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新杰 《地理教学》2010,(24):56-57
这是一节复习展示课。在做了自认为万无一失的准备之后,我满怀信心地来到教室,可是眼前的情景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暗暗叫苦:学生情绪竞如此低落,这可如何是好?教室后面可坐满了来听课的领导、老师呀!  相似文献   

2.
课标解读 本节课内容选自王树声主编的复习用书《区域地理》,是对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的强化。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来使用降水资料,能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二来初步学会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差异。重视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茵瑜 《地理教学》2021,(10):61-64,11
"一境到底"情境式专题复习是指以一个区域为单元,在充分挖掘区域特征之后设计而成的情境式专题复习课.此类型复习课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框架和提高学生获得感.本文以龙羊峡为例介绍"一境到底"情境式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阎浩 《地理教学》2014,(22):37-40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地理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课型,其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测试讲评发现自己在知识点、解题能力、解题思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以弥补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前夕,高三地理一、二轮复习课基本结束,绝大多数学校采用综合试卷练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解题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试卷讲评课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三最后阶段复习的成败。但是,要真正上好一节试卷讲评课也并不是容易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一言堂、就题论题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天气系统一锋面”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高三一轮复习常用的三步曲式复习方法:第一步展示《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复习方向;第二步梳理知识点,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第三步进行解题方法归纳和解题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读图时不知从何下手,不能正确判读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或将二者混淆。是让他们坐下去再思考,还是让他们死记硬背书上的图;是继续将教学预设进行下去,还是像新授课一样将冷、暖锋知识重新再讲一遍?我一时感到十分无奈。  相似文献   

6.
就是在刚上课的5至6分钟的时间内进行针对性检测。一是检测上节课的复习效果,二是考查本节课考点和主干内容。通过前测,诊断上节课存在问题,以便再强化再巩固,另一方面也为更好地掌握学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准备。压力就是动力,任务驱使总比没有任务或者轻描淡写的布置任务效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以学为中心”的单元式学习形式。本文打破碎片化教学束缚,完成对教材固有“内容单元”的解构,重构出初中地理复习课系统化的“学习单元”教学模型,并以“地形”学习单元为例,设置“取复习内容,开展基点分析”“梳理复习知识,重构学习单元”“创设驱动问题,创建学习活动”“聚焦生命在场,贯彻多元评价”“践行减负提质,巧设单元作业”五环节开展复习课教学,最终实现学生的“生命在场”而非“身体在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民族”一节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如复习旧课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等。但是,我认为利用地图,根据民族的形成导入较好。这是因为民族本来就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体,具有地理性;同时,学生对民族的形成也感到玄妙,因而比较好奇,而利用地图就能便利地让学生初步感知民族的形成。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和需求,也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中教学视导要求50岁以下的教研员视导期间上一节高三复习示范课(姑且叫研讨课),要求内容同步,借班上课,同课异构。同时提请同学科教师全员听课,其他学科教师可以观课。  相似文献   

10.
表格在地理新授课、复习课,以及地理考核的命题中运用得很普遍。表格法简明、比较直观地特点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积极的影响。现以中国河流和湖泊概况一节(新授课)为倒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1.
徐兆兰 《地理教学》2010,(24):14-15,40
高三地理基础复习课(一轮复习课)是高中学段至关重要的课型,对于全面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有着特殊的作用。规范化的基础复习课可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将新授课上的知识经验调整转化为具有个性特质的“意义建构”,从而为后续的专题复习课“强化学生地理创新意识、提高地理应用能力”作好坚实的铺垫。同时,科学地设计好基础复习课的教学行为,也能有效促进同一班级内学生地理学业成绩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控制两级分化的现象,形成优质高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李毅 《地理教学》1992,(6):16-16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提问复习,所提出的问题是上一节课或以前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本节新知识的学习又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旧知识的情况。这一环节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复习课应进一步关注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逻辑,关注在不同真实情境下学生的知识迁移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应用于复习课解决了课时不足或课时零散的问题,基于学生的学情与认知规律,在统摄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教材解构、素材锁定、情境生成,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复习课模式.本文选取"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作为代表性的真实情境,整合人教版地理必修地理二中的内容形成大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在真实情境下打乱学生原有的知识序列,提高学生在劣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地理教学真正回归学科核心素养的增强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刘汉生  韩姣姣 《地理教学》2020,(8):43-45,50
概念教学是一个"知识重构"的过程,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已知的知识联系起来,对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概念教学要求和地理专题复习课型特点,探讨概念教学构建的地理专题复习课型的含义和特点,深入挖掘概念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复习内容的针对性,以期寻求地理专题复习课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同课异构"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集中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高中地理班在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举行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复习课为切入点,对来自不同省份的两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自的独特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探索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为地理教师进行复习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毅 《地理教学》2001,(7):29-30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部分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要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仅凭简单的设计、平直的讲述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突出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并且善始善终,使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7.
蒋珣 《地理教学》2014,(12):126
英语复习课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梳理,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形成新的认知体系;教师能够调整学生所学知识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差距,顺利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值得一线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几点方法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十分珍惜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的集中复习课。把复习的任务按时段分解,计划整体的复习思路,具体设计复习环节,以自主复习为主,多种形式结合,将默写尤其是在黑板上默写作为一种重要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刘琴 《地理教学》2011,(9):15-17
“黄河的治理”一课是初中地理一节公开课的课题。和之前所有的公开课一样,准备的过程忙碌而快乐。然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却让我越来越感觉到头皮发麻,精神紧张:1、准备收集材料,足足做了40张幻灯片(内容涵盖面大,包括四个大方面的内容);2、学生的情感准备有空缺(南方学生对黄河的陌生和未知,导致对黄河难以融入感情)。  相似文献   

20.
楼利苗 《地理教学》2011,(10):33-35
一、问题提出目前,常见的地理复习行为可归纳为:课前,按教材文本素材预设课堂教学内容与授课顺序,与新课讲授比较,无非增加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与选取若干个具较大难度的例题解析。课中,展示课件并按课件的先后顺序一直讲下去,中间有学科知识的讲解,穿插例题和一定的练习。课后,大多选取一部甚至多部主流教辅用书的习题作为学生巩固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