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处美国军事基地废弃了接近50年,当时计划将基地的废料永久性地保存在地下。它距离海岸201千米,当时是精心设计建造在冰原的干燥积雪区域,事实上当时冰原表面并没有融化。但近年来格陵兰岛冰原融化了数千亿吨的冰,主要是由于冰原表面融化。最新分析显示,仅需要75年时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这些危险废弃物就将暴露出来,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基于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的分析文档,科学家认为废弃军事基  相似文献   

2.
正南沙群岛海底地形总特点为由南向北级降的3级阶梯地形。第一级为南海南部大陆架(巽他陆架),水深不超过150米。第二级为南沙台阶,水深15 0 0~2 50 0米,西北向宽500~520千米,东北向长约1000千米,台阶面上兀立着众多高达2000米的珊瑚礁,礁间还有一系列水深2500~3000米的槽谷;台阶面内缘折线以上至大陆架外缘是上陆坡,水深150~2500米,台阶面外缘  相似文献   

3.
海底峡谷是大陆边缘最重要的地貌形态之一,是沉积物和陆源有机质向深海搬运的主要通道,在深海重力流沉积、全球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油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及海底工程设施安全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海底峡谷常发育于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其形成和演化与构造变形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着重就构造活动对海底峡谷地貌的控制作用进行综述。总结了5种与构造变形有关的海底峡谷平面分布端元模式,分别为限制型、转向型、偏转型、阻挡型及横向切穿型海底峡谷。分析了局部坡度变化对峡谷内部地貌特征的影响:构造变形引起的局部地形坡度增大会导致海底峡谷内部侵蚀作用的加剧与裂点的形成;局部地形坡度减小容易引起天然堤和决口扇的形成;坡度的变化还会引起峡谷弯曲度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4.
建立美国最大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利福尼亚蜿蜒崎岖1800千米的海岸线哺育了世人瞩目的多样化的海洋生物,而沿岸纵深2600米的海底同样富饶。那里成片海草和海藻丛林与海下峡谷和深海暗礁交相辉映。季风和复杂洋流给鲨鱼、金枪鱼、乌贼和栖息于礁岩中的鱼类以及数以千种的物种带来养料,从而造就了异常富饶的生态系统,而成为美国最丰产的渔业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冯守珍  雷宁 《海洋测绘》2005,25(5):28-30
1999年完成的中山锚地高精度水深地形勘测,测量了锚地,调查了部分周边水深地形,取得较完整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了勘测锚地水深地形图。利用测区外的部分测绘资料使我们有机会可以审视和概略研究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继之对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分析研究表明:中山站海湾地形复杂,地形类型多样:台地、水下山丘、峡谷,从陆向海倾斜。受冰体运动的影响,发育了SN向沟谷,自大陆向海中发散;海底地形陡峭,峡谷上穿切冰盖外沿,下达深海,其峡谷内在平坦的背景上仍然发育有水下低丘。  相似文献   

6.
<正>加拿大冰川公园位于加拿大和美国的交界处,包括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公园广泛分布着冰川和高耸的山峰,复杂的自然地球景观令人印象深刻。这里生活着许多灰熊、驯鹿和大角羊。该处世界海洋遗产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处非极地冰原地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非极地冰原世界,所包含的冰川在世界上也是最长、最壮观的冰川之一。该处的地理地形由高山、冰原和冰川组成,从北部内陆到南部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表现为植物  相似文献   

7.
孟加拉湾典型地形对潮汐的影响机制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故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设置了一组控制试验和三组对照试验,通过数值试验手段理解湾顶和两侧陆架地形,以及陆架区域显著的峡谷地形对该区域潮汐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显示:恒河峡谷有利于减小峡谷附近的潮波振幅,但对湾顶潮差影响不大;顶部陆架宽度有助于增大潮波振幅,增大湾顶的潮差;东侧陆架有助于增强开尔文波,增大湾顶潮差,但影响不如顶部的陆架显著;西侧陆架仅对西部局地有影响,对整体同潮图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正>76天·90多个站位·11858海里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以下简称南北极专项)实施以来进行的第二个北极科考航次。考察海域主要位于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具体包括白令海盆、白令海陆架、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和加拿大海盆等海域。考察海域海底地形起伏较大,既有平坦的陆架浅水区,也有地形变化复杂的海山区,更有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水洋盆。本次科考共历时76天,总航程约11858海里(22000千米),总航时1201小时,其中浮冰区总航程2586海里(约4800千米)。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9.
揭开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T·克雷格·道维是“波思特·罗伯斯”号船的引水员。每个星期他都要和MBARI(蒙特雷湾水族研究)的同事们乘坐该船出好几次海。他们的任务是利用水下机器人对海平面以下2英里的海底峡谷进行探索研究。该海底峡谷距MBARI的总部加利福尼亚州莫斯兰丁仅70千米。控制室显得有些昏暗.录像监视机不停地闪动着,此刻,道维正轻轻地摆弄着操作杆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调查研究引起美国西北部极地冰原融化的温度变化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学院站报道,全球变暖已影响到美国西北部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应该感到庆幸,大约在1.3—1.4万年以前,半英里厚的极地冰原覆盖着现在的西雅图以及其北地区.大型淡水湖在犹他、内华达和加...  相似文献   

11.
地质学家们确认,300万年前的地球处于这样的环境中:①全球海平面比现今高25~35米;③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海流向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热传递作用强于现今;⑧现今处于常年积冰环境的北冰洋的大部分或全部出现季节性无冰现象;④南极冰盖的面积仅为现今面积的1/3;⑤现今处于冰原条件下的北美地区为森林所覆盖。  相似文献   

12.
远海孤立碳酸盐台地周缘发育了碳酸盐岩峡谷,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碳酸盐碎屑沉积物的“源-汇”体系及深水油气成藏等方面。文章利用多波束测深、高分辨率二维多道地震等数据,精细刻画南海西沙海域永乐海底峡谷的地貌形态及内部充填特征,揭示该峡谷沉积演化过程,分析峡谷成因控制因素及稳定性。永乐海底峡谷形成演化可分为萌芽、汇聚和拓展3个阶段,随着演化过程的发展,峡谷规模及对沉积物输运作用增加。永乐海底峡谷形成及演化主要受古地貌隆起形成的负地形和沉积物重力流侵蚀作用影响。峡谷在第四纪以后仍有较明显的活动迹象。分析显示永乐海底峡谷是西北次海盆的重要物质输送通道,其沉积演化过程及稳定性对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物输运等深水沉积过程及岛礁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霄炜 《海洋世界》2011,(3):12-14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在日本以东130千米的西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24千米。此次强震所引发的大海啸,给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峡谷水道成因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峡谷水道储层近年来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黄流组二段发育近南北向的大型峡谷水道体系。依据二维及三维地震资料,充分运用地震沉积学理论对峡谷水道成因、物源及峡谷内部砂体分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乐东区峡谷水道发育于黄流组二段低位时期,其成因主要受控于T40时期区域大规模的海退事件及下部大量走滑断层活动。峡谷水道物源来源于海南隆起,周缘存在多条小型补给水道,受地形及水动力条件影响,峡谷水道分为侵蚀区、搬运卸载区、水道交汇区,不同区沉积特征及地震相特征差异明显,砂岩充填也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性,砂岩集中发育在搬运卸载区及水道交汇区部位。  相似文献   

15.
蓝镜头     
荣城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千米,是我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那里的海岸带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千里岩岛地处中国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缝合线位置,其基底由强烈韧性变形的构造片麻岩组成,并出露具重要大地构造标型意义的超高压榴辉岩类岩石。本文通过对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研究,探讨了榴辉岩的成因。研究表明,千里岩地区高压变质岩是由于华北与华南两大陆块拼合时,处于其间的岛弧拉斑玄武岩沿碰撞带下插到华北陆块之下,从而使千里岩地区发生高压变质作用,形成了榴辉岩和片麻岩等,后期的构造折返使其上升到地壳上部。  相似文献   

17.
基于SRTM15_Plus水深数据,利用地形表面流水分析与等高线几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亚洲大陆边缘海底峡谷进行识别,分析峡谷的形态、分布及演化进程。共识别出海底峡谷531条,按照平面形态分为直线型、蛇曲型和树枝型三种,数量分别为239条、75条和217条。直线型峡谷主要分布在白令海盆地、千岛盆地、南海等海域;蛇曲型峡谷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东部俯冲带海域;树枝型峡谷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沟、伊豆小笠原海沟和南海海槽交界处,南海以及苏门答腊俯冲带海域。根据峡谷的形态与分布,结合研究区内构造背景,讨论了峡谷“直线型-蛇曲型”的形态演化进程,并依据树枝型峡谷主干谷的形态信息,推测存在“蛇曲型-树枝型”、“直线性-树枝型”的形态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海底峡谷是海底长条形且窄而深的负地形,在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岛弧附近都有出现。澎湖海底峡谷群具有坡度大、地貌复杂的特点。运用高分辨二维单道地震资料,解释了峡谷的下切侵蚀面。分析表明,澎湖海底峡谷在剖面上表现为"V"型、"U"型或者底部宽缓的"U"型下凹状地震反射。峡谷上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谷底次级沟槽发育,坡面冲沟发育,峡谷内部未见现代沉积物充填。澎湖海底峡谷群的形成与第四纪晚期海平面的变化有关,低水位时期,陆架大片出露,大量碎屑物质可以直达陆架边缘甚至上陆坡,此时重力流活跃,不断切割地层,逐步形成了澎湖海底峡谷群。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采集的2D和准3D地震资料,从整体形态、期次性和内部结构等方面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内广泛发育的沉积物失稳进行了类型划分和特征描述,并将沉积物失稳的分布特征和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的分段性进行耦合关联,进而分析沉积物失稳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沉积物失稳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位于峡谷群的下游段,几乎不受峡谷群地貌的影响,表现为多期次、内部连续和自北向南的块体运动方式,主要以"残留"的形式位于峡谷群脊部;另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沿峡谷群脊部向谷底的块体运动方式,受到峡谷群地形起伏的影响,在峡谷群头部,主要为多期次滑移体,中游段变形强度最大,滑塌体是主要的类型,而在下游段-嘴部,表现为滑移块体。第四纪以来,源自北部珠江水系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和自北向南较陡的海底地形,是沉积物失稳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可能造成了沉积物的再次变形作用,使得沉积物失稳的空间变化规律与峡谷群分段性具有对应关系。此外,神狐海域含气流体的垂向运移以及水合物矿体的存在,也是研究区内沉积物失稳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但是它的称霸之路不在高山,也不在平原,于星辰大海也是只身过客,它是冰原上的王者,最为强壮的冰熊。北极熊身处冰原食物链的顶端,它直立时身高超过3米,体重接近1吨,可以有足够的信心接受一切来自大自然的挑战者。但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却越来越步入绝境,命运多舛。北极熊在熊科动物家族中属于正牌的食肉动物,绝大多数食物都是肉类。它们主要捕食海豹,特别是环斑海豹以及髯海豹、鞍纹海豹、冠海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