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色尔特能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位于东天山小热泉子构造带和觉罗塔格构造带结合部位,由纯橄岩-辉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2020年发现一条铬铁矿体,长2 m,宽1 m,走向110°,豆荚状,Cr2O3品位40.71%。通过野外地质特征分析与成矿理论研究,认为其属蛇绿岩型豆荚状铬铁矿。该类型矿产的发现在康古尔断裂带一带尚属首次,表明色尔特能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为蛇绿岩,非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证明东天山康南-东恰特尕力-色尔特能蛇绿岩带的存在,大大拓展了东天山铬铁矿勘查潜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君奇  王晓地  庄晓  刘云华 《岩石学报》2008,24(6):1297-1301
白济汛镁铁-超镁铁岩由吉岔蛇纹岩和俄咱辉长岩岩块组成,属澜沧江缝合带中的蛇绿岩块体.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表明,吉岔蛇纹岩(>297Na)和俄咱辉长岩(303Ma)与金沙江缝合带中蛇绿岩的形成时间(300~294Ma)一致.说明金沙江缝合带和澜沧江缝带中的蛇绿岩,同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盆扩张期形成的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3.
代文军 《甘肃地质》2010,19(2):8-17
四顶黑山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于黄山东—镜儿泉铜镍硫化物矿床北偏东约100km处,位于甘、新交界处。主要由橄榄岩、角闪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等组成。研究认为该区镁铁、超镁铁质岩是同一岩浆源在不同阶段分异的产物。超镁铁质岩属玄武质科马提岩,镁铁质岩为拉斑玄武岩;镁铁质岩的TiO2含量1.2%,Nb含量2.0×10-6,Nb/Lapm=0.25~0.50,Th/Lapm=0.25~0.46,Ti/Ti*=0.37~0.88。镁铁质岩的εNd(t)值普遍大于+3,说明其起源于软流圈地幔,为富集地幔向亏损地幔过渡类型。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均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U,且出现Nb、Ti的负异常。表明华力西中期哈萨克斯坦板块出现俯冲—增生的岛弧体制,在该体制下岩浆沿断裂多期次脱离地幔而上侵,为古亚洲洋闭合之前俯冲增生的产物,并非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北缘卡拉塔格地区发育一系列镁铁质岩体,出露面积1km2。岩体岩相较为单一,主要岩性有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长岩、淡色辉长岩和辉绿岩。本文利用LA-ICP-MS测得2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2. 2±0. 6Ma和278. 3±0. 6Ma;与吐哈盆地玄武岩及东天山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时代一致。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相对低Fe、高Al、Ca、碱、Ti,富集Rb、Ba、Sr、K,亏损Th、Nb、Ta的特征。岩石的(~(87)Sr/~(86)Sr)_i=0. 70313~0. 70461,εNd(t)=+6. 22~+8. 64,(~(206)Pb/~(204)Pb)_i=17. 68~18. 103,(~(207)Pb/~(204)Pb)_i=15. 443~15. 536,(~(208)Pb/~(204)Pb)_i=37. 423~37. 801,表现出高Nd、低Sr、低Pb,且变化范围较窄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该地区镁铁质岩体的岩浆动力学背景为后碰撞伸展环境;岩浆源区为俯冲板片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并被软流圈物质混染;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模拟显示母岩浆在源区遭受了5%~15%的板片流体交代,在上升过程中遭受了5%的上地壳物质混染。卡拉塔格地区镁铁质岩体与东天山二叠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和吐哈盆地玄武岩形成于同一构造岩浆系统,在剥蚀较浅的大南湖岛弧带具有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中的约马克其镁铁-超镁铁岩具有蛇绿岩的岩石组合特征,是卷入到阿尔金断裂带的蛇绿岩片,其下部的超镁铁质组分m/f=9.49~9.64,为镁质超基性岩;上部的镁铁质组分具有与大洋中脊玄武岩类似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模式,在基性岩Zr/Y-Zr和Ti/100-Zr-Y×3环境判别图解中均位于大洋中脊环境。对辉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原位U-Pb定年,表明该蛇绿岩形成于500.7±1.9Ma的晚寒武世,它们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约马克其地区铜镍综合异常中的铜异常是由产于蛇绿岩单元上部的玄武岩中铜矿化所致,而镍地球化学异常则是蛇绿岩下部单元超镁铁质组分中含镍蛇纹石引起,因而,约马克其镁铁-超镁铁岩具有找寻与蛇绿岩有关的铜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新疆托克逊新干沟奥陶纪蛇绿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3-2004年在新疆托克逊干沟地区1:5万区调中,查明博罗科努带北侧新干沟一带为奥陶纪蛇绿岩建造.建造组成成分有:由纯橄岩、斜方辉橄岩等组成的变质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斜方辉石岩、堆晶辉长岩以及上部辉长岩组成的堆积岩;辉绿岩;由玄武岩及其凝灰岩、凝灰质碎屑岩、少量碳酸盐岩、硅质岩等组成的沉积层.建造总厚1627.5~2564.5m,其中镁铁-超镁铁岩体共26个,岩体最大宽度1000m,总面积5.2km^2.橄榄岩类M/F10.16~11.85,辉石岩、堆晶辉长岩M/F 6.64、7.44,与新疆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蛇绿岩中的变质橄榄岩一致.新疆黄山类型含铜镍超镁铁岩不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它们与典型大洋中脊蛇绿岩不同,与新疆多数蛇绿岩相似.应为小洋盆扩张产物.  相似文献   

7.
新疆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蛇绿岩作为残留洋壳的良好记录,对于研究古板块构造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的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位于新疆阿尔泰布尔津南部,主要由超镁铁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复理石建造等构成。其中辉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 Pb年龄在363~355 Ma,指示蛇绿岩的形成、洋壳俯冲时代在晚泥盆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岩套的镁铁超镁铁岩和玄武岩属低碱、低钛、富镁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较典型的幔源岩石特征,玄武岩形成于类似洋中脊的构造环境。混杂岩带中的片麻状花岗岩属于钠质的低钾岩石系列,形成于火山弧或同碰撞构造环境,亦为洋壳俯冲的结果。吐尔库班套蛇绿岩与科克森套、乔夏哈拉、布尔根蛇绿岩一起构成了沿额尔齐斯分布的蛇绿混杂岩带,构成了分割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斋桑-科克森套-南蒙古缝合带。  相似文献   

8.
缅甸密支那地区发现侏罗纪的SSZ型蛇绿岩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本文报道了在缅甸的密支那地区发现的一套侏罗纪SSZ型蛇绿岩和有关的岩石单元。蛇绿岩由地幔橄榄岩、安山玄武岩、淡色辉长岩和辉长岩类、橄榄辉石岩和含长辉石岩类、以及斜长花岗岩组成。锆石的U-Pb定年获得安山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166±3Ma、淡色辉长岩177±1Ma、橄榄辉石岩171±2Ma,和斜长花岗岩176±1Ma。安山玄武岩以低K2O(平均0.21%)和中TiO2(0.8%~1.2%)为特征,熔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属于近平坦和LREE轻微富集型〔(La/Yb)N变化于1~1.3之间〕。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熔岩和其他基性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和Ba含量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h、Ta、Zr、Ti明显亏损,为典型的SSZ构造背景成因的熔岩特征。87Sr/86Sr(i)比值为0.70367~0.70397,以及εNd(t)为正值(4~5.3),均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源区。从空间展布看,密支那蛇绿岩与缅甸东带蛇绿岩应属同一条蛇绿岩带,与我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相连。但不同的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侏罗纪时(约170Ma)为MOR型蛇绿岩,但密支那侏罗纪出现的是SSZ型蛇绿岩。两者时间如此相近,我们认为用洋内俯冲来解释较为合适。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人将缅甸东带蛇绿岩与西藏北带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相连,并且后者在侏罗纪时也已经出现SSZ型蛇绿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对密支那蛇绿岩构造背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贺根山缝合带东部晚石炭世梅劳特乌拉SSZ型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岩性为安山岩和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埃达克岩的形成时间为294.1±2.2 Ma,时代为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埃达克岩属于低钾拉斑系列和中钾钙碱性岩石,具有高硅(Si O_2=64.12%~69.12%)、高铝(Al_2O_3=16.05%~18.59%)、富钠贫钾(Na_2O=5.08%~6.80%,K_2O=0.70%~1.22%,Na_2O/K_2O=4.50~7.26)、高Sr (291.22×10~(-6)~762.20×10~(-6)),低Yb (0.74×10~(-6)~1.28×10~(-6))、低Y(7.33×10~(-6)~12.74×10~(-6))等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Zr、Ti和P),稀土元素总量较低(40.97×10~(-6)~108.69×10~(-6)),贫重稀土元素,无明显的负Eu异常,为典型的埃达克岩。梅劳特乌拉埃达克岩形成于俯冲带岛弧环境,可能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经俯冲带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橄榄岩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埃达克岩和梅劳特乌拉蛇绿岩(308 Ma)的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枕状拉斑玄武岩、玻安岩、富Nb玄武岩和高镁安山岩等构成洋内初始俯冲作用形成的较丰富且完整的岩石组合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亚洲洋东段开启了洋内初始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西乌旗梅劳特乌拉蛇绿岩的识别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新识别出的内蒙古西乌旗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北部,从空间展布看,为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的东延部分,通过对梅劳特乌拉蛇绿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发现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呈ENE-NE向展布,宽约6~11km,延伸约24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较齐全,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辉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辉绿岩脉(墙)、枕状玄武岩、辉斑玄武岩、及硅质岩。蛇纹石化方辉辉橄岩具有低SiO 2、高MgO,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宽缓的U型,具SSZ(supra-subduction zone)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特征。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脉(墙)具低K2O(平均0.82%)和TiO2(0.8%~1.2%)的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显示LREE弱亏损的平坦型;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脉(墙)的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和Ba含量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Th、Ta、Zr、Ti明显亏损,为典型的SSZ构造背景成因的熔岩特征。获得块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8.5±2.2Ma,据此确定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为约束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