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对15、20、25、30和35五个盐度梯度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条件下,蛤仔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时达到最大值,而在25~35盐度条件下,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利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采用生物沉积法对胶州湾养殖的菲律宾蛤仔的清滤率、摄食率、吸收效率及其与蛤仔规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清滤率在0.18—0.40L/h范围内,平均为0.31L/h(SD=0.068),个体清滤率和摄食率随壳长增加而增加,但吸收效率与个体大小无关。蛤仔对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及叶绿素的吸收效率不同,对叶绿素的吸收效率最高,平均为(81.8±7.9)%,对POM、POC和PON的吸收效率分别平均为(64.2±10.7)%(、55.7±9.8)%和(53.9±9.6)%。结合胶州湾蛤仔的生物量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春季养殖蛤仔对胶州湾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的摄食压力及可能对整个湾的物质循环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结果估算,菲律宾蛤仔对本实验海区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分别为560%和90%。养殖的蛤仔通过滤食已经能够影响甚至控制养殖区的浮游植物的生长或初级生产力,甚至与整个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吻合,因为胶州湾叶绿素浓度冬、夏季高,春、秋季节低,而蛤仔的生长旺季刚好在春、秋两季。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董波  薛钦昭  李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6):636-642
于 1 998年 1— 6月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方法对采自胶州湾潮间带的菲律宾蛤仔 (以下简称蛤仔 )进行摄食率、清滤率和吸收率的测定。结果表明 :(1 )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而单位重量的摄食率和清滤率随个体体重的增加而减小 ,它们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2 )底质对蛤仔摄食生理影响的实验表明 :铺砂可以显著地提高蛤仔的摄食生理指标。 (3)在一定的饵料浓度范围内 ,摄食率和清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呈幂函数关系。当饵料浓度达到一定值后 ,清滤率迅速下降 ,而摄食率只略微有所下降 ,基本上保持平稳不变。这说明蛤仔可以通过调节清滤率来稳定摄食率。 (4)蛤仔吸收率和饵料浓度及个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5)水温 1 5℃ ,投喂小球藻的条件下 ,实验结果显示蛤仔 [壳长 (3.53± 0 .0 2 )cm、软体部干重 (0 .41± 0 .0 2 )g]产生假粪的阈值为2 .1 6mgPOM /L。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构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蛤仔生长存活模型并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了3因素(温度、盐度、密度)和3水平(-1、0、1),以稚贝壳长为响应值,探究温度、盐度、密度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表明,培育73 d后,温度、盐度、密度的二次效应对蛤仔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温度、盐度、密度的升高,蛤仔壳长生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表现出抛物线形特征,其中盐度对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然而,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蛤仔壳长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壳长预测值Y对应自变量温度(T)、盐度(S)和密度(D)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6.331 05+0.276 5T+0.573S+0.689D-0.005 66T2-0.013 7S2-0.115 9D2。本研究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方程构建了不同环境下蛤仔苗种的生长模型,得出稚贝最适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26℃水温条件下 ,对体重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耗氧量和排氨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而呼吸率和排泄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在饵料浓度小于或等于6.43±1.35mg/L,TPM范围内 ,蛤仔呼吸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超过这一浓度范围 ,其呼吸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饵料浓度小于或等于9.25±2.11mg/L,TPM范围内 ,蛤仔排泄率也是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超过这一浓度范围 ,其排泄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蛤仔的氧氮比随着饵料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说明饵料浓度较高时 ,蛤仔体内蛋白质代谢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蛤仔呼吸和排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北方海区滩涂的主要养殖经济贝类,关于它的繁殖生物学、生态等规律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1]。但关于它的代谢如呼吸、排泄等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在有埋栖物如砂子,无埋栖物情况下的呼吸、排泄规律,为弄清它的代谢规律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菲律宾蛤仔(以下简称蛤仔)来源于青岛市农贸市场,随贝生长的不同时期采回后放玻璃钢水槽内暂养一周,每天定时投喂单胞藻并换水。实验前两天取出,去除其表面附着物,放水族箱内用过滤海水暂养两天,以备实验用。升温时每天升1℃,直到达到实验所需的温度。实验用…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稚贝摄食、呼吸和排泄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在25℃下菲律宾蛤仔稚贝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食率.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菲律宾蛤仔稚贝在12-32℃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峰值变化,在26℃排氨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耗氧率(OR)和温度(t)的回归方程为:OR=0.0155e^0.696t,R^2=0.9291.O:N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菲律宾蛤仔稚贝呼吸Q10平均3.8,排泄Q10平均是1.88.菲律宾蛤仔稚贝在单位时问内(g/h)对4种藻类的滤食率高低依次为扁藻〉小球藻〉金藻〉角毛藻,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在氟苯尼考的作用下,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的SOD,CAT,POD和GR的活性都发生了变化.低质量比氟苯尼考对SOD,CAT和POD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而在高质量比条件下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比的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中的GR活性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质量比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9.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菲律宾蛤仔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消化腺腺上皮由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消化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脂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能进行细胞内消化.嗜碱性细胞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消化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少量的粘液细胞组成.晶杆囊基部与肠相连.肠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菲律宾蛤仔帕金虫汉行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7月-11月,对我国北黄海沿岸滩涂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大规模死亡进行了研究,并对病害暴发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利用FTM培养和组织切片方法对病害流行海域的菲律宾蛤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蛤仔体内寄生了大量病原帕金虫Perkinsus sp,感染率为20%-100%,感染强度为3-3565936cell/ind或2-1670615cell/g组织。感染强度与蛤仔大小有关,个体越小,感染程度越轻。经感染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帕金虫大量繁殖是引起蛤仔大规模死亡的原因。病害始于7月下旬,止于10月下旬;最初暴发于庄河栗子房海域,尔后逐渐向东西两侧海域蔓延。病害暴发时要主要受温度影响,高于20℃易于暴发帕金虫病害;流行范围主要受盐度影响,盐度为20-32海域适宜帕金虫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锌,铅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必需元素Zn及非必需元素Pb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作用,得到Zn对其的48hLD50和96hLD50分别为147.91、16.40mg/dm^3;Pb对其的48hLD50和96hLD50分别为31.62、14.28mg/dm^3。估算得到Zn、Pb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82、0.71mg/dm^3。  相似文献   

12.
经Tris-HCl缓冲液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从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分离得到碱性磷酸酶,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提纯倍数为14.42,比活力达到131.08U/mg。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亚基分子量约44kD,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9.0,米氏常数Km为0.098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01μmol/(mL·min)。Ca2+、Mg2+对酶活力表现出显著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化学稳定的荧光砂作为示踪颗粒 ,研究底栖双壳类软体动物菲律宾蛤仔对沉积物的扰动 ,探讨滤食性贝类通过生物扰动作用在水层—底栖耦合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表明 ,在整个实验周期 ( 15天 )内 ,表层示踪砂有 2 8.2 %悬浮进入水体 ,3 6.1%由表层垂直向下迁移 ,垂直迁移率为 1.65× 10 -5·g-1·cm-2 ·d-1;沉积物 8cm深处示踪砂分别有 2 7.0 %向上和12 .6%向下迁移 ,迁移率分别为 1.5 2× 10 -5·g-1·cm-2 ·d-1和 0 .61× 10 -5·g-1·cm-2 ·d-1。个体大小和摄食状态均对蛤仔的扰动作用有影响 :个体增大 ,表层示踪砂悬浮进入水体的量增加 ,以单位湿重表示的迁移率降低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投饵组大于无饵组 ,除 8cm深处小蛤的垂直上移率外 ,其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唇瓣的表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唇瓣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唇瓣分为光滑面和褶皱面。光滑面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纤毛较少 ,呈簇状分布 ;褶皱面具沟和嵴 ,嵴上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毛在末端膨大呈勺状 ,两面都有大量黏液细胞分布。纤毛和黏液在食物选择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和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益严重,以滤食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芘单一及联合暴露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两个聚苯乙烯微塑料粒径(0.3μm和6μm,20 μg/L)和两个芘浓度水平(10 μg/L和100μg/L)单独和...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蛤仔在高浓度锌铅水体中的金属积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立哲  刘琼玉 《台湾海峡》1998,17(4):456-461
双壳类软体的菲律宾蛤仔在高浓度Zn、PB(1-9mg/dm^2)实验水体中短期(96h)暂养。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锶和软体部(除鳃以外的软体部,下同)的Zn、Pb含量。单项金属积累实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Zn、Pb含量随实验水体中Zn、Pb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鳃对Zn、Pb的积累量总是软体部高。这与两各器官的生理特性相一致。鳃是呼吸器官,与水体接触最为频繁,血液流经量大;软体部含内脏和肌  相似文献   

17.
天津沿海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海水和天然饵料,采用无泥砂采苗方法,在天津沿海首次成功开展了菲律宾蛤仔工厂化育苗。幼虫初始壳长93.8μm,壳长平均日增长8.3μm,成活率41.0%;第15-23 d为变态期,壳长平均日增长12.9μm,变态率47.8%;变态后至第55 d,壳长平均日增长33.2μm,成活率76.0%。本次育苗试验充分利用天津沿海水质条件与环境特点,改进育苗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了适于天津海区的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工艺,共得到双水管稚贝约1 800万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