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创始人。1927年,他把自己的所有方法论思想总结成了一本地理学思想史专著,这就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以下简称“《地理学》”)。它代表了赫特纳的地理学思想体系,对德国乃至国际地理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潘玉君 《地理学报》2013,68(2):284-288
一部阐述重要而深刻思想与方法论的著作--诸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康德的“三大批判”(包括阐述“我们能知道什么”的《纯粹理性批判》、“我们应该怎样做”的《实践理性批判》和“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的《判断力批判》) 等等--可以影响一门学科乃至整个科学的变化与发展.蔡运龙等《地理学方法论》[1]一书,系统论述并前瞻了地理学中的哲学命题,对未来中国地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极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学家之一。他既是实证主义地理学的集大成者,又是激进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以及后现代地理学的先锋。《时空之间:关于地理学想象的反思》一文是1989年3月21日,哈维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召开的  相似文献   

4.
5.
陈杰 《地理学报》2014,69(8):1239-1239
正"左图右史"虽然只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传说,但也说明我国具有"以图记史"、"以图记事"的悠久传统。近年来,图像文献的史料价值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潘晟所著《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的知识史考察》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即是关于地图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从知识史的角度,以地图作者与读者及其相互关系为切入点,考察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产生、积累、传播和演变的知识史过程,侧重探究明代以前中国地图生产的制度性因素,及其所代表的作者群和知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李龙 《地理学报》2019,74(5):1059-1059
安居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一般由两个部分或两个世界构成,一个是活着的世界,一个是死亡的世界。起初之时,活着的世界的重要性要大于死亡的世界。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化的产生,灵魂与信仰成为人类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存在,此时两个世界的区分、联络方式、空间安排成为重要的事情。南京师范大学潘晟教授以宋代为例,爬梳史料,深入思考,于2018年12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新著《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  相似文献   

7.
路紫  张秋娈 《地理学报》2019,(5):1058-1058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息通信技术(ICTs)通过不同网络迅猛增加了信息流的传输,改变着包括城镇和乡村在内的人类社会经济组织方式,其作用比任何其他社会力量都更为明显。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成立专门委员会围绕ICTs的空间现象,致力于探究ICTs的地理学含义,朝着信息地理时代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8.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组织教师编辑出版了《地理学的探索与耕耘——刘南威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纪念文集》,以庆贺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刘南威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该纪念文集由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协名誉主席、原广东省科学院院长谢先德教授撰写序言,华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