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7级大震与我国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苏鸾声 《地震研究》1995,18(2):143-150
本文对全球7级以上大震进行了分区研究,分析了各区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并对华北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全球大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全球各区大震活动特征分为三种类型,它们都与地球自转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宏观上研究了中国大陆Ms≥8.0级大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大震活动的危险地带和发震时段。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地震构造与中强地震活动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试图探索出大震中长期预测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9个地震构造块体、25条构造变形带和26条地震断裂带,并将地震构造块体分成3个类型和10个亚类,将地震构造变形带分成3个类型和5个亚类.  相似文献   

4.
1.1989年地震活动概况 今年我国大陆至今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发生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6次在西南地区,表明大陆地震活动仍处在起伏活跃中,西部乃是主体活动地区。 1989年1—10月,新疆境内发生的地震3.0—3.9级(M_S下同)138次,4.0—4.9级26次,5.0—5.1级3次。地震活动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西昆仑地震带、乌恰地区和南天山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继续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5.
苏鸾声 《地震研究》1998,21(2):122-127
利用“滑动累计频度法”和“频度相关系数法”研究了全球7级大震和华北中强震的关系,以及山东各分区小震活动对中强震的异常反应。这对估计华北未来二三年的地震大趋势及艰华北中强震的中期和中短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Ms≥7地震发生后,除了一些中强震、强震在余震区发生外,还有一些Ms≥5的地震,数月内会在几百甚至数千千米的区域内相继发生.这些地震相继发生的"连锁反应"现象已引起地震预测研究领域的关注,并称其为"响应地震".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国大陆及边邻MS≥7.0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讨论了大地震活动的远程关联现象,划分了6个相关地带。根据本文所划分的诸相关地带,可以对所研究地区大地震的活动形势作出大致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9.
10.
利用现代小震活动性资料确定历史大震震源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保燕  陈家超 《地震》1989,(1):19-26
本文提出了两种确定历史大震位置和强度的方法,即利用现代小震活动的密集区和空区的位置和尺度来确定历史大震区的位置和震级。按照上述方法,本文讨论了21次历史大震。结果表明,由现代小震密集区和空区所确定的绝大多数历史大震的位置和震级与实际地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基本特征与地震大形势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上,对华南地震区地震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及地震能量释放特征进行了新的研究。指出强震主要集中发生在东南两端,目前的第二周期将在2020年前后结束,本世纪本(第四)活动幕将延续到2003年前后结束,今后6级以上强震主要会集中在粤桂琼交界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12.
较详细地讨论了大陆第5强震幕中西部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第5强震幕西部大三角格局呈现等间距网络状分布,强震皆位于网络节点及其边缘,目前该分布存在1个7级以上强震危险区。最后,遵从“以场为背景,以源为主”的大形势预测思路,分析讨论了青海省地震总形势及未来的主体活动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强震组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图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在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步逼近地进行。与地震系统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当对各个重点危险区作判定时却是彼此孤立进行的。对于已发生的强震的意义缺乏足够分析。本文根据强震成组的基本特点及前兆异常中存在地震组异常的基本事实,提出了地震组预测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考虑现有地震资料的不完备性和震级服从两端截去泊松分布的条件下,建立了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资料及考古地震资料计算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西南地区几个地震带的地震矩年变化率,并与地质资料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概念,结合唐山老震区1985—2002年之间的ML4.5级以上地震,应用最小二乘法对中小震活动时间间隔对数一频次统计点进行线性拟合,分析统计点线性特征与ML4.5级以上地震实际间隔时间之间存在的联系,认为在部分ML4.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可以对其进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
陈荣华  丁香 《地震》1996,16(1):45-5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以来地震分形研究在中国兴起,并发展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科学分支。本文综述了近年中国地震分形研究的概况,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提出了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历史及现今地震资料研究了陕西地区5级左右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其相关现象,从而为陕西今后的震情判断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Ms≥5地震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为58年,4-5级地震丛的发生间隔为10-40年;Ms≥5地震的活动有以9为倍数的韵律特征,并有集中在7-9月发生的现象;5级左右的地震一般都分布在渭河盒地北缘断裂或秦岭山间断裂带上;4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小震活跃。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11~1994年地震资料,详细讨论了西藏地区强震活动分期、特征及其趋势,并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区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和发震概率。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西藏地区经历了3个强震轮回,目前正处于第Ⅳ轮回平静幕结束、新的活跃幕即将开始之际,未来活跃幕内将出现数组地震丛集现象,1995~1996年发生MS≥6地震的累计概率为80%~87%,发生MS≥6.5强震的累计概率达60%~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