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构造地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厚  胡玲 《现代地质》2004,18(4):423-42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系统地反映了构造地质学近年来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概括起来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1)构造变形与沉积作用:重点是不同构造体制,如伸展、挤压(包括斜压)体制下,各构造区域的构造+沉积关系,在利用层序地层等进行定量的构造反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挤压作用下的构造样式:这一传统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仍然为构造地质学家所关注,如薄皮构造与厚皮构造在碰撞和非碰撞造山作用方面的表现样式;(3)山链内构造反转过程和构造的继承:描述经历了变形体制转换的区域运动学演化,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前缘课题;(4)大陆边缘前陆逆冲+褶皱的形成:特别强调盆地-山脉的藕合关系;(5)高应变带的研究及技术方法:包括制图、模型、实验方法和材料等。  相似文献   

2.
张达  吴淦国 《现代地质》2004,18(4):429-434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汇集了全球典型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前寒武纪克拉通和年轻造山带的岩石圈差异表明在晚古生代欧洲是一个复杂的沿着由于罗得利亚超大陆裂解而形成的波罗的海边缘增生的地体拼接带。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在新元古代也经历了裂解、俯冲及碰撞固结的过程。利用新资料分析了Afar地幔柱与板块构造事件对红海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通过逆冲推覆构造确定里海和咸海地区一期强烈的挤压应力场与油气及矿床的定位密切相关。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年代的确定和第三纪以来造山带地质构造的演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会上展示了阿尔卑斯地区和区域地质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北美及加勒比地区区域地质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3.
张达  吴淦国 《现代地质》2004,18(4):443-44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反映了近年来造山带和蛇绿岩研究的最新成果。太古代与年轻造山带对比研究表明决定造山带几何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它们与同造山及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体制的响应方式。进一步分析了中新元古代罗得利亚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机理。分析了晚前寒武纪-古生代造山作用过程及可能模式。造山带形成后其深部表露、抬升和剥蚀过程与气候及环境演变有紧密的关系,是当前及今后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蛇绿岩的岩浆成因并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解释,研究表明蛇绿岩岩浆具多成因。提出了蛇绿岩套的双离散侵位模式、多米诺旋转侵位模式、俯冲快速折返就位模式。对比表明特提斯及环太平洋蛇绿岩的来源、演化及就位特征具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对2004年8月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生命起源、地质灾害监测、壳幔相互作用、人类采矿与生产活动、水-岩相互作用、地表过程、古气候与古环境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研究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动力学、有机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地球化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5,24(2):99-103
概要介绍了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的议题概况。7个大会报告中与环境地质问题相关的竟有6个,反映以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研究已成为地质学家们不得不关注的主题。重点介绍了环境地质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气候与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城市化与城市地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环境标识。阐明了关于全球地质学复兴的几点思考: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地质营力、地质工作者应成为管理地球的主力军、重在预测人类的未来、地质环境与地球环境、地球系统与地球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到8月28日最后一条野外地质考察路线结束,历时23天。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  相似文献   

7.
李兆麟 《广东地质》2002,17(1):1-11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总报告的主要内容涉及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成矿与物质转移过程中的变质作用”研究方向,从理论,机制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变质作用中物质转移与成矿的关系,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的地质研究现状,并对当前我国地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2004年月,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意大利举行,构造与沉积的关系是本次大会的重要研讨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 8月 ,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意大利举行 ,构造与沉积的关系是本次大会的重要研讨内容之一。本次大会有 96篇摘要参加该主题的讨论 ,其中有 2 9篇涉及了前陆盆地沉积与逆冲作用的过程、伸展作用与盆地的沉积关系、走滑 (包括斜向挤压走滑、斜向拉伸走滑 )与沉积作用等方面。研讨内容广泛、全面 ,重点讨论的主题有构造控盆、盆控相、盆地演化与盆地充填作用等 ,也即“盆山耦合”、“盆山转换”等。研究的重点领域在两板块构造体制转换域 ,也即大洋消失而形成的一系列盆地 :海沟 前渊、弧后盆地、前陆盆地 ,以及叠在其上的山间盆地 ,…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11个跨学科性前沿热点问题专门讲座会,36个口头发言和展示讨论的专题讨论会,24个专业学科的综合讨论会,引起了赴会的世界各国6000多位地质学家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看矿床学及相关学科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彬  白光宇  郭红霞 《现代地质》2004,18(4):460-462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中有关矿产方面的动态和进展主要分为以下4个部分:与黑色页岩有关的矿床;中亚地区的矿床及构造;锡、钨及其他稀有金属矿床的新发展;海洋矿床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气候变化"专题情况。论述了地质年代中气候变化的客观因素及人为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反映出以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地质科学家们极其关注的主题。重点介绍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6个主要议题:气候变化的依据、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气候变化的预测预报、人类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能源结构的调整、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阐明了有关气候变化的两点思考: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减少和气候预测可行性的提高,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世红  李海燕 《现代地质》2004,18(4):415-422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接受关于地磁学、古地磁学、环境磁学方面的摘要120余篇,主要内容涉及:(1)古地磁学在古大陆再造中的应用;(2)地磁场倒转和长期变的理论、观测和应用以及磁性地层学;(3)磁化率测量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应用;(4)气候变化的环境磁学证据;(5)环境污染监测的环境磁学方法等研究领域。此外,磁法勘探也有很好的成果展出。基于物质磁学和地磁学的方法技术在日益广阔的地学研究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忠 《沉积学报》2006,24(6):928-933
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06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日本福冈市召开。做为四年一次的国际沉积学盛会,大会讨论了微生物过程和沉积成岩作用、深海与陆缘沉积过程及产物、沉积记录与重大地质环境演化、火山-沉积大地构造,以及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沉积学与资源问题等热点领域,其中大多将会继续成为未来若干年内国际沉积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可能成为今后理论沉积学创新的重要生长点。但是在本次大会上,对陆相(或非海相)沉积与大陆构造、活动古地理、盆地流体动力学及相关成岩作用的研究并未形成热点。与国际沉积学研究强国相比,认为我国沉积学研究是危机与机会共存;我们不仅在服务国民经济方面,而且在国际沉积学前沿研究领域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北京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盛况空前。本文围绕大会主题进行的学术交流,综述了地质工作者们在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地球环境的保护和减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今后艰巨的任务,表明地质科学正处于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面向未来,地质工作者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进入基于大数据进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时代,协同操作的数据、信息、系统、空间基础设施对整个地球科学研究和应对巨大社会挑战至关重要.2012年8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领军科学家交流讨论了地学信息领域取得的进展、成果和发展趋势.从本届地质大会来看,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深入应用到了地学众多专业领域,地学信息产品服务成为了信息化时代各国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主流渠道,地学信息逐步突破孤立的专题、地区、国家的限制,跨专业、跨学科、跨国乃至跨大洲级别的数据共享将逐步达成共识.当前,全球的地学信息科学家都在朝着这同一方向努力,让地学知识能够快速、便捷、高效的为变化的地球服务.  相似文献   

17.
矿物包裹体研究的发展趋势——来自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信息李兆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矿物包裹体发展趋势在30届国际地质大会矿物包裹体学术报告会上,来自15个国家的40多篇论文是近4年来国际矿物包裹体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至28日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从地中海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会议有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学家代表共7414余名,大会共收到各类科技论文6000余篇,我国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486人。  相似文献   

19.
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7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举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河流沉积学学术会议,吸引了当今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从事河流沉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众多知名学者参会,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发展方向。重要进展有:1)河流动力学及其变化过程研究。其中包括将今论古法论现代河流沉积过程与古老地层对比,河道-洪泛平原体系的越岸复合沉积动力学,河流动力学与变化过程研究展望,恢复河道迁移过程:新一代平面图演化模式的讨论,冲积河流和基岩河流的湍流、颗粒间作用和沉积作用;2)陆缘河流。包括河流入海处的地貌动力学与沉积学,河流补给边缘的沉积物搬运、地貌和地层特征,干旱地区河流、冲积扇体系与风的相互作用,植被生长前、无植物生长、或是植被发育区河流的沉积过程研究;3)河流沉积地层及其地下资源。包括源-汇系统,"河流相模式"是否有用的讨论,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概念的厘定等;4)河流地貌变化。包括气候改变、泥泞植被洪泛平原等对河流沉积物通量、河流模式等产生影响,河道中冲积岛屿的演化和稳定河流的蛇曲化,河流环境中沉积物生物作用等。基于上述资料分析,认为河流演化过程从定性向定量化研究,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是河流沉积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应用定量建模、数学计算等方法进行精准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是新一代从源到汇研究的重要工具等诸多方面,是我国学者应该重视并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孝群  李忠 《沉积学报》2018,36(4):639-650
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于2017年10月9日-12日在法国图卢兹召开,微生物碳酸盐岩专题受到持续关注。在总结会议成果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沉积学文献以及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考察,分析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前沿及进展,包括:1)微生物席矿化产物及序列,认为矿化产物包括方解石(低Mg、高Mg、超高Mg)、文石、含铁、锰和钙的碳酸盐岩,镁-硅和黄铁矿等产物,矿化序列多样。2)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元素记录,其中碳、氧、氮、磷、硫、铁、硅、砷等元素及同位素特征可能保留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和早期成岩的信息。3)纹层、凝块等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结构机理及指示意义。4)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认为潮坪环境,特别是平均低潮面附近及其以上叠层石灰岩、凝块岩等微生物碳酸盐岩最为发育。依据国际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发展特点,本文针对国内相关领域进一步探讨了研究趋向,提出分类认识微生物碳酸盐岩现代沉积机理、重建古老微生物碳酸盐岩早期成岩过程、分类认识古老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标志,这在当今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