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合理控制单胞藻培育水体与育苗水体之比例1.1亲贝促熟培养时期在亲贝蓄养时,饵料培养水体应为亲贝培育水体1倍以上,才能满足其需求,后期为1.2~1.5倍,开始为0.8倍。1.2幼虫时期一般单胞藻水体为育苗水体的1/2,前期低些,投附着基后高些。2贝类不同发育期选择不同的单胞藻2.1亲贝培育阶段应选择繁殖快,易培养,对亲贝发育有利的种类,如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ium)、三角褐指藻(Phaecdactylum tricornutumBohlin),等鞭藻3011(Isochry…  相似文献   

2.
3.
天然浮游动物在真鲷育苗中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量采集天然浮游动物并将其应用于真鲷育苗生产的技术,探讨了真鲷仔稚鱼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开辟了鱼类育苗新饵源,可摆脱目前过多依赖卤虫卵的局面。结果表明,全部或混合投喂浮游动物与全部投喂卤虫幼体相比,真鲷仔稚鱼成活率提高31.9~34.4%,饵料成本降低15.2~28.8%,而且仔稚鱼活力强、无畸形,生长较整齐。  相似文献   

4.
单胞藻薄膜袋封闭式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聚乙烯薄膜透明袋对单胞藻进行封闭式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用该技术培养单胞藻作海产动物幼体的饵料,与目前通用的水泥池开放式培养比较,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培养的单胞藻密度高、不易污染、生产周期短等优点。该技术在1988年的扇贝人工育苗生产中,提高了投饵质量和幼虫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海珍品育苗场与山东省水产研究所共同研究利用藻类池进行真鲷鱼育苗试验获得成功,为我国全面开发和多层次综合利用藻类池及对虾育苗池进行海水鱼育苗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真鲷淋巴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渤海海洋》2000,18(2):47-50
  相似文献   

7.
8.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光合细菌是一类组份较全且营养价值较高的细菌。在缺氧弱光条件下,具有处理低分子有机物、净化水质等显著功效。本研究利用了光合细菌所具有的独特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在海湾扇贝人工升温育苗过程中,以单胞藻为基础饵料适当添加光合细菌,增强了海湾扇贝整体营养水平和改善了育苗水体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亲贝性腺发育,提高了幼虫生长率。亲贝性腺指数平均日增长达2%以上,幼虫日平均增长13.85μm,同时,光合细菌可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11.
真鲷幼鱼室内越冬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水的处理、单胞藻的选择、亲贝的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随着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闽粤沿海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是利用对虾(扇贝)育苗池进行室内常温培育裙带菜苗。试验证明,育苗数量完全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这样既可充分提高对虾(扇贝)育苗池的利用率,又可解决裙带菜苗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光正 《海洋科学》1993,17(4):21-22
单胞藻是动物体的基础饵料,海水养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单胞藻,而扁藻广泛应用于贝苗和虾苗生产中。本文集有关国外扁藻培养的生长、生态因子和生产性分析方法的有关文献、资料,借此向读者作一介绍,可以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毛蚶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对毛蚶性腺发育、产卵孵化、浮游幼虫及稚贝习性等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其人工育苗中主要技术环节。2龄毛蚶全为雄性或雌雄同体,3龄以上群体雌性占70%以上。26.6~27.4℃,受精卵22h发育到D形幼虫;26.5~23.0℃,D形幼虫经过15天发育到眼点幼虫;25.O~20.0℃,投附着基、13天左右稚贝壳长达到600μm时,可以出池到室外进行中间育成。  相似文献   

16.
于1992年4-10月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前湾育苗场和胶南市红石崖镇邵家村养殖场,采用载玻片挂片和对中国对虾现场取样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育苗池和养成池载玻片挂 表面和对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蛤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蛤是帘蛤科中分布较广的一种双売类经济贝类,本文对青始分布、繁殖、催产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室内和土池两种方法的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室内育苗密度平均为每立方水体160.86万个,土池育苗密度平均为每平方米31119个。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海洋微藻培养生产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姜悦  陈峰  梁世中 《海洋科学》1997,21(6):18-20
传统上工业鱼油是EPA及DHA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尤其以深海鱼种中的含量较高,但是从鱼油中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存在腥臭味,加工过程中的氢化处理工艺,降低了鱼油中PUFA的产量,且后处理过程要经油水分离、浓缩、蒸馏、精制、脱臭等步骤,工艺复杂,导致99%DHA每克售价达144美元,而99%EPA则高达2000美元[3],因此,鱼油资源已无法适应商品市场不断增大的需要。1 海洋微藻培养生产PUFA1.1 海洋微藻培养生产PUFA的现状微藻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力,具有合成EPA和DHA的能力。鱼通过吞食藻类(海洋微藻→浮游动物→鱼),其…  相似文献   

19.
闽南紫海胆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1999年7月到2000年10月在福建省东山县鲍鱼增殖中心进行的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tpina)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试验。受精卵孵化后经过11d的浮游阶段的培育,移入采苗池,经过80d稚海胆阶段的培育,出苗量1万-1.2万粒/m^3,个体壳径4—16mm,平均壳径7.7mm。  相似文献   

20.
卤虫在单细胞藻类培养中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琳江 《海洋科学》1999,23(6):58-60
在扁藻(Tetraselmissp.和Platymonassp.)藻液中接种适量的卤虫(Artemiasalina),通过卤虫对藻液中细菌及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的捕食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敌害生物对藻类的危害。通过卤虫对藻液中衰老及死亡的藻细胞的捕食,可以使藻种得以优化。而且,通过卤虫的代谢作用,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得以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