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国内外地下水源热泵研究现状,通过对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水源热泵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能完全回灌、回灌水温差过大、水井布设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北京平原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含水层结构下如何合理布设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用水井,尽量避免水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源热泵取注水井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权森  顾冬梅  许斌 《地下水》2002,24(1):25-27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在我市尚属首例,为了使取水井和注水井的设计科学合理,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多次对比分析计算,编写了《白城军分区水源热泵取注水井工程设计报告》,本文仅将我们采用的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叶芳  曹彬  王维平 《地下水》2011,33(5):50-51,95
根据潍坊市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确定适宜区范围。应用"热储法"对适宜区进行地下水热储量计算,得出潍坊市区地下水源热泵供热潜力为冬季供暖面积约3 800万m2。结合潍坊市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地下水源热泵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小平  李小东 《地下水》2011,(1):168-169
甘州区从2009年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先后有15个乡镇65个行政村规划采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进行冬季供热和夏季制冷.以甘州区为例,分析了水源热泵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现状,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水源热泵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柴雅彬  吕琳 《地下水》2012,(4):68-68,132
例举天津某校区使用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的一个工程实例,对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进行简述,依据区域地质条件,对该工程使用水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与其他三种主流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得出在该工程中使用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是经济、可靠、节能、可行的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朝华 《地下水》2011,33(3):35-37
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温度差的能源利用系统,它即可供热又可制冷,在水源热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回灌堵塞、热污染、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问题.为解决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水源热泵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关水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常会出现抽水井泵砂、抽水井和回灌井堵塞等问题,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或系统效率。以湖北省荆州市某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为例,分析了江汉平原广泛分布的卵砾石夹细砂含水层中成孔方法选择、滤料及过滤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目前在过滤管外包不锈钢丝网是防止在细砂层中水井泵砂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宜与泥浆密度轻、对地层污染小的反循环成孔工艺配合使用,且仍要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级配曲线选择滤料,发挥滤料的过滤作用,避免过滤压力转移到包网过滤管,以减少抽水井堵塞。  相似文献   

8.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二队杜康大酒店浅层地热能(水源)开发工程顺利验收。该工程合同额为145万元,采用节能环保的水源热泵技术对杜康大酒店传统老化的供暖制冷设备进行改造,利用地下200米以内的地下水源作为冷热源,地下水源流经热泵机组时进行热量交换,实现了夏季制冷、冬季供暖以及24h提供生活热水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口径水井施工及基桩钻孔工程实践证明,基桩钻孔使用的旋转类钻机,可以应用于松散含水层大口径水井施工,反循环钻进是旋转钻机在松散含水层中大口径水井理想的施工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神木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威胁浅部煤层安全开采的第四系潜水疏降水工程的类型、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本区矿井疏降水.应以地面大口径钻孔疏水或抽水,达到疏降水目的。其施工关键是钻孔设计、洗孔及孔径。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能源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现在主要推广在较大规模的建设示范项目中。本文结合成都某办公楼空调方案,对风冷热泵与水源热泵系统优缺点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得出水源热泵系统在小规模建设项目中同样具有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为例,建立三维热渗耦合数值模型,对研究区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演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初期,抽灌井水位变化明显,1. 5 h后趋于稳定;随着热泵系统的运行,在水动力的驱动下,回灌井冷热锋面逐渐到达抽水井,发生热贯通后抽水井温度变化显著;含水层渗透系数越大,温度锋面的移动速度越快;抽灌井连线上渗透速度最大,温度变化最明显,随着热泵系统的运行,温度场的影响范围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上海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作了初步分析,并通过实例对浅层地热能勘察利用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了取得地源热泵勘察热物理参数,提出了充分利用工程勘察物理参数来求解的设想。为解决水源热泵随抽随灌问题,提出了延时回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地下水源热泵建设的几个重要因素,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过程中通过运用Arcgis、Mapgis等绘图及空间分析软件,结合我国区域部分资料,对数据进行矢量化、分类与标准化,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下水源热泵建设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将我国已经建立地下水源热泵的区域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正确,评价结果可信,从而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地下水源热泵因地制宜、合理有序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康卫东  王润兰 《地下水》2006,28(1):23-25,32
本文简要回顾了水源地的分类历史,分析了科学分类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流程,就水源地的分类目标、分类原则、分类对象、分类指标等进行了探讨,构建起了地表水与地下水既相容统一又相互独立的水源地分类体系,并对水源地分类方案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天津市滨海地区,区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流动性差,地层上部80~100 m深度内地下水均为咸水,地层天然的热传导能力差,在一个供能期内地埋管向土层中散出的冷量/热量难以在短时间消散,造成冷量/热量在地埋管附近处持续堆积,使地源热泵系统能效降低。地下水人工流场能效增强技术可通过地下水流动将地埋管周围堆积的冷量或热量较为均匀地转移到整个地埋管区域土壤中,使地埋管间的浅层地热能被充分利用,增大换热温差,提高地埋管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  相似文献   

17.
马广生  孙友宏 《世界地质》2002,21(3):309-312
泡沫钻进技术是一种兴于20世纪50年代的利用泡沫作为循环介质的成井(孔)工艺方法,泡沫钻进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高山供水困难地区,低压漏失和永冻地区是一种快速高效具有前景的钻井方法,水文水井钻采中使用泡沫钻进技术时,利用水泵泡沫装置获得高压泡沫较其他技术是非常有效和经济合理的,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水文水井钻井中该项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温度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关系到热泵系统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以及整个系统的优化设计,所以在地热井勘探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测各层段地下水的温度,预测地下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源热泵设计、运行、成井工艺等提供参考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灰色理论基础,应用西安市泾河开发区两口观测井30~108m的实测水温作为原始数据,构建非等间距序列GM(1,1)预测模型,预测其128~150m的水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值拟合好,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地下水温度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趋势,是分析地下水温垂向变化趋势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菲  刘佩贵  彭洪涛  夏大金 《地下水》2013,(6):80-82,120
以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工程为例,依据实测渗水试验及抽水一回灌试验数据,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该地区适宜的井群布置方式及井间距,并定量研究了该布置方式下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为该地区浅薄含水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该类浅薄含水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井群布置方式中,抽水井布设在地下水流场的下游、回灌井布设在地下水流场的上游更为适宜,合理井间距确定为110m;在适宜井间距条件下,对水位最大影响范围约为6.50km2,温度变幅大于1℃的最大范围约为0.28km2。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回灌效率低、地下水资源浪费。分析认为造成回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热源井设计和施工工艺不合理。为此,在安阳枫林水郡小区热源井设计和施工中分别采用了增大桥式过滤管的数量、桥高、滤料粒径和填砾厚度等措施,回灌量明显增加,实现了1抽1回的目标。既解决了回灌效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又大幅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