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栾川县地质矿产局"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五年来,这簇文明之花在伏牛山腹地怒放,并愈开愈艳,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能够称得上“大美”的唯有新疆。其一,新疆之大,她占据了中国六分之一的疆土,“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其二,新疆之美,她集雪山、草原、森林、峡谷、湖泊、沙漠等自然景观之美于一体,同时兼有千年古迹和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之美。为了深切感受新疆的美,初秋时节,笔者利用中秋、国庆长假,开启了为期半月的新疆自驾游。以乌鲁木齐为始终,经赛里木湖——果子沟——伊宁——斯克特——那拉提——巴音布鲁克——库车——库尔勒——吐鲁番——奇台,最终返回乌鲁木齐。这一行程几乎围绕着天山山脉在新疆走了个小循环,感受了神奇的天山给这片疆土带来自然人文的巨大变化和梦幻般的美景。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栾川县地质矿产局“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五年来,这簇文明之花在伏牛山腹地怒放,并愈开愈艳,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正在太行山下,丹水河畔,有一片四季常青的地方,到这里"村村门外水,处处竹为家"的南国景象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华北最大、世界上纬度最高、现存有1.3万余亩的人工竹林——河南博爱竹林。由于博爱竹林是人工栽培的,村庄就在竹林怀抱之中。在这绿竹深处,响彻着博爱县自然资源局帮扶磨头镇大礼元村脱贫的礼赞之歌!"在脱贫攻坚战中,大礼元村建档  相似文献   

5.
对称的洞庭湖与鄱阳湖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等人在2003提出了"长江中游自然环境的对称性",指出其区域地貌、水系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均表现为以南北向的幕阜—罗霄山山脉为轴的明显的对称特点,轴之西为洞庭湖水系,轴之东为鄱阳湖水系;同  相似文献   

6.
正7月20日、25日,葫芦岛连续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暴雨袭击。这两次强降水,降水量之大前所未有,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281毫米,最大降水量467毫米;降水强度之大前所未有,"7·20"小时最大降水量58.6毫米,"7·25"小时最大降水量56.2毫米;降水范围之广前所  相似文献   

7.
南任铁矿床位于莱州-安丘铁成矿带西北部,对其矿床成因认识存在较多争议。矿区内地层广布,构造、岩浆岩不发育。铁矿体呈透镜状产于滹沱纪粉子山群小宋组的底部层位,无穿插或交代围岩现象;围岩蚀变以蛇纹石化、绿泥石化为主,愈近矿体矿化蚀变愈强。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绿泥石。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岩矿石稀土元素含量表明磁铁矿主要为火山深成岩浆结晶分异形成,部分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磁铁矿化学成分特征也反映了这一点,综合认为其成因可能属海相火山岩型之火山岩浆-热液和火山沉积复合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莱州-安丘铁成矿带上不同成因铁矿床的分布规律,为今后该地区铁矿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五莲山—九仙山地质公园,由隔壑并峙的五莲山和九仙山两个园区组成,其中占园区1/4的面积,分布着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与中生代晶洞二长花岗岩,峰之峭、石之奇、谷之幽,无一不由花岗岩的地质特性决定。清朝时,山东青州法庆寺住持天岸和尚曾在诗中盛赞:"五莲之胜胜以石,石如芙渠粲青碧"。在此,不妨追寻一下五莲山—九仙山的"石之魅"。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同志:土也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中部地区的长珠潭地区是城镇密集区,土地资源相对稀少。土地储备的作用就像一个调节水库,起开源节流、蓄水分洪、调配资源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抓住土地储备这一  相似文献   

10.
正"娄底"之名最早出现在宋朝。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编修的《湘乡县志》。该志写道:娄底之名始于宋熙宁六年(1073),为湘乡八大集镇之一。不过,当时不叫娄底,而称"楼底"。当时的"楼底镇"主要指濒临涟水半边街这一带地方。为什么叫"楼底"?据史料记载,宋熙宁年间,半边街这一带叫"竹山坡",因地处湘乡至新化交通要道,又是双峰永丰至宁乡大道交叉点,过往客商每到中午和傍晚,都要在此吃饭或住宿。于是,当地人在山坡竹林间办起小客栈、屠铺和作坊,接待四方来客,也因此有了最早的建筑。这些小店铺因面积狭小,楼下营业,楼上住宿,竹山坡便慢慢叫出了新地名—"楼底"。  相似文献   

11.
这里是中华"母亲河"的源头; 这里是"龙脉之祖"巍巍昆仑的故乡; 这里是闻名世界的矿藏富集地之一; 这里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祥和乐园; 面对这块地球上最年轻巍峨的高原,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沧海桑田"--青海,一个充满神奇、充满诱惑又充满希望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有位哲人说过,时代的列车在拐弯处,常常会摔出一部分人.这部分人,都是灵魂浮躁的人.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精神信仰,就会成为了无根的游魂;而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品格,就等于"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就会丧失灵魂、迷失方向.所以说,"国之魂,文以化之;国之神,文以铸之."这个"魂"与"神",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文化价值核心. 民无信不立,国无魂不强.任何社会,无论古与今、中与外,核心价值都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是民族生命力之源、国家凝聚力之基、政党战斗力之根.  相似文献   

13.
正当你打开记忆的大门,或许会想起电影《智取华山》里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或许会想起"华山论剑"那至高的精神境界;也或许会想起沉香劈山救母"、"巨灵咆哮劈两山"等诸多神话传说……如果你翻开五岳的"家谱",你会欣然地发现在这五座名山之中,有一座以"险"而闻名于世的大山。它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它就是西岳华山。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校园规划和建设离不开大学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对大学文化的内涵、性质和大学精神认识愈充分,愈具体,就愈能判断和把握大学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表现出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承载着大学精神,今天的大学精神就是创新、科学、自由和人文精神,大学校园规划、布局、建设、设计的美学要求就要体现大学的精神。这是指导校园规划与建设的思想原则、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正>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息机理"、"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以及"地  相似文献   

16.
正仿佛被时间长河打磨得满目沧桑的大理石,又像是因为风雨侵蚀而变得岁月斑斑的汉白玉,当"青海简史"四个字映入眼帘时,它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高原纵深之地的历史门扉。这就是自然造化和人类文明共同营造的青海。显而易见,青海绝不是一片停留在人类文明史空白之页的蛮荒之地,在这片充满神奇和神秘的土地上,遍布着令人遐想并为之迷醉的文明足迹。这是一片崇尚宽容和接纳的土地,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共存与发展;这是一片崇尚自然与和平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正>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地域广阔,地下蕴藏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列为重点打造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青海作为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的生态屏障,生态位置十分重要。"把地质勘查对环境的扰动降到最低,让地质工作积极服务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016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本着这一理念,全面启动"绿色勘查开发年"活动,开展了以浅钻代替槽探、便携式钻机代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资源导刊》杂志社编纂的《秋实集》(上下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盛国民对此十分重视,亲自为本书题词;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文茂林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书收录了五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好文章"评选活动中获奖的近200篇文章,浓缩了《资源导刊》五年来上百作者的精品之作、代表之作。这其中,既有专  相似文献   

20.
<正>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设,以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前沿,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地理数据获取—地理数据分析—地理模型构建—地理过程模拟—地理规律探求"为主线,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地理规律与地理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