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6(4):F002-F002
薛春纪教授,男,汉族,1962年生,陕西眉县人。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西北大学岩石矿物学专业学士和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被原地质矿产部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李文渊研究员男,1962年9月出生,甘肃省武威市人,1983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普查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西安地质学院矿床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西北大学岩石矿物矿床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副所长),《西北地质》主编;长安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岩石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地质编图委员会委员;《矿床地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长期…  相似文献   

3.
浙江是环太平洋带最著名的非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在回顾浙江非金属矿床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非金属成矿学、矿床地球化学、矿物学等领域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课题。  相似文献   

4.
1913年9月,工商部设地质研究所.10月1日,地质研究所在北京马神庙北京大学内开学,这是一个培养地质调查人才的教育机构,录取学生30人.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兼任地质研究所所长.1914年1月,由章鸿钊接任所长.翁文灏回国后,任地质研究所讲师."以中国之人,入中国之校,从中国之师范,以研究中国之地质者,实自兹始."在三年的学习中,所长章鸿钊主讲矿物学和地史学,丁文江讲授古生物学和地文学,翁文灏承担的课程最多,有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矿床学等等.同时开设多门专业基础课,由北京大学教师和矿政司的官员任教.  相似文献   

5.
广西贵港含金银多金属硫化矿区属中温热液型矿床。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研究特征 ,采用“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 ,试验获得了满意的指标 ,金、银分别富集于砷硫精矿、铅精矿中。金、银总回收率均大于 85 %。  相似文献   

6.
电气石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专利。目前国内外对电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体矿物学、找矿矿物学和岩石矿物学、晶体物理化学特性、矿床资源特征4个方面。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电气石的晶体结构和电气石物理特性的内在动因等,中外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并在利用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判断成矿、成岩地质环境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电气石的物理特性制造环保、保健产品等获得突破,展现了电气石的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敏  张尚坤  赵鹏大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6/12/26-2007/4/13
电气石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专利。目前国内外对电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体矿物学、找矿矿物学和岩石矿物学、晶体物理化学特性、矿床资源特征4个方面。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电气石的晶体结构和电气石物理特性的内在动因等,中外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并在利用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判断成矿、成岩地质环境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电气石的物理特性制造环保、保健产品等获得突破,展现了电气石的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电气石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专利.目前国内外对电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体矿物学、找矿矿物学和岩石矿物学、晶体物理化学特性、矿床资源特征4个方面.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电气石的晶体结构和电气石物理特性的内在动因等,中外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并在利用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判断成矿、成岩地质环境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电气石的物理特性制造环保、保健产品等获得突破,展现了电气石的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广西合浦官井—西场钛铁矿砂矿床中的主要有用矿物“钛铁矿”的研究,探讨其矿物学特征和形成机理,认为:实为钛铁矿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表生作用的氧化变种—高钛钛铁矿—假金红石:该矿床应属海岸阶地沉积氧化变生型高钛钛铁矿—假金红石砂矿床。并指出该类矿物的发现不仅具有矿物学意义,而且对指导寻找高钛矿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4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分析学组、构造学组及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承办的"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演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分析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任战利研究员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构造学组组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登发教授共同发起和召集,来自中国石油学会、陕西省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浙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  相似文献   

11.
陈骏教授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7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2年获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南京大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起在南京大学任教。1988-198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晋升为南京大学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绢云母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并通过成因矿物学论述,对矿床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秦克章研究员男,1964年生,湖北随州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矿床学首席教授,经济地质学家。1985年浙江大学地质学系学士毕业后,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工作,师从著名花岗岩矿床学家石原舜三教授,1997年获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地质勘查找矿角度,将未出露现代侵蚀面或被沉积物覆盖的矿床统称为隐伏矿床。寻找隐伏矿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①地质分析(构造体系、地质建造、矿田构造、隐伏侵入体等);②矿床学理论(成因模式、找矿模型等);③数学地质(统计预测、综合信息、地质异常等);④地球化学找矿(构造地球化学、原生矿晕、次生矿晕、离子态分布模式);⑤地球物理找矿(层析成像、地电提取、物探填图等);⑥矿物学方法(矿物标型、蚀变矿物等);⑦遥感地质找矿;⑧其他方法(生物找矿、计算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龙根铅锌矿床λ于念青唐古拉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西段,目前该矿床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以主要 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龙根铅锌矿床是由深部岩浆结晶分异 产生的成矿流体从深部向上运移过程中,在温度与压力的驱动下沿灰岩和花岗斑岩的岩性分界面选择性交代形 成,属于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龙根铅锌矿床从花岗斑岩至灰岩矽卡岩矿物分布具有良好的 空间分带性,矿床从早到晚可划分为2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成矿环境由早期的弱酸性、中低温、高氧逸度转变 为晚期的碱性、较低温度、较高氧逸度;矿床不限于铅锌矿化,深部可能有 CuGMo矿的成矿潜力,下一步矿区勘探 工作应该Χ绕岩体接触带进行布置,继续往深部进行勘查.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1):F0002-F0002
毛景文研究员 男,1956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从事矿床学研究。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2年和198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1993年在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和圣太田高等矿业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1983、1988年和1992年先后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12月9日揭晓,《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舒德干教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辑部在此特向舒德干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舒德干院士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专业,1981、1987年分别在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德国洪堡学者、中国长江学者,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洛坝矿床的硅岩为例,对以沉积岩为主岩的沉积-喷气矿床的一种重要容矿岩石——硅岩,从其产状形态,物质成份等方面,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研究,提出了同生热液沉积-准同生交代成因的论点,并论证了新发现的多孔状硅岩是蒸气爆裂成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正舒德干院士男,湖北鄂州人,1946年2月出生于湖南湘潭,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专业,1981、1987年分别在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系德国洪堡学者和中国长江学者,2011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西北大学博物馆馆长及地质学系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曾被评选列入"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2):F0002-F0002
舒德干教授男,1946年2月出生,湖北鄂州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专业,1981、1987年分别在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德国洪堡学者、中国长江学者,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协常委。其科研成果曾被评选列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