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资源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安全评价、工程建设等研发的重要基础,该领域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性,其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科学工程。文章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数据资源集成开发策略、方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科学数据的具体特性,提出建立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大数据平台的规划设想,重点介绍了处置库预选区地学信息集成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现代地质工作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任务,提出在铀矿地质工作中,加强核废物处置和核工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研究范围,并强调了它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核电站和核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于低放(极低放)的放射性废物,尽管这些废物放射性强度较小,但也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在目前的极低放废物处置中,一般选择浅层掩埋,周围加固的方式进行[1-3].我国西部某单位是我国重要的与核有关的单位,经过长期运行,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极低放废物需要处置.为了合理选择场址进行废物处置,必须进行备选场址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为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田贵  刘自超 《地质论评》2019,65(Z1):9-10
正我国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伴生放射性废物,其特点为比活度范围大、数量多、涉及行业广、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不均衡等特点,给周围的辐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孙庆红,2005)。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2018年7月份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  相似文献   

5.
从核废物分置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要求条件这个角度 ,结合新疆的地理、地质、气候、生态环境 ,简要论述在新疆地区建设核废物处置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经在地质基础、地壳稳定性、构造格架、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关键核素的运移行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要求更长的安全评价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公众和社会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有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认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核素迁移行为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7.
凡人类从事于与核材料有关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可能产生不同活度的放射性废物。高放废物由于具有放射性水平高、发热量大、核素寿命长等特点,其安全处置倍受全球科学家和广大公众所重视。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国际上公认为处置高放废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国采用多重工程屏障系统(包括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及其外包装和缓冲/回填材料)和适宜的地质围岩地质体共同作用来确保高放废物与生物圈的安全隔离。参照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处置概念,本文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工程材料(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外包装、缓冲材料、回填材料),以及其材料选择、设计要求和研究重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高放核废物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如何有效地处置将制约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目前,高放核废物安全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难点在于如何使高防核废物与人类生存环境充分、彻底、可靠地隔离,且隔离时间至少要达上万年,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高放核废物深地质处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即在地表以下数百米深的地方建造一个处置库,以限制核素在数万年内不会迁移进入地表生物圈.目前甘肃北山戈壁沙漠地带是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预选区.  相似文献   

9.
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低放固废物处理的常用方法-减容和固化,核废物的减容主要通过压缩和焚烧来实现的,而固化则主要包括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和聚合物固化3种方法,通过减容和固化,将核废物转变成易于管理的废物形式,确保核废物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2000-2040年我国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庆 《铀矿地质》2002,18(3):160-167
本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探讨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内容以及各研究阶段的大致时间安排,提出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在2000-2040年的远景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出土商周时代青铜文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以及样品采集地区的环境条件。研究表明青铜文物随时间而不断腐蚀。腐蚀层至少由两个亚层组成,即氧化物层和碳酸盐亚层。有些样品出现物理腐蚀亚层,即疏松层;有些样品则产出SnO2亚层。青铜腐蚀层的厚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变化,干旱条件下为50~260μm,潮湿条件下为320~800μm。从天然抗腐蚀观点看,青铜可推荐作为高放废物处置系统废物罐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核废物处置试验场环境地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核废物处理试验场有关环境地质研究现状与进展。据核废物的放射性不同,目前或未来处置的方式不一样:中-低放射性废物(ILW-LLW)一般采用浅层处置,多置于粘土层或沉积岩层中;高放射性废物(HLW)一般通过竖井或平巷处置于深部的花岗岩或岩盐中。根据母岩的类别不同,本文分花岗岩、岩盐、粘土及其它四部分,对不同的试验场的研究计划、内容、方法、进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总体技术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对比瑞典、加拿大、芬兰和美国等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技术思路,分析国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我国处置库选址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分析提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总体技术思路,包括应遵循的原则、工作范围、目标和总体技术步骤等,以利于今后处置库选址工作更系统、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处置及环境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0,16(4):247-250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类从事的工农业生产、军事、科技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评估、治理地质生态环境中的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已成为当前地质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胡敏知 《铀矿地质》1996,12(5):313-314
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胡敏知(中南地质局230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应用日益扩大,城市放射性废物处置已成为城市生态安全和环境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各省都相继建立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就是将分散在各...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废物处置是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之一,从经济、安全和高效角度出发,将极低放废物从中、低放废物中分离出来单独处置,对核废物的管理与处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南某极低放废物备选处置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处置的相关技术方法,重点研究了屏障技术和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针对拟建在古泥石流体山区山顶上的处置场,选取核素90Sr作为处置对象,选用盆状屏障式处置库,估算产生的核素90Sr的总活度和比活度。选用筛分的颗粒d<1 mm的介质作为屏障材料,厚度为0.5 m,批试验结果显示上述材料对90Sr的吸附效果明显;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核素90Sr在50 a内被完全阻滞在包气带中,可以达到安全处置废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缓冲材料选择及其基本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可能产生不同活度的放射性废物,其中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倍受全球科学家和广大公众所重视。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国际上公认为处置高放废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我国采用多重工程屏障系统(包括废物固化体、废物容器及其外包装和缓冲/回填材料)和适宜的围岩地质体共同作用,来确保高放废物与生物圈的安全隔离。膨润土由于具有极低的渗透性和优良的核素吸附等性能而被国际上选作缓冲材料的基础材料。经过全国膨润土矿床筛选,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缓冲材料的研究以产自高庙子膨润土矿床深部的钠基膨润土作为基本组成材料。本文介绍了高庙子膨润土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的基本特征。该膨润土与国外同类型材料相比具有蒙脱石含量高(75%左右)、杂质矿物相对较少的特点,该材料的系统和深入研究对于开发我国缓冲回填材料技术、确保高放废物的安全有效处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祝 《铀矿地质》2004,20(4):193-195
本文阐述了中国的高放废物处置政策,回顾了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在选址和场址评价、缓冲回填材料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初步规划,指出我国计划在2015年确定地下实验室场址.还展望了国际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9.
凡有核设施的国家都会产生核废物.由于核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国际上对核废物的地质分量研究极为关注,这也是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是根据这次大会的有关论文编写的,并按下列6部分作了简要的介绍: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处置库场地预选,预选场地的水文地质研究,核素迁移,场地的特性评价和安全评价.文中侧重介绍了核废物地质分量研究中的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与岩石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放废物处置库是一个特殊的深部地下工程,涉及大量的岩石力学问题。笔者简述了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的技术路线和主要进展,探讨了处置库选址、设计、建造、性能评价中的主要岩石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