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东洪水和致洪暴雨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上游的川东地区洪水和致洪暴雨特点,提出了致洪暴雨的环流天气概念模型,预报致洪暴雨及洪水等级。  相似文献   

2.
使用1981~1996年6~8月长江上游19站日降水资料以及同期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分析了其间长江上游113个暴雨日的主要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按500hPa环流形势划分,可将长江上游大范围致洪暴雨分为北槽南涡类、低涡切变类、河西小槽类等三种类型,其中北槽南涡类和低涡切变类对长江致洪影响极大。同时,以1981~1996年6~8月08时500hPa、700hPa、850hPa资料为初始场,结合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归纳出了长江上游未来24小时内大范围暴雨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3.
1995年7月25—31日东北地区致洪暴雨Tbb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金锡  冯志娴 《气象》1996,22(8):29-32
该文分析了1995年7月25-31日我国东北地区中南部致洪暴雨时段Tbb场特征,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致洪暴雨Tbb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了热带,副热带系统位置偏北且西伸外,北方致洪暴雨云带的走向,同热带,副热带云系的联系以及各系统之间的配置都和梅雨期致洪暴雨云带非常相似,这是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致洪暴雨及其产生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允中  杨秀海 《气象科学》1990,10(4):416-422
本文从长江三峡洪水来确定暴雨过程(致洪暴雨),讨论了致洪暴雨与前期流量、暴雨持续天数的关系。对产生最强暴雨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类,並指出台风、副高脊的活动与致洪暴出现及落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铜仁地区致洪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铜仁地区34年间出现的致洪暴雨过程分析,探讨产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及基本形势,并分析有关物理量,归纳出致洪暴雨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淮河上游流域历次强降水及其致洪情况的分析,探讨强降水过程与洪水发生的规律,从而确定这一地区致洪暴雨标准,并用分区和时间滑动累加计算的方法,计算空域面雨量累加值,导出致洪暴雨指数。从天气气候普查,得出产生这一地区致洪暴雨的四个类型天气系统,从中选取各类典型致洪暴雨个例,用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释用结合的方法,建立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并对洪峰涨势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7.
利用湿位涡理论,对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作系统分析。根据700 hPa湿正压场特征,将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分为3种类型:陕北和鄂尔多斯高原致洪暴雨、川东北和陕南致洪暴雨、青藏高原东北侧大范围致洪暴雨。归纳总结了3种致洪暴雨不同阶段700 hPa湿正压场、湿斜压场特征。为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的预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8年丹江口水库流域五场暴雨的入库流量和降水量(08~08时)资料以及同期的500hPa、700hPa、850hPa 高度场及地面天气图资料,对这一流域 1998年7、8月份发生的五场致洪暴雨的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及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水库流域致洪暴雨的成因,为今后加强对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9.
夏季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与季风涌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陶诗言  卫捷 《气象》2007,33(3):10-18
中国淮河以南地区夏季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这种致洪暴雨一般出现在沿着河谷走向的静止锋上。在引发致洪暴雨的环流系统中,季风涌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提供了暴雨产生所必须的水汽。分析了1998、2003、2005及2006年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和东亚季风涌,以及与赤道附近大气环流的30~60天振荡(称作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活动的关系。当来自赤道印度洋的MJO引起南海地区西风的加强;南海西风的加强,触发中国南部大陆出现季风涌;季风涌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交绥,造成静止锋上的致洪暴雨。由此提出我国南方夏季流域性致洪暴雨中、短期预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的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对“94·6”致洪暴雨的天气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由此揭示支配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一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点和相应影响天气系统的特征的分析,将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分为3个类型,提出了各类模型的环流特征,入型条件和致洪暴雨生产的有利条件,为今后制作洪暴雨预报邓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暴雨区附近高空和地面要素场的演变特征与分析,以及对与暴雨降水密切相关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试图了解各层的要和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致洪暴雨的关系,从而了解致洪暴雨的一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江玉华  申学勤 《四川气象》1995,15(4):8-11,36
对1982-1994年间出现的致暴雨,使用遥感探测资料(卫星、雷达)并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致洪暴雨的短时预报指标、概念模式、统计预报方程。对1994年7月10-11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介绍了近期的试报情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26次致洪暴雨历史天气图,总结各层的影响系统特征主要为受500hpa,低槽,700hPa850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影响。分析确定了各层影响系统起始场的关键区,将锦江流域致洪暴雨划分为3种天气型,其对致洪暴雨的总概括率为96.2%。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 ENSO事件的出现与广西致洪暴雨的关系 ,结果表明了两者关系密切 ,广西的致洪暴雨基本上都出现于 ENSO事件年或 ENSO事件结束后的一年里 ;ENSO事件的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与广西致洪暴雨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非常吻合。此外 ,还就厄尔尼诺对广西致洪暴雨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锦江流域26次致洪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合成分析,得出流域产生致洪暴雨的水汽条件,对流性稳定层结判据,湿有效位能特征和动力成因,归内出锦江流域致洪暴 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广西致洪暴雨过程的要素场演变特征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暴雨区附近高空和地面要素场的演变特征分析 ,以及对与暴雨降水密切相关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 ,试图了解各层的要素场和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与致洪暴雨的关系 ,从而了解致洪暴雨的一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94.6.28局地大暴雨与93.8.4致洪暴雨的对比分析苗爱梅,袁崇民(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引言1994年6月28日夜间稷山县出现局地强暴雨,7小时降水量达101mm。这次过程与93.8.4致洪暴雨过程相比,过程前期,500hPa环流、70...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ENSO事件的出现与广西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了两者关系密切,广西的致洪雨基本上都出现于ENSO事件年或ENSO事件结束后的一年时,ENSO咸件的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与广西致洪暴雨出现频率随年代的变化非常吻合,此外,还就厄尔尼诺对广西致洪暴雨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柳江致洪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柳江流域历年25个致洪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柳江流域致洪暴雨主要发生于6~7月,20世纪90年代后柳江致洪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的趋势,柳江东北部流域和西部流域是柳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地,分析还发现柳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南支槽)、低涡、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等6种,可分为低槽切变类、低涡切变类和低空急流切变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