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为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华北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俯冲-碰撞拼合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53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岭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和格局.在洋陆演化阶段属板块构造体制,以多陆块洋为特征的洋陆格局;在板内伸展阶段属板内裂谷和裂陷盆地体制,以板内伸展盆地体系为特征的海陆格局;在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属陆内盆山体制和陆内盆山格局.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碰撞—陆内型"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沙江造山带一直被当作古板块缝合带,但其物质组成和结构并不反映当时典型的洋盆环境,主要证据有:(1)沉积地层表明,金沙江海盆在规模和水体深度两方面都是有限的;(2)所产的火山岩与标准洋中脊不同,其岩石化学特点与弧后盆地相吻合;(3)澜沧江洋盆与金沙江海盆隔着昌都长条形地块相向俯冲,而且金沙江海盆的俯冲始于澜沧江洋的闭合。据此提出金沙江造山带的弧后盆地演化模式,认为自西而东的澜沧江带、昌都地块、金沙江带、扬子板块分别代表洋盆和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大陆板块等构造单元,构成一个完整的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
祁连造山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赵生贵 《甘肃地质》1996,5(1):16-29
祁连造山带的范围及构造单元经重新厘定和划分,其南界扩展至昆中断裂;解体了走廊过渡带;扩大了中祁连,相应缩小了南祁连范围;新划出乌兰大坂—拉脊山和柴达木周缘南北链状断陷带;确定北祁连属于柴达木—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间的陆间裂谷。并运用断块学说对其多旋回构造演化作了分析,本区始生代—古生代属于塔里木—中朝地块南部大陆边缘断陷—焊接造山作用体制。中新生代,在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品”字型动力体系作用下(尤以前二者为主),转化为陆内浅层断(拗)陷—逆掩叠覆造山作用体制。应力作用方式从早到晚由顺时针直扭向旋扭转化。二者既有继承又有新生。挽近时期,在印度地块挤压动力体制下卷入青藏高原陆内汇聚作用,产生大幅度断块隆升、盆地沉陷,造就了现今高原盆岭景观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造山带不同蛇绿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填图和室内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重新进行了厘定,并对本区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把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划分为4个带,从南到北分别为: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塔妥蛇绿岩带、清水泉蛇绿岩带、乌妥蛇绿岩带,它们在围岩的时代、构造样式及围岩变质程度,地球化学等方面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构造理论和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以秦岭造山带为例,从稳定地块与造山带的结合、显生宙造山过程对元古宙构造体制的限制、元古宙地层划分对比、元古宙古构造环境分析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入手,对造山带元古宙构造体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代构造理论和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以秦岭造山带为例,从稳定地块与造山带的结合、显生宙造山过程对元古宙构造体制的限制、元古宙地层划分对比、元古宙古构造环境分析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入手,对造山带元古宙构造体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查明北山造山带北缘三架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运动学特征及控矿意义,在充分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在充分分析研究典型构造现象的宏观及显微构造变形特征基础上结合韧性剪切带内卷入地层变质特征和剪切带内岩石组合特征,认为三架山韧性剪切带属中浅部构造相,总体上反应出逆冲—左行走滑的特征。结合带内已发现的产于前寒武系变质基底的铅锌矿和韧性剪切带内的金矿赋矿特征,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对前寒武系变质结晶基底的活化、古生代火山—沉积盖层的改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导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阿尔泰山地区的构造格局、构造变质、岩浆岩时代、动力热事件和构造区类型归属等几个地学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反演了阿尔泰地槽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递进历程。  相似文献   

10.
GRANITOIDS AND TETONIC EVOLUTION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11.
从南昌凹陷构造演化分析赣江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提出南昌凹陷构造演化模式为:冷水坞期(K1l)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周家店期-南雄早期(K2z~K2n1)为左行走滑盆地;在南雄早期末发生构造转折,南雄中晚期(K2n2+3)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盆地;清江期(E1q)为新生断陷盆地.据南昌凹陷的成盆演化特征推断赣江断裂带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转折点在南雄早期K2n1末.   相似文献   

12.
盆-山转换带一直是构造地质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开展其构造样式、形成演化及成藏过程解析, 对揭示山前复杂构造的控藏作用、指导盆-山转换带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震资料解释、断层活动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手段, 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特征、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及控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主要发育基底卷入与盖层滑脱断层控制的双重构造样式.侏罗纪末期, 齐古-昌吉褶皱带初具雏形; 古近纪末期, 霍玛吐褶皱带开始形成; 第四纪, 褶皱带被断裂强烈改造, 形成断褶带, 滑脱层对应力向盆内传递起重要作用.南缘中段发育多套烃源岩, 形成了多期差异性的以"自生自储"和"古生新储"为主要组合模式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3.
出露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一直以来为深入研究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演化提供了宝贵信息。经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文章针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内的构造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时限进行研究,将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进一步细分为北侧混杂单元、中间层序单元和南侧混杂单元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南、北两侧混杂单元内以发育一系列复杂褶皱和逆冲断层为典型构造特征。卷入褶皱变形的最年轻地层岩石为中-晚奥陶世硅质岩,并被(416.8±3.7)Ma未变形的正长斑岩脉所截切;卷入逆冲断层的混杂岩中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年龄为479~521 Ma和512.1~518.5 Ma,随后也被410.7~418.5 Ma未变形的冰沟岩体所侵位。这些基本事实表明,褶皱构造与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中奥陶世-早泥盆世,推测其成因与北阿尔金洋俯冲作用导致的洋壳强烈缩短变形有关。在南侧混杂单元,褶皱构造样式自北向南逐渐由直立褶皱转变为斜歪褶皱,最后转变为倒转褶皱,显示出递进变形特征。褶皱所对应的应变椭球体也发生了旋转,表现出顶端指向北北东向的剪切作用,与混杂单元内逆冲断层所具有的向北北东方向逆冲、推覆特征相一致,从而推测它们与北阿尔金洋南南西向俯冲消减有密切联系。另外,在北侧混杂单元内还发育有同时期向南南东方向逆冲的断层以及轴面倾向北北东的斜歪褶皱,暗示北阿尔金洋在早古生代可能还发育有北北东方向的俯冲极性,整个北阿尔金洋俯冲消减模式可能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构造线方位的变化、深层构造与浅层构造的不吻合、左行雁列式排列和反“S”型构造组合、以及中生界地层分布由老到新由西向东迁移等特征,论证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的形成受祁连山构造体系和阿尔金山构造体系的双重控制,北缘块断带的现今构造格局是阿尔金构造体系强烈改造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粘性牛顿流体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郯庐断裂带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应力场、形变场和运动速率,探讨各构造期的动力来源、边界力的作用方式及岩石物性的影响作用。旨在进一步说明郯庐断裂带多期、多次和性质各异的构造活动与华北陆块、下扬子陆块、西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等构造单元的运动密切相关。除了东亚大陆周边板块运动造成的推力,与此相伴的地热异常也是构成郯庐断裂带各期应力场,特别是拉张期应力场特征的重要动力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额尔古纳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额尔古纳造山带属加里东期造山带。因该造山带发育了一系列燕山期铜多金属矿床,并且它位于着名的得尔布干深断裂带的西北侧,故也称为得尔布干成矿带。额尔古纳造山带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加里东期陆缘增生带。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特别是燕山期沿得尔布干等北东向深断裂发生了大陆裂谷作用和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使之最终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铜钼矿床和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在空间上构成“三层楼”结构。本文阐明了额尔古纳造山带成矿作用的重要地质因素,表明成矿作用是多期复杂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喜马拉雅碰撞带后陆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自西向东逐步形成的左旋走滑断裂。早期以逆冲活动为主,晚期以走滑活动为主。距今0.35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4.9±0.4mm/a,平均水平错动量是垂直错动量的12.3倍。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发生过5次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8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邻区的动力学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青山地区是燕山—阴山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主体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样式是由中生代地壳多期、多阶段构造变形的结果。印支期地壳以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是一次强烈褶皱造山运动 ,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燕山早期阶段地壳仍然以挤压变形为主 ,形成了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 ,同时控制了前缘断陷盆地沉积和演化。燕山中期由于区域构造背景的转变和重力作用 ,区域内发生了向南的伸展变形作用 ,形成了早白垩纪呼包盆地。燕山晚期地壳以挤压逆冲变形为主 ,不仅形成了楔冲式推覆构造 ,也使上白垩统与下白垩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天钧  黄辉 《地质学报》1994,68(3):197-207
台湾海峡是中国东部大陆边缘裂陷的一部分,在构造上划分为两盆一隆,即台湾海盆地、台西南盆和澎湖-北港隆起。盆地的结构以半地堑式断陷为特征。盆地内的白垩系-新生代沉积最厚愈万米。台湾海峡裂陷的形成和发展,既受东海和南海盆地的影响,也与中央山脉碰撞造山带密切相关。在多重机制影响下,海峡地区在新生代演化中,经历了多中心断密切相关。在多重机制影响下,海峡地区在新生代演化中,经历了多中心断陷-坳断-前陆盆地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