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规范”第十八章给了我们不完整记录的处理方法和两种统计方法,这对保持资料序列的完整是十分重要的。§18.1“处理”方法比较容易理解,§18.2的两种统计方法,学习中有的同志提出:新“规范”的这些规定可使气象资料中的括号“( )”比原来减少1/2,是否降低了资料的质量,要气象员用估计、代替的方  相似文献   

2.
周永清  王志芳 《气象》1982,8(5):28-29
关于雨量自记记录不正常时应当怎样处理,《规范》已有规定,且比较简便。但是对于有一些不正常的记录(如跳升)的处理,规定还不够明确。在审核报表时发现部分台站对不正常的雨量记录的处理,理解不一致。不正常的记录大致有以下四类,下面分别对论其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规定与实践在观测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自记记录上判辨仪器故障,加深对有关规定的理解,从而正确地按《规范》要求处理不完整记录。例如,《规范》第55页关于“正点前十分钟内,风向记录中断或不正常(如风向笔尖漏跳),如属下列情况,可视为对正点记录无影响”。规定第(3)项内容,是从台站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对保证风向自记记录的完整准确起着一定作用,而且符合客观实际。但是,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下站验收“百班”的工作中,发现一些站对自记风向风速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存有偏差,或理解偏面,处理不准确、不统一;或未按规定精神办,违犯了原则。现就电接风不正常记录处理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对有关规定的理解介绍给大家,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雨量自记仪的质量不太稳定,加之检查和维护工作不够,常造成记录缺测。对一些常见的不正常或不完整记录处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问题解答已有较明确的处理方法。但实际工作中,有时还会遇到某些特殊的不正常记录,其处理方法在《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中不太明确;又因雨量自记仪是用于连续记录降水动态分布状况的,对其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有别于其它自记记录,显得更烦琐和棘手。笔者现列出几例,本着“以尽量使资料序列保持完整,统计结果符合实际”的原则,与同行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法。1因降水自记笔尖阻力过大或…  相似文献   

6.
李建成 《气象》2000,26(8):57-57
1999年《气象》第 8期在台站园地栏内刊登了“关于一个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方法的讨论”,该文大意是 :“某基准站因 EN型风仪发生故障 ,造成 1 8、 1 9、 2 0时定时和自记记录缺测。在对该日定时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时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内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我阅读后认为关于 2 4小时定时风速缺测的处理在《规范》中还是有章可循的。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供广大测报工作者参考。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按《规范》规定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按记录缺测的次数(天数 )分别处理。《规范》中此方法虽然没有针对 2 4小时…  相似文献   

7.
用不正常的湿球温度计算相对湿度,会使相对湿度记录失实。本文分析了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及资料的处理方法。1 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和判别方法 (1)湿球温度表溶冰不当 在巡视仪器时,湿球温度表己结冰。对湿球进行溶冰处理后,如观测时湿球温度仍不稳定;或湿球溶冰后,所读得的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当其差值超过0.2℃时),可认为是溶冰不当所致。 (2)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 在大雾天气,若出现湿球温度稍大于干球温度现象(允许差值为0.1℃),按规范规定,可作为正常记录。但当相对湿度<95%…  相似文献   

8.
介绍在处理自记观测记录时,对不正常记录及在编制报表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谢允 《湖北气象》1994,(4):12-12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以其功耗低、精度高、功能较多的特点正在逐步取代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成为气象台站测风的常规仪器.由于其研制及开始使用的时间在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实施之后,规范未对其不正常记录的处理作出规定,有关方面亦未对这方面的内容作出详尽的解释.故当不正常记录出现后.  相似文献   

10.
谢华生 《气象》1980,6(7):25-25
关于最多风向的挑取,新规范§8.1。二、(三)3条(见新规范第55页)已有具体规定。我认为,这一规定可分为两段来理解。前一段是规范对于在自记纸上挑取十分钟内最多风向的原则规定。后一段是在正点前十分钟内风向记录出现了中断、漏跳或其它不正常状态时应采用什么方法来挑取。  相似文献   

11.
不正常的自记记录处理及在报表编制过程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爱珍 《广西气象》2002,23(4):61-62
介绍在处理自记观测记录时,对不正常记录及在编制报表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浅析自动站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秀勋  张邯 《贵州气象》2010,34(1):41-42
阐述了在自动气象站数据维护过程中出现不正常记录的优先处理原则和相应的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茆金祥 《气象》2004,30(12):83-84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从2004年1月开始执行。与1979年版旧《规范》相比,对风要素的观测,从概念、记录方法到数据处理都作了修改。这是为适应气象观测现代化和自动气象站业务需要而作的调整。只有准确理解风要素的相关概念和观测、记录、处理规定,才能在工作中自觉执行,从而获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风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份,我先后参加了六个县站测报质量和观测记录的检查,现将一些偶见易错的技术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一、02时自记风缺测时.定时栏风速如何填写?因仪器故障造成风向风速缺测时,据《规范》122页第9条规定:三次站02时风速用自记记录代替者,若遇自记记录缺测时,该日02时栏应空白(不能划"—"),按三次记录作日合计、日平均.另据《规范》118页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二)条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气象台站的观测员在对虹吸式雨量计所测得的降水自记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中 ,除了要充分理解《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认真细致对待任何可疑记录之外 ,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加深理解和灵活应用《规范》 ,才能确保雨量自记记录的统计准确无误。在此 ,笔者结合本站对雨量自记记录的统计预审情况 ,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作了简单介绍。1 时间差的订正在报表预审中偶尔发现 ,降水日前后两天无降水时雨量计自记钟记时有误差 ,而有降水的当天自记钟确无误差。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 ,主要是观测员在统计雨量自记记…  相似文献   

16.
仪器性能有问题或仪器的安装不规范,有时用直接检查的方法难以发现,而采用审视记录变化的办法倒常常能奏效,对于自记仪器来说将更是如此.因为,观测仪器的毛病,必然会在记录迹线上有所反应.所以有经验的检查员和观测员都喜欢从分析记录迹线入手来发现和处理仪器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将这种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钊敏 《四川气象》1996,16(2):48-48
对一次不正常的自记降水记录处理的探讨黄钊敏(宜宾地区气象局)我在预审本站1994年4月4日雨量自记纸时,发现有一个特殊的不正常降水记录,现就怎样来处理这一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大家一起探讨,以求共识。不正常记录:9月4日0-2时自记降水记录有明显漏...  相似文献   

18.
李凤君  扬兆明 《气象》1991,17(9):2-2
在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中,对于飑的观测、判断和记录仍存在一些问题,常常造成漏记或误记。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该现象的基本概念认识模糊,对《规范》中飑的定义理解不透,对其特点辨别不清。  相似文献   

19.
李凤云  杨建红  陈成国 《气象科技》2012,40(6):1075-1077
对山东省2009年7-8月报表错情统计,发现强降水时蒸发错情达18.6条,其原因是观测员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解不够准确,审核员过于武断,对规范理解过于僵化,将观测员处理正确的记录统计为错情.对德州2000-2010年及平原2008-2010年强降水时对蒸发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出:液态降水采用增加溢流桶法效果最好,但它不适用固态降水;加盖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液态和固态降水,但只适用于守班期间.因此针对不同降水性质,应采取不同措施,确保蒸发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电线积冰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时一年也遇不到几次,一旦发生,常使观测员对电线积冰的观测和记录感到生疏。由于对细节理解不深,就会发生歧义,出现电码错误,不能正确把握一次积冰过程最大值测定的时机,使记录失真。只有准确理解规范、电码的含义,才能正确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