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砥砺前行,不仅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创造出灿烂的科学技术,以东方智慧点亮了文明的星空。在众多的科技成就中,测量作为一项古老的技术,成为历代了解土地、认识土地、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地图绘制、工程建设、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乃至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出璀璨的农业文明,留下五千年的历史印迹。从原始部落的开荒垦田,到当今时代的填海造陆,人们对土地的渴求从未歇止。打破天然束缚,获取更多资源,拓展生存空间,中华儿女战天斗地,演绎着沧海桑田的世事传奇。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正如鸟儿离不开天空、鱼儿离不开水,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创造出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这是一片新生的土地。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沧桑巨变,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不断显化价值,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新中国成立60年,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60年中,我们经历了土地改革、工业建设,经历了改  相似文献   

4.
“有土斯有财。”土地税是一种古老的税基和税源。城镇土地使用税作为目前我国在土地保有环节征收的唯一税种,其税额标准提高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调节土地收益分配,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还将促使城市政府有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强有力地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我国城镇  相似文献   

5.
<正>土地,一个厚重而又清轻的词条,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值此第20个全国土地日即将来临之际,为我们美丽的土地抒发几许感言,以借寄情怀。  相似文献   

6.
引言 (重耳)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日:"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左传> 中国人历来敬重土地,爱护土地. 在古老的自然崇拜中,土地崇拜占据着重要位置.几千年前,土地常常作为国家的象征,所以国家也叫社稷,这里的"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构成了一个农耕国家的主干.在漫长的农业文明中,土地的崇拜情结成为深厚、凝重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底蕴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今天,文明而又古老的安阳市,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养育着520万勤劳善良的安阳人民,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繁衍生息。“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以保护耕地、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安阳市国土资源局,肩负着历史和时代的重托,在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屹立船头,乘风破浪,不断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年轻而富有朝气——她是在原安阳市土地管理局的基础上合并矿产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青海以资源大省而闻名全国,而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则以“盐的世界”而蜚声国内外。盐湖,很古老,但也很年轻。在寂静的沉睡千年之中,也总在默默地渴望着……这盐湖渴望着创业者,渴望一代铸就盐湖开发辉煌的开拓者。这盐湖期待着一批卓厉风发、一展世纪宏图的有志之士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人历来钟情于土地.在古老的自然崇拜中,土地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几千年前,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就是国家的代称. 不论是从历史中溯源,还是在现实中探索,土地关系从来就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尽管学术界已普遍认识到在当代社会变革中,土地关系变革的关键不只是所有制的问题,而是深层次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创造出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上)前面说到的裘卫家族,其地位在西周早期还比较低下,到裘卫这一辈,才利用手里掌握的手工业资源,为自己交换了大面积的耕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地位一代比一代高.到宣王、幽王之时,该族已经可以与大贵族毛公世家通婚,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像这种庶姓贵族社会地位上升的现象,随后不断出现,新兴的贵族已经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进一步冲击着周王朝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诸暨,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稽山巍峨,浣水悠长。秀美的山山水水,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但造就了绝代佳人西施,而且孕育了果中珍品香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村始终是中国发展演进的关键词。现代中国尤以上世纪70年代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现,激烈地改变着数千年传统的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从一开始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演变为饱受农业成本冲击的边缘产业,以及交织着城市化过程中农地变迁  相似文献   

14.
<正>"黄帝史仓初作书,依类象形书亦疏。"古老的方块汉字,记载悠久历史,传承厚重文化,寄寓民族精神,镌刻世代交替,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成为华夏文明的图腾。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和情感,深刻影响着汉字创制的过程和结果。透过众多的土部汉字,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古人对土地的理解、认知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正>"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夏禹商汤到秦皇汉武,从唐宗宋祖到明清民国,古老华夏文明的巨大车轮,在东方大地上隆隆碾过五千年的历史辙痕。土地维系民生冷暖,事关人心向背,连接国运起伏。纵览万里江山、王朝更替,土地如同一面千古不易的铜镜,映射着治乱兴衰的岁月轨迹,透析着改天换地的命运密码。  相似文献   

16.
<正>"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自古以来,作为衡量世间万物的尺度标准,计量特别是长度计量和地积计量,广泛应用于土地调查、确权、登记、分配、使用和交易等方方面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灿若星辰的诗词名句,到浩如烟海的文章典籍,古老的土地文化与计量技术交相辉映,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地域特点、民族风格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正"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每逢收获时节,一望无际的农田,纵横交错的沟渠,十里飘香的五谷,遍布古老的中华大地,成为农家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土地是农业之本。古代土地制度又称田制,井田、授田、名田、限田、王田、屯田、占田、均田……犹如一片片竹简,编联起华夏农耕文明、土地开发和治国理政的千年史册。分封建制,划田为井"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  相似文献   

18.
诸暨,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稽山巍峨,浣水悠长。秀美的山山水水,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但造就了绝代佳人西施,而且孕育了果中珍品香榧。如果说西施是“美”的化身,那么香榧就是“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晚白垩纪是地质学的一个新名词,距今大约五千万至七千万年. 轻轻的,我像往常一样走进这片熟悉的土地.如果没有人告诉我,脚下这块偌大的冲击盆地在白垩纪早期竟是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很难想象它有多么的古老.  相似文献   

20.
苏梅 《国土资源》2003,(8):30-31
题记: 中国的版图恰似一只雄鸡。 在这雄鸡的颈部是一块叫朝阳的地方。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千六百多年前,前燕、后燕、北燕三朝曾在此设都,朝阳因此有三燕古都之美称。春秋的齐桓公、三国的魏武帝、唐代的李世民等曾在此驻足。 朝阳,背依凤凰山,头枕大凌河,境内发掘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中华文明史提供了又一佐证。自从1987年以来,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的重大发现,使朝阳闻名于世。因此,朝阳又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第一支花绽放的地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如今,在这块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第二财政’’的土地收益金则是朝阳巨变的力量之源。 朝阳,你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土地经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