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由于其储量大、开发早,在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驱动机制、成矿金属的迁移机制和沉淀富集机制、成矿时代、成矿模式等。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含矿建造和区域盆地卤水活动两个方面对MVT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合研究,厘定了MVT矿床的含矿建造,主要包括特定的含矿岩性组合、盆地中的红层、生烃层等,分析了区域盆地卤水活动对MVT矿床的制约,主要包括区域白云石化与MVT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与MVT铅锌矿床常伴生的其他类型矿床,并对MVT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认为特定的岩性组合(特别是砂岩、碳酸盐岩、泥页岩组合)、含矿岩系下部碎屑岩的褪色蚀变、区域红层盆地的广泛发育、生烃盆地的边缘、区域白云石化的前锋地带等,是MVT矿床及其伴生矿床找矿勘探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总结成矿结构面类型和矿化样式,概括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矿床产于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不整合面上发育的溶塌角砾岩岩相组合、成矿正断层破碎带、区域性热卤水活动的“硅-钙面”成矿结构面中。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研究确定勘查区找矿方向,通过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空间位置及其产状,硅-钙面等特征是判断矿床(体)存在的成矿流体作用标志。其勘查应用流程进一步概括为:看、查、识、厘、析、填、测、比、探、勘。该研究对同类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润生  邱文龙  任涛 《地质学报》2015,89(Z1):137-138
<正>热卤水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一直是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查领域非常重视的矿床类型,特别是MVT型铅锌矿床。其实,这类矿床属碳酸盐岩容矿的非岩浆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叶天竺等,2015)。根据成矿地质作用类型、成矿温度、成矿方式及赋矿碳酸盐岩的成因类型,笔者将该类矿床划分为两个端元:低温热卤水充填式与中高温热液  相似文献   

4.
贵州铅锌矿床主要集中成群成带分布于东部和西部,查明的铅锌矿产地中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占82%,探明资源储量占总量的90%以上。贵州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多,自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至上古生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均有产出。年代学研究表明,铅锌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后生成矿特征显著,矿床成因应属MVT矿床。在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剖析碳酸盐岩的形成、特性及其与铅锌成矿的内在联系,揭示富铅锌成矿流体在碳酸盐岩中的迁移、富集、成矿是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构造发育程度、流体来源及组成特征、物理化学条件、水岩反应、深部热卤水与赋矿层位中富S流体混合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区域铅锌成矿规律的总结,将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河南卢氏-栾川地区铅锌矿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成矿区为川滇黔接壤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该地区以往未见有大型以上铅锌矿的报道。近些年来,贵州科技工作者在五指山地区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量超过250万吨。为了使地质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该矿田铅锌矿成矿作用,并为研究区及邻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系统总结五指山地区铅锌矿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并与川滇黔与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时代进行对比,尝试探讨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成矿带归属。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五指山地区的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水岩反应作用致使围岩贡献了少量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主要为低温、中高盐度的卤水,可能混入少量的地层水,矿床成因类型属于MVT型铅锌矿床。年代学数据揭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成矿时代为(458.2±2.9) Ma,可能与武夷—云开陆内造山事件有关,暗示湘西—黔东地区同时代的铅锌成矿作用可能延伸到该地区。通过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对比发现,五指山矿田内铅锌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地区典型的铅锌矿床存在差异明显,而与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内典型矿床相似,故暂将其划分到该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河南卢氏-栾川地区铅锌矿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疆和田火烧云铅锌矿的发现,标志着我国铅锌找矿在西昆仑甜水海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内目前已发现铅锌矿床(点)29处,其中铅锌矿中型矿床7个、大型矿床2个、超大型矿床1个。通过收集整理区内最新的矿产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对该区带内铅锌矿的成矿特征、找矿前景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将区内铅锌矿床划分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 2个大类和4个具体类型,认为它们的成矿过程分别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区域断裂活动及同沉积断层-喷流沉积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形态、矿石矿物、矿石结构构造等矿化特征及成矿模式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火烧云式是受中侏罗统龙山组上段灰岩-白云岩沉积层位控制的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化石山式是受中侏罗统龙山组铁锰质沉积层位控制的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多宝山式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碳酸盐岩建造中的MVT型铅锌矿,元宝岭式是受北东向左行张扭性断裂控制的碎屑岩建造中的MVT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10.
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铅锌资源量占全球铅锌资源量的20%左右.近几十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人们在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移和沉淀机制、年代厘定以及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在综合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就MVT矿床的分布规律、特征、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型、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目前成矿模型研究中的各种流体运移机制、金属卸载机制之间的优缺点,探讨了成矿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将中国典型的MVT矿床纳入到全球MVT矿床的背景之中,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最后,总结对比了主要控矿因素和勘查阶段中物化探方法在找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普定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西北五指山铅锌矿集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已探明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250万t,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文章对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邻区及MVT矿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断控和层控特征明显。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矿型,主要金属矿物由闪锌矿和方铅矿组成。矿床形成受构造、层位及岩性、沉积岩相等因素的约束,构造是必要条件和主要控矿因素,灯影组和清虚洞组鲕状白云岩是有利赋矿层位和容矿岩性,局限-半局限的台地-泻湖相沉积为有利沉积岩相条件。成矿物质具有混合特征,其中成矿金属Pb、Zn等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而矿化剂C和S则分别来自赋矿海相碳酸盐岩及其内的蒸发膏岩。成矿流体属于与右江盆地演化有关的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矿体是富金属流体在早燕山期区域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卸载,与富硫流体混合的产物,成矿过程与MVT矿床相似。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有望推动区内找矿新突破,并为邻区铅锌成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及邻区层控型铅锌矿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高原古生代—中生代复杂的多岛弧盆系演化和新生代高原急剧隆升的构造格局造就了层控型铅锌矿特定的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的分带性。在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内具有特征的成矿专属性和矿床类型。青藏高原及周缘层控型铅锌矿有多时代成矿的特点,寒武系和泥盆系是主要赋矿层位。古生代—中生代铅锌矿含矿层岩相古地理具有多样性,以台地相作为控矿优势相,尤其以白云岩作为容矿岩石的矿床居多。另外新生代地层作为主要容矿层之一,发育有大型甚至特大型的层控铅锌矿体,为低温热卤水运移充填矿床。推测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快速隆升是该类矿床富集成矿的重要控矿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勘查的进展,这种新生代矿床将在该区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Hydrothermal dolomite commonly closely associates with oil-gas reservoirs and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the Mississippi Valley-type (MVT) Pb-Zn deposits in particular. Host rocks of MVT deposits usually experienced extensive dolomitization, and indeed, hydrothermal dolomite is considered as a useful prospective indicator for MVT mineralization. However, genetic link between the hydrothermal dolomitization and MVT Pb-Zn mineralization is a matter of debate.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nomenclature and research history of hydrothermal dolomite, introduced the major geologic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thermal dolomite, spatial and possibly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dyrothermal dolomite and hdyrothermal ore deposits and oil-gas reservoirs based on case studies including the occurrence of hydrothermal dolomites in MVT deposits in Southwest China. The temporal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dolomitizaiton and thermal sulfate reduction, sulfide precipitation and thus the location of ore mineralization well worthy more attention, and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and isotope geochemical and state of art in situ techniques will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sis of hydrotherml dolomite and the spatially related ore deposits and oil-gas reservoirs.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的重要矿床类型,加强这些矿床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查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这些Pb-Zn-Ag-Cu矿床的分布受盆地形成后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走滑构造控制,其容矿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与SEDEX和MVT矿床存在明显的差异,矿床成矿流体表现出多来源混合的特征,成矿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尽管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缺乏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制约,成矿动力学背景及其与碰撞造山的时空联系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矿床的研究显示复合成矿迹象,但是复合成矿过程与深部驱动等问题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以兰坪和昌都盆地的Pb-Zn-Ag多金属矿床和Cu多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源-运-储系统和复合成矿机制以及深部过程对成矿制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坪盆地西缘Cu(Mo)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48~58Ma,兰坪和昌都盆地Pb-Zn-Ag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27~33Ma。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来源混合的特征,主要存在三种类型:1)变质流体与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满-连城Cu矿床为代表; 2)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顶Pb-Zn矿床为代表; 3)盆地卤水和岩浆流体复合成矿,以拉诺玛Pb-Zn-Sb矿床为代表。兰坪盆地西缘Cu矿床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挤压阶段,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质流体可能来源于陆-陆碰撞俯冲引起的高压变质。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构造挤压和造山隆起驱动盆地流体迁移,同期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提供热驱动力或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西成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铅-锌矿和金矿,已探明海底喷流型(SEDEX)铅-锌矿资源量超过1300×10^4t(金属量)。金矿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泥盆系厚层碎屑岩中.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对矿床中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铅-锌矿田北矿带的后期改造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实现的、而南矿带铅-锌矿则有部分外来物质的参与,但并未发生明显的分异,同时,两个矿带喷流(气)-沉积过程的不同,这也是导致硫同位素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印支期的成矿过程中金矿具有明显独立于铅-锌矿的地质特点与硫、铅同位素演化过程,硫主要源自区内的围岩,而铅同位素中则有较多放射性成因铅的加入。  相似文献   

16.
“三江”北段沱沱河地区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成矿带的北段沱沱河地区是中国首批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亟待了解。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发育3期成矿事件,形成5种主要矿床类型。早期成矿发生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为龙木错-双湖洋向北俯冲下的弧间或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开心岭火山岩容矿块状Fe(-Cu-Zn)矿床(VMS型);第二期成矿作用发生于新生代40~25 Ma期间,对应印-亚大陆晚碰撞环境,形成那日尼亚与钾质火山岩岩浆活动有关的脉状PbZn矿床、扎日根玢岩型铁矿床及扎拉夏格涌与碱性斑岩有关的热液脉状Pb-Zn矿床;第三期矿化出现在新生代23Ma以来,对应印-亚大陆后碰撞环境,形成以茶曲帕查为代表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Pb-Zn矿床。综合分析表明,区内应优先寻找MVT型矿床,在区域逆冲带的前锋带中,老于新生代的碳酸盐岩内、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界面附近是找矿的主要方向;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及晚三叠世地层中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是寻找VMS矿床的有利部位;新生代闪长玢岩分布区的正磁异常、Cu化探异常、发育绿帘石和绿泥石化的地区有利于寻找玢岩型铁矿床;而热液脉状Pb-Zn矿床的成矿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在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及矿点200余处.为了解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内主要铅锌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成矿机制进行探讨,建立成矿模式.区内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碳酸盐岩中,分布明显受断裂及褶皱构造控制,矿体主要为层状、似...  相似文献   

19.
以项目组近年来在青海取得的年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搜集到的1 346个火成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分布特征与地质演化过程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青白口纪热事件峰值特征暗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在中元古代末有可能已经拉开了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序幕。②在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岩浆活动相对于构造运动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在整个青藏高原东北部具有普遍性。③华力西—印支期构造演化旋回并不连续,中间可能有间断,并且间断可能发生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之间。④种种迹象表明,东昆仑地区泥盆纪处于持续强烈的伸展阶段,伴有大量具有伸展特性的基性岩以及A型花岗岩产出,该阶段从406Ma开始,结束时间不早于380Ma。  相似文献   

20.
扬子克拉通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铅锌矿床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准地台为大型克拉通碳酸盐发育的地区,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为典型盖层沉积,其中许多地层中不乏碳酸盐沉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其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碳酸盐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层控铅锌矿床。近几年来,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又发现一批很有希望的铅锌矿化集中区。笔者总结了这些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将这些矿床与国外的MVT矿床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矿质来源、成矿溶液、成矿机制和成矿控制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