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有效发挥山西前兆台网雷电预警电场数据的实时性、实用性,基于java语言开发研制了前兆台网雷电预警入库软件。入库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雷电预警数据接收、数据转发到平台、数据格式转换并入库、雷电预警数据查询浏览等。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对台站雷电预警系统进行监控,高效分析雷电数据,加强对台站周围测点地震观测仪器的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2.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雷电的形成、雷击的种类和雷电对数字化前兆地震台站的危害,从配电系统防护、信号线路防护、屏蔽措施和布线防护、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雷电预警、防雷装置维护与管理6个方面对台站雷电防护进行探讨,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减轻雷灾损失,特别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福建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繁,地震台站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因雷电灾害严重降低。为确保台站仪器稳定运行及数据有效可靠,福建局实施多个措施对地震台站内、外部防雷进行整体改造。新型雷电预警系统设定多级报警阀值,并实时监视台站20km范围内大气电场强度,当系统监测值超阀值时,则发出预警并自动切换电源,为前兆仪器设备的防雷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也为取代人工断电模式提供安全保证,有利于地震台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雷电对地震遥测台站的正常运行和仪器设备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雷电灾害被“国际十年减灾”组织列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就雷电的入侵途径和防护方法以及接地系统和屏蔽措施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从讨论雷电对地震台站造成的危害出发,分析雷电入侵地震台站前兆设备的途径,阐述综合防雷系统的构成与基本要求,从配电系统、通信和信号线路、地网改造、线路电磁屏蔽等多个方面提出地震台站防雷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减轻雷灾损失,特别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烈度计台站在地震预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烈度计台站的远程监控是保证观测数据稳定可靠的前提。针对现有监控系统无法对台站供电、网络、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智能监控的问题,设计烈度计台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台站供电、网络、I/O开关量、烈度计状态等信息的采集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在天津烈度计台网进行部署,提高了故障排查及维护效率,保证了烈度计台站数据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7.
地震观测仪器防雷击是保证仪器正常工作的首要难题之一。目前,虽然很多台站对仪器做了多级保护的防雷工作,但未起到提前有效的防护作用。本文介绍的"鹰眼"雷电预警系统主要实时监视一定尺度空间的电场值和雷电波,当系统监测值达到设定的预警条件参数,则自动报警,可提前切断仪器与外界的连接,有效预防雷击。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已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已完成预警基准台站勘选工作。利用近震计算公式,利用已选定台址与现有台站噪声水平,评估内蒙古自治区预警基准站建成后地震监控能力。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市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在1.0级,而赤峰—通辽地区监测能力将达0.5级。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地震预警基准台网监控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已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已完成预警基准台站勘选工作。利用近震计算公式,利用已选定台址与现有台站噪声水平,评估内蒙古自治区预警基准站建成后地震监控能力。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市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在1.0级,而赤峰—通辽地区监测能力将达0.5级。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震台站集中监控及远程控制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津市地震局塘沽地震台集中监控及远程控制系统的建设、设备及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借助于光纤技术,实现了前兆观测手段地震台站无人值守模式的应用,保障了台站观测环境及仪器设备安全、监控、控制等需求。塘沽地震台作为先行建设的试点,为今后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提供借鉴及经验。  相似文献   

11.
对雷电预警、电源分级防雷、信号防雷、地网建设和综合布线等多种综合防雷技术在福建省地震台站推广使用的关键点进行阐述说明,该技术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减轻雷击对地震观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雷电如何危害地震台站入手,针对地震台站的实际,介绍怎样应用防雷技术,达到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自"十五"项目改造,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近年来频繁受到雷电灾害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严重下降。为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数据稳定可靠,我省采取多项措施对台站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在鹤岗、绥化、牡丹江等台站新增雷电预警系统以配合防雷改造的有效实施,确保监测仪器运行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遥测地震台站的防雷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震作为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在地震的监测预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测震需要,无人值守遥测地震台站建设不断增多.然而.测震台台基的选择和避雷接地电阻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台基好电阻率一般较高.要达到较低的接地电阻很难,涉及的经费开支也较大.本文应用雷害风险评估方法,讨论遥测地震台站防雷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限制投资的防雷设...  相似文献   

16.
章静  李晓杰  杨桂存  丁秋琴  李璐彬 《地震》2013,33(2):132-141
本文首先对援印尼地震监测台网及数据处理系统的构建作了简要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对该台网系统的监测能力作了评估, 并选取试运行以来记录到的印尼地区32次大地震事件, 将系统自动产出的定位结果和USGS公布的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 结果表明, 援建台网地震自动定位系统运行稳定, 对大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基本可信。 实现了2分钟以内对印尼境内及周边一些区域的强震自动产出首次定位结果并发出强震警报, 3~4分钟左右完成较精确的自动定位, 对于印尼地区6级以上地震, 自动定位系统可在5分钟内给出较精确的地震三要素。 援建系统不仅提高了印尼及周边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定位精度以及地震速报能力, 也为其海啸预警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重庆市地震局综合防雷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设计适用于地震台站的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该标准收集了重庆市21个防雷改造台站的基础资料,并对改造前后台站的观测系统运行状态、防雷关键参数、雷击情况、运维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不断优化评估模型,最终利用约束条件最小二乘法获得了一套较为准确的评估公式,以正确评价台站的防雷效果与成效。该标准是对地震行业标准《DB/T 68-2017:地震台站综合防雷》在重庆地区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也是地震标准化、信息化在台站防雷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可为同类省级地震台网的防雷工作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操作标准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测震台站综合防雷系统建设及效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瞿旻  霍祝青  戴波  单菡  王大伟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2):619-622,628
介绍雷害对测震台站的危害方式,总结测震台站的综合防雷基本措施,包括地网改造、配电防雷、信号与通信防雷、布线规划与整理,创新地提出特定条件下安装退耦器以提高防雷效果。通过对比计算台基噪声与观测系统标定结果,研究综合防雷系统接入测震台站观测系统后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以进行防雷效能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