由小到大排序,从而得到有序的副井序列,将有序的副井依次连线,就构成了一个多边形.目前该方法已在生产中进行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再论广西第四纪冰流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驌 《地质论评》1945,10(Z3):315-320
我首先要说明我所以要讨论的目的,不是要整个否定孙徐两位的见解,而是希望多获资料以补充我广西冰流遗迹的知识。我想一个学问的讨论,应该受欢迎。而不应因为别人未见过伦敦就你见过伦敦别人就非承认为有不可。也不能说没有资格怀疑自己未见的事物。因为承认与否全视支持主张的理由如何  相似文献   

9.
潮河流域TOPMODEL模型网格尺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娥  夏军  陈晓宏 《水文》2008,28(3):29-32
TOPMODEL模型首要也是关键的问题就是地形指数的计算问题.除计算方法外,地形指数的分布还与DEM网格尺度息息相关.较大的网格推出的地形指数不具有显示水流路径的物理含义,会丢失一些物理信息.太细的分辨率可能引起流向和坡度的混乱.导致水流路径不连续.对于流域尺度而言,合适的网格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拟结果的精度,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集水面积5 340km2的中尺度潮河流域上进行地形分析计算,深入的分析了从50 m~600 m以50 m为间隔的不同网格尺度对地形指数分布的影响.并以平水年为例,研究了这些地形指数对流域径流模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对于TOPMODEL模型在中尺度流域上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连俊 《地质论评》1942,7(6):299-312
贫困的中国科学界失去几个成熟的人才真是最不幸的事,最近的地质界可算正是遭逢了一个舛错的命运,连着折了数员大将!其中朱森先生及计荣森先生都曾带领作者作过长期的野  相似文献   

11.
张玉成  杨光华  姜燕  姚捷  史永胜 《岩土力学》2010,31(Z1):349-356
结合爆破数值模拟中爆破荷载的特点,分析了各种荷载施加方法的特点及爆破震动场模拟的要求,基于圣维南荷载等效原理,提出了爆破荷载的等效施加方法,即将作用在炮孔壁上的爆破荷载等效后,施加在同排炮孔中心线或者面上来模拟爆破荷载的作用。结果表明,等效施加方法在近区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中远区吻合得较好。利用该等效荷载施加方法,采用三维实体模型计算分析了某沉管隧道基槽爆破施工对既有堤岸稳定性影响,计算了周围不同位置、不同深度位置处的振动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减小爆破振动对既有结构物影响的减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考虑核电厂地基-基础的动力相互作用,应用显式动力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极软岩、较软岩、坚硬岩上核电厂建筑结构基础的地震响应特征,比较了岩石坚硬程度对基础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岩石坚硬程度的提高,核电厂建筑物结构基础的地震响应有增加的趋势;在周期轴上,基础处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会随着岩石坚硬程度的提高逐渐向短周期(高频段)方向移动。在高频段,建造于较坚硬岩石上基础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偏大;在中等频段,建造于较软岩石上基础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偏大;在低频段,岩石坚硬程度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婷  郑建国  邵生俊 《岩土力学》2009,30(Z2):494-498
在分析郑西客运专线试验段路基沉降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沉降变形常规预测方法受观测时间及单次观测结果的影响比较大,不利于用来预测最终沉降。通过分析现场沉降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提出路基沉降的发展主要受固结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从沉降增加到趋缓的过程,可以明显分为固结变形及流变变形,并用非饱和土等效固结理论加以解释,提出了一种利用s- 曲线特征预测最终沉降量的方法,经检验对比发现其预测结果受观测时间及单次观测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优于其它常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ree dimensional scattering of near-field is studied for dilatation and rotation in the time domain.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equation of motion for the first order scattering from a weak inhomogeneity in an otherwise homogeneous medium. The inhomogeneity is assumed close enough to the point source so that the near-field intermediate wave is dominating over the far-field sphericalP andS pulses. The integral expressions are derived to relate dilatation and rotation of scattering to the radial fluctuations of velocities and density in the inhomogeneity. These integrals are solved to calculate the strains of scattering from (a part of) an inhomogeneous spherical shell of arbitrary curvature. Variable curvature may allow the shape of inhomogeneity volume element to change uniformly from spherical to rectangular. Rotation of scattering from a spherical shell is independent ofP wave velocity inhomogeneity. Dilatation of scattering does not involveS wave velocity inhomogeneity but its gradient. The back scatter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a special case. Strains are computed numerically, for hypothetical model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viz., velocity inhomogeneity, distance of source from inhomogeneity and from receiver, and thickness of inhomogeneity. The curvature of the spherical shell is vari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shape of inhomogeneous volume element on scattering.  相似文献   

15.
刘元雪  施建勇 《岩土力学》2002,23(3):304-308
从土的各向异怀角度对土的可恢复剪胀现象进行了解释。基于各向异性情况下的土体弹性本构关系理论分析,认为土的可恢复剪胀现象可部分归因于土的各向异性引起的弹性剪胀。借助有关土体弹性参数实验结果,研究了应力诱导各迥异性对土体弹性剪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体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的增大,土体的弹性剪胀也增大。从土体弹性剪胀角度研究了土的卸荷体缩条件,认为土体卸荷体缩取决于加载应力路径的应力增量比,给出了土体出现卸荷体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In an assembly of clay particles placed in a fluid, each particle is typically subjected to: (1) double-layer repulsive forces; (2) van der Waals attractive forces; and (3) contact mechanical forces. The study presented here concerns an approximat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lay suspensions, with considerations to the first two - the physico-chemical forces. Using recent theories to calculate the physico-chemical forces between two clay particles in an approximate model of an assembly, the equilibrium void ratio of a clay suspension is computed. The mechanical forces are ignored in the analysis. The results serve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physico-chemical theories employed and help interpret experimental data more fundamentally in terms of the system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7.
朱俊高  翁厚洋  王俊杰 《岩土力学》2006,27(Z2):475-479
简要分析了水力劈裂的发生条件、力学机理。基于水压楔劈机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水力劈裂的发生判定方法。该方法假定心墙预先存在局部渗透弱面(裂缝),通过将裂缝位置的单元材料改为裂缝软材料,考虑库水进入裂缝后对裂缝周围土体的作用,建立水力劈裂分析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确定裂缝端部垂直于裂缝面的正应力,进而依据该正应力判断水力劈裂发生的可能性,该方法同时可模拟水力劈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含瓦斯煤孔隙率和有效应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云奇  许江  彭守建  袁梅 《岩土力学》2010,31(11):3417-3422
以孔隙率基本定义和力学平衡原理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由煤层瓦斯的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温度效应的热胀冷缩和煤体骨架受孔隙瓦斯压力的压缩共同引起的本体变形,建立了在压缩条件下(扩容前)的含瓦斯煤孔隙率动态演化模型和以吸附热力学参数及瓦斯压力表达的有效应力方程,并分别根据现场实测孔隙率数据和含瓦斯煤三轴应力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和试验结论一致性较好,理论模型拟合精度较好,误差不大,所得结论对煤层气开采和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钉支护失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基坑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开挖至坑底后,基坑北侧发生失稳事故。本文就其事故发生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含水层渗透性空间分布的指示克立格估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刚  万力  胡伏生  高茂生  张琦伟 《地学前缘》2005,12(Z1):146-151
详细介绍了指示克立格估值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以指示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华北某地区第四系含水层渗透性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含水层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水平方向上,X轴方向的相关性较Y轴方向的好,Z轴的相关性最差。用指示克立格法对未采样点处进行估值,估值结果显示含水层渗透性由山前向滨海逐渐变低,在垂直方向上,渗透性变化不明显,浅部比深部略好;同时给出了估计精度,并认为对估计精度不高的区域可通过增加适当的工程加以控制。最后用交叉验证法对估值结果进行了检验,证明建立的指示变异函数模型合理且估值效果较好。这一实际应用表明指示克立格法可以很好地描述第四系含水层渗透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